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模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模式

模式,一個助記名,它用一兩個詞來描述模式的問題、解決方案效果。命名一個新的模式增加了我們的設計詞彙設計模式允許我們在較高的抽象層次上進行設計。基於一個模式詞彙表,我們自己以及同事之間就可以討論模式並在編寫文檔時使用它們。模式名可以幫助我們思考,便於我們與其他人交流設計思想及設計結果。找到恰當的模式名也是我們設計模式編目工作的難點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模式 [1]

拼 音 mó shì

原 則 開-閉原則

模式1.jpg

屬 性 程序設計術語

要 素 模式名稱、問題

詞語釋義

​詞目:模式 [2]

拼音:mó shì

基本解釋 [pattern;design;mode] 事物的標準樣式

發展模式

詳細解釋 事物的標準樣式。

模式2.jpg

《魏書·源子恭傳》:「故尚書令、 任城王 臣 澄 按故司空臣 沖 所造明堂樣,並連表詔答、兩京模式,奏求營起。」 宋 張邦基《墨莊漫錄》卷八:「聞先生之藝久矣,願見筆法,以為模式。」 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鍥洨濱遺書序》:「 王君 、 夏君表章前哲,以為邦人士模式,可謂能勤其職矣。」

設計模式

簡介

模式一詞的指涉範圍甚廣,它標誌了物件之間隱藏的規律關係,而這些物件並不必然是圖像、圖案,也可以是數字、抽象的關係、甚至思維的方式。模式強調的是形式上的規律,而非實質上的規律。前人積累的經驗的抽象和升華。簡單地說,就是從不斷重複出現的事件中發現和抽象出的規律,似解決問題的經驗的總結。只要是一再重複出現的事物,就可能存在某種模式。

是一種認識論意義上的確定思維方式。是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當中通過積累而得到的經驗的抽象和升華。

模式,即pattern。其實就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論。即把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總結歸納到理論高度,那就是模式。

Alexander給出的經典定義是:每個模式都描述了一個在我們的環境中不斷出現的問題,然後描述了該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核心。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無數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決方案,無需在重複相同的工作。

模式有不同的領域,建築領域有建築模式,軟件設計領域也有設計模式。當一個領域逐漸成熟的時候,自然會出現很多模式。

模式是一種參照性指導方略。在一個良好的指導下,有助於高效完成任務,有助於按照既定思路快速作出一個優良的設計方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會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模式3.jpg

框架

設計模式和框架

現在,可復用面向對象軟件系統現在一般劃分為三大類:應用程序工具箱和框架(Framework),我們平時開發的具體軟件都是應用程序;Java的API屬於工具箱;而框架是構成一類特定軟件可復用設計的一組相互協作的類。EJB(EnterpriseJavaBeans)是Java應用於企業計算的框架.

框架通常定義了應用體系的整體結構類和對象的關係等等設計參數,以便於具體應用實現者能集中精力於應用本身的特定細節。框架主要記錄軟件應用中共同的設計決策,框架強調設計復用,因此框架設計中必然要使用設計模式.

另外,設計模式有助於對框架結構的理解,成熟的框架通常使用了多種設計模式,如果你熟悉這些設計模式,毫無疑問,你將迅速掌握框架的結構,我們一般開發者如果突然接觸EJBJ2EE等框架,會覺得特別難學,難掌握,那麼轉而先掌握設計模式,無疑是給了你剖析EJB或J2EE系統的一把利器。

原則

模式4.jpg

1."開-閉"原則

2.里氏代換原則

3.合成復用原則

4 依賴倒轉原則

5 接口隔離原則

6 抽象類

7 迪米特法則

要素

設計模式使人們可以更加簡單方便地復用成功的設計和體系結構。將已證實的技術表述成設計模式也會使新系統開發者更加容易理解其設計思路。

模式5.jpg

模式名稱(pattern name)

一個助記名,它用一兩個詞來描述模式的問題、解決方案和效果。命名一個新的模式增加了我們的設計詞彙。設計模式允許我們在較高的抽象層次上進行設計。基於一個模式詞彙表,我們自己以及同事之間就可以討論模式並在編寫文檔時使用它們。模式名可以幫助我們思考,便於我們與其他人交流設計思想及設計結果。找到恰當的模式名也是我們設計模式編目工作的難點之一。

