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桐君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桐君山位於浙江省桐廬縣分水江桐江交匯處,與桐廬縣城隔水相望。古稱小金山,又叫浮玉山。 桐君山林木蔥鬱,景色秀麗。桐君山是富春江畔著名的古蹟之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的著名旅遊景點,也是中華醫藥鼻祖聖地。有桐君廟、睢陽公廟(唐代張巡廟)、白塔、四望亭、鳳凰亭、競秀閣等勝跡。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地理環境

「藥祖聖地」桐君山位於富春江、天目溪匯合處,兀立江邊,與桐廬縣城僅一水之隔。有「小金山」、「浮玉山」之稱。桐君山高60米。 此山兩水交帶,一峰突兀,平潭澄碧,茂林蔥鬱,修竹蔽蔭,為富春江名勝之一。背後是深谷和綿延的山脈;前面極目無垠的原野;腳底下是滔滔大江,地勢既險又美。登桐君山極目四望,可以看到富春江煙雨景色。清末梁啓超稱之為「峨眉一角」,而康有為則譽之為「峨眉諸峰不及此奇」。[1]

主要景點

桐君祠

桐君祠內有一組長25米,高4.2米、寬1.4米的彩色歷代名醫群體全身塑像,將桐君老人推崇為中國古代醫藥學的始祖,春秋戰國時期的扁鵲、東漢張仲景、三國華陀、東晉葛洪、唐代孫思邈、宋代王維一、明代李時珍、清代王清任等歷代先賢醫聖濟濟一堂。因此,中華醫學接力賽跑似地流傳下來。因此,後人將這桐君山稱作「藥祖聖地」了。如今重慶的桐君閣、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慶余堂,這些名負遐邇的老字號都慕名來到桐君山上,開設了中成藥配合門市部。

鳳凰亭

山腰有「鳳凰亭」,登亭遠望,鳳凰山飛舞而來,相和桐君山脈脈相連,20世紀30年代因開公路截斷,桐君山乃孤立江邊。

四望亭

山巔有「四望亭」。四望亭底下是深淵;往西是富春江盡處,雙峰峙立,可以看到「七里瀧雲煙飄渺」的景象;東南方向是群山景象和天目山的風光。據古詩描述「錢塘江盡相廬縣,水碧山青畫不如。」

江天極目閣

從江天極目閣東下,腳下是懸崖深潭。在桐君山麓的懸崖陡壁上,先後發現了自唐宋以來30餘處摩崖石刻,年代久遠,十分珍貴。桐君潭深不可測。方圓數畝,江水碧澄。

七里揚帆

在桐君山的懸崖陡壁上,有摩崖石刻數十處,年代遠溯唐朝,彌足珍貴。山上可見傑閣連亘,粉牆黛瓦,飛檐翹角,桐君祠、桐君塔、桐君亭、江天極目閣、四望亭等一片古樸的建築富春江煙雨景色。在桐君山至渡濟一帶長達七公里的江面,重現了「七里揚帆」的場景。選用頗具「古桐風情」的木質大小帆船十餘艘,扯起白帆,溯江而上。在此,有許多的旅遊體驗項目,可品茶聽曲,開詩畫會,舉行水上婚禮等,還可揚帆夜遊富春江。

景區特產

地方特產

桐廬茶葉

桐廬茶葉蜚海內外,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說:「西揚、武昌、廬江、晉陵好茗而不及桐廬」,「天尊貢芽」在南宋時已為貢品。「雪水雲綠」茶,「天尊貢芽」茶,「五雲曲毫」茶。

蜂蜜

桐廬盛產蜂蜜。蜂蜜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和種類繁多的無機鹽、有機酸、消化酶及維生素,是人們喜愛的「天然食品」,主要產品有蜂皇漿、蜂蠟、花粉等。中醫學了用作補中、潤燥藥,主治便秘、咳嗽等症,為家庭常備良藥。利用花粉為原材料的「葆爾春」皇獎花粉營養液曾獲農業部優質產品稱號。 [5]

絲綢

絲綢是桐廬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產品有白廠絲、綢緞、軟緞被面、衣料、真絲針織衣褲等。其中絲綢時裝遠銷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

萸肉

萸肉為山茱萸果實,經加工去核、烘乾而成的一味名貴中藥,有補腎、固精、斂汗等功效,適用於耳鳴眩暈、腰膝疲軟、盜汗小便頻爭、月經過多等症,是桐廬外貿出口產品之一。

水果

此外,桐廬水果品種豐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時鮮水果,主要有楊梅、水蜜桃、青梅、白梨、紅心李、青棗、櫻桃、板栗、山核桃、枇杷、石榴、草莓等。

文化特色

藥祖朝聖節 桐君山綠色的空氣里,飄蕩着一股淡淡的草藥清香。桐君山藥膳,聞名遐邇。藥膳根據古方開發而成,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每年九、十月份,華夏藥祖朝聖節在此舉行,保健藥膳評比、中藥保健知識講座等活動精彩紛呈,深受中外遊客歡迎。 「華夏藥祖朝聖節」旨在通過活動弘揚桐君老人行醫濟世的高尚品德,豐富桐君山的中醫藥文化。

人文歷史

相傳,黃帝時有老者結廬煉丹於此,懸壺濟世,分文不收。鄉人感念,問其姓名,老人不答,指桐為名,鄉人遂稱之為「桐君老人」。後世尊其為「中藥鼻祖」,稱之為藥祖聖地。山也以「桐君」名,縣則稱「桐廬縣」。

桐君,識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藥物,著《桐君採藥錄》,其所定處方格律君、臣、佐、使,沿用至今,為中國中醫藥鼻祖。 桐君,是中國有文化記載最早的一們對藥物學研究卓有成效的醫藥學者。《隋書》《舊唐書》《本草序》、《本草綱目》及《中國人名大辭典》中都有對桐君的記載:桐君,黃帝時人,識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藥物,以君(主藥)、臣(輔藥)、佐(佐藥)、使(引藥),著有《桐君採藥錄》。桐君定的處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數千年沿用迄今。經考證,桐君確有其人,黃帝時人,距今已4000多年了,著有《桐君採藥錄》,是中國醫藥史上卓有成效的中醫藥學家。

桐君山建築甚早,宋景祐元年(10=34),名臣范仲淹以佑司諫禮閣校理知睦州軍,上任過桐廬,寫有「鐘響三山塔,潮平七里灘」的詩句。三山塔為桐君山上桐君塔、船底山上圓通塔和安樂山上安樂塔。桐君塔為縣城標誌。元豐(1078-1085)年間,始建廟于山頂,祀藥祖桐君,名桐君祠。[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