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面𫛭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灰面𫛭鹰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Butastur indicus 目/科/属 鹰形/鹰/𫛭鹰 迁徏状态 留鸟 普遍性 普遍 体长/体重 47-51cm/375-433g |
别名:灰面鹫、南路鹰、国庆鸟、灰脸𫛭鹰,雌雄略异。虹膜金黄色。嘴铅灰色,蜡膜及眼先黄色。脚黄色,裸足。
- 雄鸟
- 头上灰褐,脸颊铁灰色。白眉线细短。喉白色、有黑色喉央线,胸褐色,几无斑纹。
- 体背棕褐色,尾上覆羽有白色羽缘。尾羽灰褐色,有3至4条暗色横带。
- 腹及胫羽密布褐色横纹,尾下覆羽白色。
- 雌鸟似雄鸟,但头上偏褐色,白眉线较粗长。胸夹杂较多小白斑。体背色泽较暗。
- 亚成鸟似雌鸟,但虹膜暗黄色,眉线粗,胸、腹密布褐色纵纹。
- 飞行时
- 双翼窄长,呈水平,前后缘平直。翼尖黑,指叉5枚。雄鸟体背偏红。
- 少见稀有的暗色型,全身几近暗褐色,但飞羽及尾羽羽色仍似一般型。
- 雄鸟头或颊灰色浓,雌鸟腹有白色点斑。
栖地&习性
与开阔土地相邻的林区,例如牧场,泥炭沼泽;通常靠近水的区域。
单独活动,只在迁徙期间才集结大群。喜停栖于树木顶端或接近顶端横枝上,俯冲捕捉地面猎物,有时也低空飞翔捕食。
主要是青蛙,蛇,蜥蜴,啮齿动物,昆虫(例如蝉若虫),可能还有鸟类。经常从栖息处狩猎。
繁殖
两月至三月至四月间筑巢。从4月中旬至5月下旬铺设。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
鸣声
主呼叫被描述为轻声的,啸叫的“ whick-awee”或“ pik-wee”。
外观相似性
红隼体型明显较小,眼下有暗色髭须。翼狭长尖,常在空中悬停。
分布
NE中国到日本的Amurland和Ussuriland和伊豆岛。从南中国大陆和台湾到印度支那和马来半岛,再到大圣达斯,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北摩卡卡斯,甚至很少有新几内亚西北部的岛屿,冬季都有。[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grey-faced buzzard,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