問題(problem)

描述了應該在何時使用模式。它解釋了設計問題和問題存在的前因後果,它可能描述了特定的設計問題,如怎樣用對象表示算法等。也可能描述了導致不靈活設計的類或對象結構。有時候,問題部分會包括使用模式必須滿足的一系列先決條件。

解決方案(solution)

描述了設計的組成成分,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各自的職責和協作方式。因為模式就像一個模板,可應用於多種不同場合,所以解決方案並不描述一個特定而具體的設計或實現,而是提供設計問題的抽象描述和怎樣用一個具有一般意義的元素組合(類或對象組合)來解決這個問題。

效果(consequences)

描述了模式應用的效果及使用模式應權衡的問題。儘管我們描述設計決策時,並不總提到模式效果,但它們對於評價設計選擇和理解使用模式的代價及好處具有重要意義。軟件效果大多關注對時間和空間的衡量,它們也表述了語言和實現問題。因為復用是面向對象設計的要素之一,所以模式效果包括它對系統的靈活性、擴充性或可移植性的影響,顯式地列出這些效果對理解和評價這些模式很有幫助。

模式6.jpg

模式

SQL Server 中定義模式實際上指定了一個命名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可以進一步定義該模式包含的數據庫對象,例如基本表、視圖、索引等。這些數據庫對象可以用相應的create 語句來定義。

Abstract Factory:提供一個創建一系列相關或相互依賴對象的接口,而無需指定它們具體的類。

Adapter:將一個類的接口轉換成客戶希望的另外一個接口。A d a p t e r模式使得原本由於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類可以一起工作。

Bridge:將抽象部分與它的實現部分分離,使它們都可以獨立地變化。

Builder:將一個複雜對象的構建與它的表示分離,使得同樣的構建過程可以創建不同的表示。

Chain of Responsibility:為解除請求的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耦合,而使多個對象都有機會處理這個請求。將這些對象連成一條鏈,並沿着這條鏈傳遞該請求,直到有一個對象處理它。

Command:將一個請求封裝為一個對象,從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請求對客戶進行參數化;對請求排隊或記錄請求日誌,以及支持可取消的操作。

Composite:將對象組合成樹形結構以表示「部分-整體」的層次結構。它使得客戶對單個對象和複合對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模式7.jpg

Decorator:動態地給一個對象添加一些額外的職責。就擴展功能而言, 它比生成子類方式更為靈活。

Facade:為子系統中的一組接口提供一個一致的界面, F a c a d e模式定義了一個高層接口,這個接口使得這一子系統更加容易使用。

Factory Method:定義一個用於創建對象的接口,讓子類決定將哪一個類實例化。Factory Method使一個類的實例化延遲到其子類。

Flyweight:運用共享技術有效地支持大量細粒度的對象。

Interpreter:給定一個語言,定義它的文法的一種表示,並定義一個解釋器,該解釋器使用該表示來解釋語言中的句子。

Iterator:提供一種方法順序訪問一個聚合對象中各個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該對象的內部表示。

Mediator:用一個中介對象來封裝一系列的對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對象不需要顯式地相互引用,從而使其耦合鬆散,而且可以獨立地改變它們之間的交互。

Memento:在不破壞封裝性的前提下,捕獲一個對象的內部狀態,並在該對象之外保存這個狀態。這樣以後就可將該對象恢復到保存的狀態。

Observer:定義對象間的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係,以便當一個對象的狀態發生改變時,所有依賴於它的對象都得到通知並自動刷新。

Prototype:用原型實例指定創建對象的種類,並且通過拷貝這個原型來創建新的對象。

模式08.jpg

Proxy:為其他對象提供一個代理以控制對這個對象的訪問。

Singleton:保證一個類僅有一個實例,並提供一個訪問它的全局訪問點。

State:允許一個對象在其內部狀態改變時改變它的行為。對象看起來似乎修改了它所屬的類。

Strategy:定義一系列的算法,把它們一個個封裝起來,並且使它們可相互替換。本模式使得算法的變化可獨立於使用它的客戶。

Template Method:定義一個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將一些步驟延遲到子類中。Template Method使得子類可以不改變一個算法的結構即可重定義該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驟。

