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鱗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毛鱗魚 |
毛鱗魚(Osmerus mordax),英文名smew,俄文稱為снетк。得名:毛鱗魚的叫法來自阿伊努人,因魚身有一種鮮黃瓜般的氣味而得名。又名胡瓜魚、池沼公魚。分類:毛鱗魚屬於動物界Fauna——脊索動物,Chordata——脊索動物亞門Vertebrata——魚綱Pisces——幅鰭魚綱Actinopterygii——新鰭魚亞綱Subbclass Neopterygii——胡瓜魚目Osmeriformes——胡瓜魚科Osmeridae——胡瓜魚屬Osmerus。毛鱗魚全長35.6厘米,尾鰭叉形。背棕灰,腹銀白。分布於北大西洋、西北太平洋。我國黑龍江、圖們江有產。中上層雜食性魚類。幼魚以輪蟲,撓足類為食,隨着體長和年齡的增加,它們的捕食對象改為甲殼類浮游生物和一些小魚。平時生活在海里,營群體生活。
簡介
毛鱗魚隸屬原棘鰭總目毛鱗目毛鱗亞目毛鱗科毛鱗屬,本屬口大。舌具大犬齒形牙。上頜骨末端達瞳孔之後。犁骨1塊。毛鱗魚體長不超過3英寸(約7.6cm),體長側扁。毛鱗魚的吻端位,口裂較大,眼也比較大,眼徑與吻長大致相等。毛鱗魚的背鰭較高,但尾柄很細,尾鰭呈深叉形。毛鱗魚的舌頭上長有大犬齒,上頜骨的末端超過瞳孔的後緣。
毛鱗魚平時生活在海里,成魚春天到海邊河口處產卵,產卵日期在每年的3-5月。孵化場所通常在較大的河道支流和淺灘,這是也是捕撈的最好時機。毛鱗魚卵在10-20天以後孵化,在第一個夏季結束的時候,毛鱗魚的當年幼魚的體長可以達到3-4cm,重10-30g,幼魚大約2年後長成成魚。毛鱗魚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在它們會豐產年份大量吞食自己的幼魚,從而起到數量調節作用。
評價
毛鱗魚在太平洋、大西洋的北部沿岸許多地區均能捕獲,我國的黑龍江、圖們江下游一直到台灣沿海都有出產。但是由於亂捕濫殺,數量大減,正受到保護。市面上的毛鱗魚大多是在加拿大和挪威捕獲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