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那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沈那遺址

沈那遺址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小橋大街毛勝寺西台地上。台地東鄰小橋大街,西有一條洪溝與大西山山坡相隔,洪溝內有泉,泉水由北向南流(原注入湟水,現已斷流),北部有條東西向的大溝,俗名瓦窯溝,小橋大隊小學校園北牆緊貼台地南緣斷崖。總面積約400×250米,呈長方形。台地西、北、南三面較整齊,東側中部有一缺口(封閉形小溝,當地稱為小瓦窯溝)。西部中段,因引水灌田塌陷,後經平整成約40×40米、低於台地約2米的梯田。台地東南建有變電站及家屬院,小瓦窯溝北部有5處民居,其餘皆保存原貌。整個台地都是古代文化遺存,無空白。東北部為馬家窯文化區,面積約50×50米,北端有少量的卡約文化遺蹟,其餘皆為齊家文化遺存。台地原為旱作麥田,後改為水澆地,並先後多次經過平整,原覆蓋土及文化層上部被破壞,部分裸露,其中以台地中部為甚。整個台地到處可見陶片、雜骨及零星的石器,崖坎處及東部小瓦窯溝斷崖暴露有灰層、灰坑及多處白灰面房屋遺蹟,文化堆積厚達200厘米以上。

簡介

景點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沈那遺址

地理位置: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

基本內容

沈那遺址為約3500年前的古羌人聚落村,是遠古人類從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過渡的一種文化遺存。

坐落在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小橋村北,位於湟水及其支流北川河交匯處的二級階地上,北起陰坡,南至墳墓溝,西臨亂溝,東部台下即為寧張公路,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該遺址以齊家文化居住遺存為主,還有少量的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和卡約文化遺存。從現有資料看,沈那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較厚,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保存現狀較好的多種文化並存地點之一。

沈那遺址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人類學家裴文中先生於1948年發現的,並出土過多件文物精品。目前沈那遺址的發掘整理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2006年05月25日,沈那遺址作為新石器至青銅時代古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