Visitor:表示一個作用於某對象結構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你可以在不改變各元素的類的前提下定義作用於這些元素的新操作。

商業模式

簡介

商業模式即Business Model,已經成為掛在創業者和風險投資者嘴邊的一個名詞。有一個好的Business Model,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證。商業模式就是公司通過什麼途徑或方式來賺錢。簡言之,飲料公司通過賣飲料來賺錢;快遞公司通過送快遞來賺錢;網絡公司通過點擊率來賺錢;通信公司通過收話費賺錢;超市通過平台和倉儲來賺錢等等。只要有賺錢的地兒,就有商業模式存在。

商業模式是一個比較新的名詞。儘管它第一次出現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開始被廣泛使用和傳播。

模式9.jpg

商業模式是一種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關係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闡明某個特定

實體的商業邏輯。它描述了公司所能為客戶提供的價值以及公司的內部結構、合作夥伴網絡和關係資本(Relationship Capital)等用以實現(創造、推銷和交付)這一價值並產生可持續盈利收入的要素。

在文獻中使用商業模式這一名詞的時,往往模糊了兩種不同的含義:一類作者簡單地用它來指公司如何從事商業的具體方法和途徑,另一類作者則更強調模型方面的意義。這兩者實質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泛指一個公司從事商業的方式,而後者指的是這種方式的概念化。後一觀點的支持者們提出了一些由要素及其之間關係構成的參考模型(ReferenceModel),用以描述公司的商業模式。

歷史

1.店鋪模式(Shopkeeper Model)

一般地說,服務業的商業模式要比製造業和零售業的商業模式更複雜。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商業模式就是「店鋪模式(Shopkeeper Model)」,具體點說,就是在具有潛在消費者群的地方開設店鋪並展示其產品或服務。 一個商業模式,是對一個組織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是對其主要活動的提綱挈領的概括。它定義了公司的客戶、產品和服務。

它還提供了有關公司如何組織以及創收和盈利的信息。商業模式與(公司)戰略一起,主導了公司的主要決策。商業模式還描述了公司的產品、服務、客戶市場以及業務流程。 大多數的商業模式都要依賴於技術。互聯網上的創業者們發明了許多全新的商業模式,這些商業模式完全依賴於現有的和新興的技術。利用技術,企業們可以以最小的代價,接觸到更多的消費者。

2.「餌與鈎(Bait and Hook)」模式

模式0.jpg

隨着時代的進步,商業模式也變得越來越精巧。「餌與鈎(Bait and Hook)」模式——也稱為「剃刀與刀片」(Razor and Blades)模式,或是「搭售」(Tied Products)模式——出現在二十世紀早期年代。在這種模式里,基本產品的出售價格極低,通常處於虧損狀態;而與之相關的消耗品或是服務的價格則十分昂貴。比如說,剃鬚刀(餌)和刀片(鈎),手機(餌)和通話時間(鈎),打印機(餌)和墨盒(鈎),相機(餌)和照片(鈎),等等。這個模式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變形:軟件開發者們免費發放他們的文本閱讀器,但是對其文本編輯器的定價卻高達幾百美金。

3.其他模式

在50年代,新的商業模式是由麥當勞(McDonald’s)和豐田汽車(Toyota)創造的;60年代的創新者則是沃爾瑪(Wal-Mart)和混合式超市(Hypermarkets,指超市和倉儲式銷售合二為一的超級商場);到了70年代,新的商業模式則出現在FedEx快遞和Toys R US玩具商店的經營里;80年代是Blockbuster,Home Depot,Intel和Dell;90年代則是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Netflix,eBay,Amazon和星巴克咖啡(Starbucks)。而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商業模式則是許多dot -com的一個嚴重問題。 每一次商業模式的革新都能給公司帶來一定時間內的競爭優勢。但是隨着時間的改變,公司必須不斷地重新思考它的商業設計。隨着(消費者的)價值取向從一個工業轉移到另一個工業,公司必須不斷改變它們的商業模式。一個公司的成敗與否最終取決於它的商業設計是否符合了消費者的優先需求。 有一些學者和專家曾嘗試過對商業模式進行系統的分類。最早進行這一嘗試的人里有Timmers和Rappa。

