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依据菲律宾政府“新兴传染病管理跨部会工作小组”(IATF-MEID)本(111)年3月10日会议决议内容,菲国自即日起接受及承认我国核发的“数位新冠病毒健康证明”与“国际预防接种证明书”(简称黄皮书)。
- 外交部对于菲国政府这项决定表示欢迎,同时肯定台菲双边合作的具体进展。
- 基于互惠原则,台菲两国将相互承认对方政府核发、登载的数位疫苗证明与黄皮书。
- 国人在完整接种武汉肺炎(COVID-19)疫苗后,出示登机前48小时内的RT-PCR检测阴性报告,以及完整接种疫苗的数位疫苗证明或黄皮书,入境菲律宾后就不需进行隔离检疫,只要自抵达日起算进行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
- 菲国旅客入境我国则仍须依照我国现行防疫规定,进行隔离检疫及自主健康管理。
束脩(bundle repair),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
- 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脩数条”,束脩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
- 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同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
- 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脩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
- 束脩,历来解释不同。可以将它理解为“十条腊肉”。
- 弟子要拜师,总要有表示。“十条腊肉”,是孔子规定的拜师礼。
- 朱熹认为“束脩其至薄者”,意思是这“十条腊肉”不算什么厚礼。
- 我以为“十条腊肉”可能也不算薄礼。“肉食者鄙”的说法,以及孟子对老人能够吃上肉的社会的向往,说明肉类食品,不是常见的食品。
- 远古物质并不丰富,恩格尔系数ㄍˇ高,古人吃肉不易。
- “十条腊肉”也不应该是了不得的厚礼,即使一般穷苦人家,稍作努力,还是应该拿得出这个挚礼,不然,孔门就不会有那么多出身寒门、生平寒微的穷学生,如颜回、子路、卜商、冉求、仲弓、原宪、伯牛等。孔子并不嫌贫爱富,相反,他坚持了“有教无类”的平等原则,将许多贫寒的弟子培养成了君子。
- 那种动辄说孔子是贵族代言人之类的按断,其实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
- 十条干肉。旧时常用作馈赠的一般性礼物。《礼记·少仪》:“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郑玄注:“束脩,十脡脯也。
- ”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今先生入无儋石之储,出无束脩之调。
- ”宋杨万里《七字长句敬饯提刑寺丞胡元之持节桂林》诗:“除却太仓五升米,不曾遣人来向市。四邻束脩来相看,不将入家将入官。”
- 王闿运《曾孝子碑文》:“冬夏一白布单衣,危坐授经,身无缊裘,容色无馁,束脩、壶酒,己不敢尝。”
- 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邢昺疏:“束脩,礼之薄者。”
- 《晋书·慕容廆载记》:“ 平原刘赞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其世子 皝 率国胄束脩受业焉。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两监》:“龙朔二年九月,敕学生在学,各以长幼为序。初入学,皆行束脩之礼。
- ”明宋濂《宁海林贞妇方氏墓志铭》:“训饬诸子从师问学,束脩不足,脱簪珥继之。”
- 指学生致送教师的酬金。
束脩是孔子收学费的雅称吗?
-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贵族对知识、教育的垄断,单就这一点来说,孔子就值得人们尊敬。
- 但在讨论孔子的贡献时,有一个问题却困扰了中国人很长时间,这个问题就是:孔子收学费吗?
- 因为《论语·述而》中的一句话:“子曰:‘自行束脩(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就是,只要是自愿拿著十条干肉来见孔子的,孔子没有不教的。
- 将束脩解释为十条干肉,是古时相对主流的观点。
- 因为脩的本义就是干肉或者说肉脯。
- 当时的肉脯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有时也当做礼品用来送给别人。
- 古时去见别人,带上礼品才符合礼节。
- 学生第一次拜见孔子时,依照礼仪,自然要带上礼品。
- 而所带的礼品,就是十条肉干。
- 一个学生遵循礼仪的规定来拜见孔子,这本身就说明了学生对礼仪的重视,这在主张恢复周礼的孔子看来,当然是最高兴的。
- 孔子的学生来求学,需要带十条肉干,后来就有人将这十条肉干当成孔子的弟子交的学费,于是束脩就有了酬金的意思。
- 冯梦龙的作品中就有“今日这边所得束脩之仪多少”这样的话。
- 古代的一些学者却不认同上边的观点。
- 他们认为孔子说的“束脩”指的是束发修饰。
- 束发修饰意味著一个人正式入学或入仕。
- 问题在于,束发修饰只是衣冠上的要求,不做其他限制,那么以“束脩”作为招生的标准,就实在太含糊了。**因此就有人强行将“束脩”与人的年龄结合了起来,认为十五岁以上的人才能束发修饰。
- 按照他们的解释,孔子说的话的意思是:只要来求学的人到了十五岁,我没有不教的。
- 孔子的学生中本身就有不足十五岁就入学的。
- 如果满十五岁真的是孔子招生的硬性标准,那么几位未满十五岁的弟子又是如何说服孔子的呢?
- 一些人之所以坚持十五岁才能入学,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孔子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因为孔子是十五岁开始学习的,所以孔子的弟子也应该满十五岁。
- 但孔子是因为年少时家贫,耽误了学习,这是孔子自己觉得很遗憾的一件事,如此,他又怎么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过了十五岁呢?
- 取“束发修饰”这一意思的“束脩”显然没有办法被拿来当作招生标准,因此古时并没有多少人认同这种解释。
- 近代之后,支持这一观点的人忽然多了起来。他们的观点是:收学费这一现象与孔子万世师表的身份不同,也与他的“有教无类”的思想相违背。
- 在这些人看来,收学生送的肉干这种行为,孔子是肯定做不出来的,也不能去做。
- 孔子将不再是后人敬仰的孔子。而为了维护孔子的形象,“束脩”就只能是“束发修饰”的意思。 [1]
=
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郑玄的注释是:“谓年十五以上也。”汉朝桓宽的《盐铁论·贫富》说:“余结发束脩,年十三,幸得宿卫,给事辇毂之下。”十五岁就学和十三岁给皇家当宿卫都称束脩。“束脩”又被作为学费的代名词,巴金的《春》中就有一句话:“人家每个月拿八块钱的束脩,教你们这样的学生”。这个“束脩”,郑玄也有解释说:“束脩,十脡脯也。”历来对于“束脩”的解释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但束脩的本意与年龄和干肉其实都无关。《晋书·列女传》有:“束脩整带造于别榻。”《晋书·夏侯湛传》说:“惟我兄弟姊妹,束修慎行,用不辱于冠带。”就学、出仕,包括社交场合都要有所约束和注意妆饰,以示庄重。所以,束脩是受约束,改变原先散漫状态的意思。
农耕社会,“国之兴亡,肉食者谋”,吃肉决定国家大事的是贵族。受学者送十条干肉作为先生的薪酬,称为束脩之礼,具有代表性的意义,简称为“束脩”。引申后世,送礼、薪俸,都成了束脩,《礼记·少仪》:“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清人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说:“乃按诸幕友束脩,一一分致,相与挥泪而别。” [2]
参考来源
- ↑ 指学经典. “束脩”是孔子收的学费吗?. 每日头条. 2018-07-17 [2022-03-31] (中文).
- ↑ 龚敏迪. 【典故探幽】 束脩 不仅仅是学费. 人间福报. 2016-01-18 [2022-03-31]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