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桃園大圳,舊稱八塊厝中壢附近埤圳,由總督府日籍韓裔的技師張令紀設計,為台灣日治時期重要水利工程之一,興建幹線及12條支線串連埤塘。[1][2][3]
地名由來
- 大圳邊:桃園市八德區的地名,位在桃園大圳旁邊而得名。
歷史概述
- 1913年(大正2年),桃園發生嚴重旱災,1916年(大正5年)動土,1924年(大正13年)竣工,翌年5月22日舉行通水式,1928年(昭和3年)各蓄水池與給水幹線的工程正式完工。
- 灌溉區域涵蓋桃園市大溪區、八德區、桃園區、中壢區、楊梅區、新屋區、蘆竹區、觀音區、大園區。
主要設施
取水口
早期
後期
歲修保養
- 為維持大圳的灌溉及供水功能,桃園大圳於每年11月起至翌年的1月停水、進行圳道及沿線圳路的歲修,自1996年起,桃園農田水利會利用停水期間舉行大圳健行。
相關條目
延伸閱讀
- 桃園水利會灌區埤塘發展史. 農田水利入口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2-01-01 [2016-04-16].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 ↑ 水利史重大發現!桃園大圳設計者應是日籍韓裔技師張令紀. ETToday.
- ↑ 林煒舒:八田與一不是桃園大圳的設計者. 蘋果新聞網.
- ↑ 【桃園縣 八德市 桃園大圳組曲之一:桃園大圳水車公園】,痞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