管理模式

簡介

是在管理人性假設的基礎上設計出的一整套具體的管理理念、管理內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論體系並將其反覆運用於企業,使企業在運行過程中自覺;加以遵守的管理規則。

親情化管理模式

利用家族血緣關係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即內聚功能,也就是試圖通過家族血緣關係的內聚功能來實現對企業的管理。從歷史上看,這種親情化的企業管理模式確實起到過良好的作用。但

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尤其是當企業發展成為大企業以後,這種親情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就很快會出現問題。因為這種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緣關係中的內聚性功能,會由其內聚性功能而轉化成為內耗功能,因而這種管理模式也就應該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

友情化管理模式

模式00.jpg

這種管理模式也是在企業初創階段有積極意義。在錢少的時候,也就是在哥們兒為朋友可以而且也願意兩肋插刀的時候,這種模式是很有內聚力量的。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尤其是企業利潤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哥們兒的友情就淡化了,因而企業如果不隨着發展而儘快調整這種管理模式,那麼就必然會導致企業很快衰落甚至破產。

溫情化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強調管理應該是更多地調動人性的內在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很快地發展。在企業中強調人情味的一面是對的,但是不能把強調人情味作為企業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則。人情味原則與企業管理原則是不同範疇的原則,因此,過度強調人情味,不僅不利於企業發展,而且企業最後往往都會失控,甚至還會破產。有人老是喜歡在企業管理中講什麼溫情和講什麼良心,認為一個人作為企業管理者如果為被管理者想得很周到,那麼被管理者就必然會有很好的回報,即努力工作,這樣企業就會更好地發展。可見,溫情化管理模式實際上是想用情義中的良心原則來處理企業中的管理關係。在經濟利益關係中,所謂的良心是很難談得清楚的。良心用經濟學的理論來講,實際上就是一種倫理化的並以人情味為形式的經濟利益的規範化回報方式。因此,如果籠統地講什麼良心,講什麼人性,不觸及利益關係,不談利益的互利,實際上是很難讓被管理者好好乾的,最終企業都是搞不好的。

隨機化管理模式

在現實中具體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民營企業中的獨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獨裁式管理作為一種隨機化管理,就是因為有些民營企業的創業者很獨裁。他說了算,他隨時可以任意改變任何規章制度,他的話就是原則和規則,因而這種管理屬於隨機性的管理。

另外一種形式,就是發生在國有企業中的行政干預,即政府機構可以任意干預一個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動,最後導致企業的管理非常的隨意化。可見,這種管理模式要麼是表現為民營企業中的獨裁管理,要麼是表現為國有企業體制中政府對企業的過度性行政干預。現在好多民營企業的垮台,就是因為這種隨機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而造成的必然結果。因為創業者的話 模式 模式 說錯了,別人也無法發言矯正,甚至創業者的決策做錯了,別人也無法更改。

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謂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經確定的規則來推動企業管理。當然,這種規則必須是大家所認可的帶有契約性的規則,同時這種規則也是職責權利對稱的。因此,未來的企業管理的目標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為基礎,適當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幾種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

為什麼這樣講呢?牽因為制度化管理比較「殘酷」,適當地引進一點親情關係、友情關係、溫情關係確實有好處。甚至有時也可以適當地對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關係做一點隨機性的處理,「淡化」一下規則,因為制度化太呆板了。如果不適當地「軟化」一下也不好辦,終究被管理的主要對象還是人,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人是有各種各樣的思維的,是具有能動性的,所以完全講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適當地吸收一點其它管理模式的優點,綜合成一種帶有混合性的企業管理模式,這樣做可能會更好一點。這恐怕是中國這十幾年來在企業管理模式的選擇方面,大家所得出的共識性的結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