李錫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李錫奇 | |
---|---|
圖片來源:首都藝術中心 | |
出生 |
1938年(85-86歲) 金門古寧頭 |
教育程度 |
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學校 (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
组织 | 東方畫會 |
李錫奇,[1938年-2019年〕 出生於金門古寧頭,畢業於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學校(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科。1958年與前輩陳庭詩、楊英風等人共組「現代版畫會」,亦為「東方畫會」中後期重要成員。2012年艧艧國家文藝獎。
畫壇變調鳥
1958年本應搭船回故鄉金門教書的李錫奇 ,一時轉念在碼頭目送船班離開,豈料一星期後,八二三炮戰爆發,李錫奇真「回不去了」,滯留在台灣奮鬥幾十年,他趕上了現代藝術運動熱潮,成為台灣藝術現代化的舵手之一,超過半世紀的創作與不斷的自我挑戰,被譽為「畫壇變調鳥」。
李錫奇被楚戈稱為變調鳥,來自他對材質的敏銳和實驗精神,如1965年他把常民休閒娛樂用的骰子賭具轉化成藝術,透過放大、並列等手法呈現骰子的內在秩序和美感。1970年代的「月之祭」系列來自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科學的「一大步」卻粉碎了中國千百年來對月球的美麗想像,藝術家試圖透過創作留駐這份幻想。[1]
我是東方人
李錫奇經常提到「東方本位」,「民族的現代精神,現代的民族形式」成了李錫奇畢生追求的一脈精神。「我希望我的畫給人一看就知道是東方人,我的本位是看《清明上河圖》得來的,現在電影有蒙太奇,宋代沒有啊,它的構成真是了不起。」
1990年接觸到漆畫產生興趣,而有「遠古的記憶」和「後本位系列」,90末期的「再本位系列」來自七巧板等,藝術學者蕭瓊瑞指出,李錫奇從出道以來,始終在大傳統和小傳統之間,「從人文的筆意中找尋靈感,也在庶人的生活智慧中發掘新意。」細數一路走來曾經使用的媒材和技法,包括木板、降落傘布、賭具、書法、牌九、蠟燭、拓印、絹印、噴槍和生漆等,「他是媒材的魔術師,也是新技的開發者。」 [2]
作家、東華大學教授須文蔚在臉書上指出,李錫奇在台灣詩畫互文場中,經常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其藝㐛作也是台灣版畫史上不可忽視的一頁,「他最特殊的質素,即是多媒材的使用,以及結合西方與東方元素的創作試驗。」且都成了「中國式」的面貌。[3]
創作風格
李錫奇的創作以風格多變著稱,除了融合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思潮,創作形式從版畫、水墨、抽象書法、漆畫、複合媒材至裝置皆有涉獵,甚至與文學界現代詩人多次跨領域合作,在台灣藝壇有「變調鳥」的美名。李錫奇多元的創作反映了當時社會各方潮流衝擊,但始終強調「本位」的概念,力求在現代與傳統藝術中,保有自己的民族風格。
早期風格受野獸派影響,即進入半抽象現代創作,此時期代表作品有「落寞的秦淮河」「失落的阿房宮」。創作第二階段為抽象期,其中以中國現代版畫美國巡迴展、亞洲先進藝術家畫展,於新加坡、馬尼拉、曼谷、東京、香港巡迴展出最引人注目。之後進入複合媒材期,本位系列,應邀遠赴法國、秘魯、紐西蘭、義大利進行國際性畫展。現今創作走入抽象書法期,月之祭系列、旋舞系列、時光系列、霓虹系列、大書法系列、遠古的記憶系列、鬱黑之旅系列、後本位系列。
身為國際級現代藝術大師,金門是李錫奇的創作原鄉,曾獲多國國際藝術大獎,以現代抽象版畫聞名海內外。經歷半抽象期、抽象期、複合媒材期、抽象及書法期四階段,冒險精神本是海島國民特有的個性,李錫奇把這種精神完全轉移到藝術的領域,中國書法的抽象美在重新組合的現代結構裡呈現了工業文明之趣,此為李錫奇選擇進入了其一生創作中的重要歷程。[4]
