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菊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滇藏葉下珠 |
杭菊花
杭菊花簡稱杭菊。因原產於浙江杭州等地,所以叫做杭菊花。商品有杭白菊、湯黃菊、烘黃菊之分。為菊科植物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變種。以乾燥的頭狀花序入藥。浙江地區,廣為栽培。杭菊花按顏色分為白菊和黃菊。麻城現大量引種,僅福田河一地種植面積就達7000餘畝。麻城市現已成為全國三大菊花生產基地之一,其產品菊花晶、菊花茶暢銷各地。
中文學名 杭菊花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 綱 菊亞綱(Asteridae) 目 菊目(Asterales) 科 菊科(Asteraceae) 屬 菊屬 Chrysanthemum 種 杭菊花種
形態特徵
花序扁球形、不規則球形或稍壓扁,直徑多1.5~4cm。總苞由3~4層苞片組成,外圍為數層舌狀花,類白色或黃色,中央為管狀花。氣清香,味甘、微苦。花嫩時可食,也可入藥。
分布範圍
原產於浙江杭州等地。
主要價值
杭菊是「菊花茶」的主要原料,自古以來即為藥用植物,經濟價值高。採收盛開的花朵,經烘焙後可作香料、藥用,沖泡菊花茶能當養生保健飲料;除此之外,也為觀花植物。
栽培方法
裁培管理
杭菊花喜地勢高燥、背風向陽、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不宜在窪地、鹼地種植。桑園、茶園可以間作,丘陵地或屋邊隙地亦可培植 [1] 。
留種選苗
杭菊花在第三次採取後,用刀斬除地上部分,隨即培土覆蓋焦泥灰、著糠,以防根部受凍。當幼苗出土後高1尺時打頂,以促其生長健壯。菊苗一般叢生,粗細不一,故應邊拔、邊選、邊種 。
整地下種
無前作物的土地,冬至時進行翻地,以使土壤充分風化,提高肥力,如有間作物時,可在清明前後進行。整地後於清明至穀雨選陰天下種,間作的行距3~3.5尺,株距08~1.2尺,每畝約1500~2000叢。單作的行株距可密一些,每畝約1000~6000叢 。
施肥
分四次進行。第一次,施基肥於翻地時施入河泥100~150擔,堆肥30擔,缸岩20斤,移植時再施入人糞尿3擔(加水一倍施用)。第二次,菊苗返青後施人糞5擔,加水二倍沖淡作催苗肥用。第三次在夏至前後,桐鄉縣一帶施腐熟蠶砂,每畝10~15擔。第四次於大暑孕蕾期施用硫酸銨10斤 。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雨後轉晴,土壤堅實,雜草容易滋生,應及時中耕除草。
2.打頂: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在移植前一周,苗高1尺左右時打去頂梢約2~3寸;第二次在芒種前後植株抽出3~4個1尺長新枝時,打去分枝頂梢,第三次在小暑前再打頂梢一次。
3.培土:夏至後必須進行培土 。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黃婁病、葉斑病、鏽病,早期可用波爾多液噴灑防治,同時注意排水。發病後可用02度石灰硫黃合劑防止蔓延。蟲害有蚜蟲蛀心蟲等,蚜蟲可用6%可濕性六六六粉防治;蛀心蟲常在5月間危害,咬斷莖梢,故發現菊苗尖端折斷,立即摘去斷處以下一節,收集焚毀 。
收穫加工
因花蕾形成有先後,故需分次採收。一般自立冬前後3~4天到小雪共採花3次。採花應在花辦平直,花心完全散開,花色清白時,選晴天露水干後或下午採摘。不可采露水花,否則花朵內含水較多,不易乾燥而引起腐爛,每畝單作可收乾花100-120斤,桑園間作70-80斤。
鮮花採回後挑選分檔,然後曬至半干,使色轉白即可加工。
加工分蒸,烘二法:
蒸花:把曬癟的花放蒸籠內,鋪放不宜過厚,一般厚1寸左右,將花朵上下對面排列。蒸時注意火力,猛而均勻,籠內溫度保持90℃左右,蒸約3分鐘。然後將花放竹簾上爆曬,中間夾放麥稈,使其通風,經2天日曬,上下翻動一次,曬到花心完全變硬為止。
烘菊:通常以黃菊為主,將鮮花置烘架上用炭火烘焙,烘乾為止 [1] 。
生長習性
菊花的適應性較強,喜溫暖,能耐寒,背風向陽,排水良好,以含腐植質多的泥沙土為好。粘濕及低洼易積水地不宜栽種。不能連作,連作病蟲多,一般需輪歇2-3年 [2] 。
花語
視頻
優酷視頻插入
參考文獻
- ↑ 杭菊花泡水喝有什麼功效,百度知道, 201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