獲 獎
- 1969 台灣畫協會「金爵獎」
- 1969 日本第五屆「國際青年藝術家展 評論家獎」
- 1970 菲律賓「第二屆亞洲版畫展 第二大獎」
- 1977 台灣文藝協會「文藝創作獎」
- 1983 台北市立美術館 「第一屆國際版畫展 韓國湖巖美術館獎」
- 1985 台灣美術協會「第五屆金璽獎」
- 2012 台灣國家文藝獎
紀事
1938 生於金門古寧頭北山村,父親李增丙、母親吳玉瑤,為家中長子。 曾祖父為前清秀才,自祖父開始,以經商為業,經營有成。 1944 入私墊受四書五經啟蒙,此時家業鼎盛。
1946 入華僑捐款設立之私立古寧小學就讀。
1950 就讀金門示範中心小學。
1952 就讀金門中學。
1953 祖母、大姊慘遭逃兵槍殺遇害,並燒毀全家所有。
1955 保送入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
1956 於台北師範學校二年級時舉辦個展,為校方首次為學生舉辦之個展,亦平生第一次個展。版畫作品多次刊載於香港「祖國」雜誌封面。
1957 於台北師範學校三年級時,作品入選「自由中國美展」、「學生美展」 參觀台北新聞大樓「東方畫展」首展,深受感動。
1958 北師畢業,因八二三炮戰發生,滯留台灣任教,後舉家遷台落厝於板橋,獨力負起家計重任。 11月與楊英風、秦松、陳庭詩、江漢東、施驛共組「現代版畫會」並舉辦第一屆展。
1959 結識夏陽、霍剛、吳昊於防空洞畫室,暢談藝術。
1960 席德進在香港《中外雜誌》介紹新人新畫,特別撰文〈來自金門的藝術家李錫奇及其版畫〉予以推介。
1962 入伍於台南,創作仍持續末輟。
1963 與席德進同時加入東方畫會,同年東方畫會和現代版畫會在台北聯展。
1964 自軍中退伍,於退伍前為參加國際展覽,曾租台南二王廟祠堂作畫兩個月。 袁德星(楚戈)發表〈存在價值---簡介參加日本國際版畫展的青年畫家李錫奇和他的作品〉(聯合報1964.10.21)一文引介。與韓湘寧赴日參加日木東京第四屆國際版畫展並獲「推薦獎」(第二獎)何政廣譯日 本《讀賣新聞》之報導:日本名藝評家評語稱「外務大臣獎後補人李錫奇先生為極具東方哲理精神的表現」。
1966 第一屆現代藝術季展於中美文化中心,由辛鬱、秦松、羅馬、楚戈、李錫奇、顧重光等共同發起。
1967 第二屆現代藝術季,擴大舉辦邀請詩人、音樂家、舞蹈家、畫家於耕莘文教院展出。 結識詩人古月(胡玉衡),並於8月26日結婚。 1968 加入美國視覺藝術中心會員。
1969 人類首登月球,〈本位〉作品獲日本東京第五屆國際青年藝術家展「評論家獎」。 美國華登夫人(海軍醫院院長夫人)及馬立歐、席德進、吳吳、李錫奇共同發起成立「藝術家畫廊」,為台灣首次推動現代藝術發表性之畫廊。 獲菲律賓第二屆亞洲版畫展「第二大獎」。
1973 在故宮見到懷素自述帖深受感動,開始書法性風格創作。
1975 首次到香港參加卜少夫策劃之「中國現代繪畫展」。
1976 首次至美國,並遊歷紐約、舊金山、西雅圖、芝加哥等地,開始以噴槍作畫。 與王藍、席德進、李奇茂、顧獻樑等人出席第一屆韓國漢城亞洲藝術會議。
1977 應紐約聖約翰大學之邀赴美展出,獲舊金山ADl畫廊及UPSTAIR畫廊合同。
1978 與朱為白聯合主持台北版畫家畫廊,推動純學術與發表性現代藝術活動,開幕展參展者為陳庭詩、吳吳、夏陽、楊識宏、朱為白、李錫奇等人。
1979 策劃吳昊首次版畫展。 於版畫家畫廊策劃「第一類接觸」現代畫展,參展者為朱為白、李錫奇、吳昊、徐進良、許坤成、陳正雄、陳世明、楊興生、楊識宏、謝孝德等人。 策劃張義首次在台個展。 策劃郭振昌首次個展。 策劃李仲生首次個展。 策劃日本名版畫家吹田文明版畫展。
策劃陳若曦首次回國展並舉辦座談會。
策劃蕭勤、夏陽、韓湘寧首次回國個展。
策劃江漢東個展。
1980 〈記憶〉一作收錄於Edward Lucie-Smith,"Art in the Seventies",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A Phaidon Book.
1981 策劃全國版畫展,參展者有方向、廖修平、鐘有輝等老中青三代名家。 籌劃日本名版畫家黑崎彰來台展出。 籌劃楚戈首次畫展。 籌劃加拿大現代陶藝展。 籌劃日本曖嘔在台首次畫展。 邀請趙無極夫婦回台於版畫家畫廊舉辦首次展覽、演講及座談,為藝壇當時盛事。 席德進過世。於席氏病危時邀集眾好友與席氏共商後事,決定成立席德進基金會。 應聘擔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客座講師。 版畫家畫廊結束。
1982 自香港客座返台擔任新象藝術中心藝術顧問。 籌劃視覺詩聯展於新象藝術中心,強調詩與視覺結合表現的運動。 義大利馬賽拉達紀念利馬竇誕辰400週年展。
1983 策組「一畫廊」。 獲韓國第一屆國際版畫展「湖巖美術館獎」。
參與紐約時報名記者包德甫之藝術界座談。
作品被「欣欣畫廊」隨意盜版,聯合藝壇人士召開座談,強調保障藝術品權益之重要。 1985 應環亞企業負責人鄭綿綿之邀主持環亞藝術中心。 籌劃泰國現代畫展。 籌劃霍剛首次回國個展。 籌劃韓國現代藝術家鄭璟娟纖維造型展。
籌劃香港藝術中心「台北現代畫展」參展者有吳昊、朱為白、李祖原、陳世明、莊普、許坤成、謝孝德等,為台灣現代藝術第二次在港大型展出。 籌劃中國水墨畫大展---從傳統到現代,以學術觀點整合海峽兩岸三地之水墨發展。
在港會見大陸畫家黃永玉。
籌劃李小鏡個展於環亞藝術中心。 籌劃香港青年藝術家聯展於環亞藝術中心,參展者有鐘士富、陳有強、阮其可等七位。 籌劃視覺詩十人展。 籌劃小說家七等生首次個展「重回沙河」。 籌劃李祖原水墨展。
1987
與楚戈連袂首次訪問歐洲比利時、法國、義大利、荷蘭。
應舊金山藝術經紀協會之邀,參加由四十個畫廊共同主辦的「舊金山藝術季」。 與朱為白、徐術修合辦「三原色畫廊」,籌劃郭振昌個展,森下慶三個展,比利時法朗.密納爾個展、朱德群個展、大陸木刻版畫群展、大陸現代畫展(陳丹書、木心、張容圖、嚴力、刑菲、艾未未、袁運生等)
1988 籌劃石虎個展、西藏畫家劉萬年個展、卓有瑞、司徒強夫婦個展、舒書光個展、姚慶章個展、杜十三首次觀念藝術展、張玲、雷驤首次發表西藏天祭攝影展,以及大陸五位元老畫家李樺、力群、彥涵、王琦、古元首次在台木刻版畫展。
1989 籌劃秦松首次回國展。
籌劃蔡良飛、盧天炎、劉獻中、連建興個展。 參觀湖北荊州美術館,乍見楚文化魅力,引發對漆畫的興趣並開始研究,與妻子古月出席福建省作協舉辦的海峽詩人節,進一步引發對漆畫的興趣,開始〈遠古的記憶〉等系列的創作。 結束「三原色藝術中心」,專心從事創作。
1991 至福州著手研究漆畫技術,並設立工作室聘任助理長期製作作品。 領團赴大陸主持「北京---台北當代藝術大展」。 出席香港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中國現代版畫研討會」。 邀請大陸作家劉登翰、袁和平訪問台灣。
1993 邀請大陸文藝報名記者應紅訪問台灣及金門。 率團至曼谷主持「台北現代畫展」,並訪問昆明藝術學院與畫家座談。 籌劃「金門文學之旅」。
1995 率團至香港主持「台北現代畫展」,並與大陸香港畫家舉辦「九七後促進兩岸三地現代藝術交流」座談會。
1996 台北賢志文教基金會出版「回音之旅---李錫奇創作評論集」。 出席韓國漢城「四方畫廊」主辦李錫奇畫展,並會見卜栖甫、李斗植、鄭璟娟等韓國重要畫家。 台北市立美術館邀請舉辦「李錫奇創作歷程展」。 策劃「台北現代畫展」於上海美術館。
1997 美國舊金山「彼岸抽象聯展」。
1998 現代「黑」畫聯展於台北帝門畫廊。 「展望二十世紀」於德國盧比克。 「再本位」個展於台北帝門畫廊。 第一屆國際水墨雙年展於大陸深圳。
1999 策劃「台灣檔案---台北現代畫展」於西班牙札拉哥莎。
2001 「本位與對話---台北現代畫展」於上海美術館。
2003 「浮生十帖---錯位.變置.李錫奇」個展於台北歷史博物館。
2004 「金門碉堡藝術館---18個個展」展出「戰爭.賭.和平」作品。
2005 「本位.新發.李錫奇」個展巡迴於上海、福州、北京、台北。
2006 「70.本位.李錫奇」個展於台北國父紀念館。
2007 「浮生、本位、東方情」回顧展於台北首都藝術中心。
2008 「李錫奇意象詩畫展」於板橋林家花園。 「李錫奇漆情墨慾」畫展於台中大象藝術空閒。 參展北京奧林匹克美術大展。
2009 「本位、淬鋒、李錫奇」創作歷程50年於桃園長流美術館。
參展瑞士巴塞爾亞洲藝術博覽會。 「本位、淬鋒、李錫奇」個展於廣州美術館。 亞洲藝術雙年展於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2011 於首都藝術中心舉行「亙古餘韻」個展。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展。 「藝林鼎足」朱為白、廖修平、李錫奇三人聯展台北國父紀念館。
2012 應台灣創價學會之邀參與「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創價文化藝術系列展覽---「越界創新李錫奇的繪畫世界」,於台灣創價學會秀水、鹽埕、景陽、至善等藝文中心巡迴展出。 獲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