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衛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愛因斯坦衛星(Einstein Observatory)是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和美國宇航局研製的X射線天文衛星[1],於1978年11月13日發射升空,原名「高能天文台2號」(HEAO-2),為紀念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而命名為「愛因斯坦衛星」。這顆衛星上面首次安裝了能對X射線進行成像的大型掠射式望遠鏡,由4層套筒組成,口徑0.6米,總接收面積為350平方厘米,分辨率能夠達到3-5角秒。
截至1981年4月停止工作前,愛因斯坦衛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包括:首次獲得了超新星遺蹟[2]的激波圖像、星系團中高溫氣體的圖像,精確測量了包括X射線雙星、星系和類星體在內超過7000個X射線源的位置,發現了幾乎所有當時已知的類星體都是X射線源,發現了一些的正常恆星也會發出很強的X射線輻射,還發現宇宙X射線背景輻射主要是由分立的X射線源,特別是活動星系核所貢獻的。這些成果大大促進了X射線天文學的發展,愛因斯坦衛星也被認為是X射線天文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顆天文衛星。
成果及意義
截至1981年4月停止工作前,愛因斯坦衛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包括:首次獲得了超新星遺蹟的激波圖像、星系團中高溫氣體的圖像,精確測量了包括X射線雙星、星系和類星體在內超過7000個 X射線源的位置,發現了幾乎所有當時已知的類星體都是X射線源,發現了一些的正常恆星也會發出很強的X射線輻射,還發現 宇宙X射線背景輻射主要是由分立的X射線源,特別是活動 星系核所貢獻的。這些成果大大促進了 X射線天文學的發展,愛因斯坦衛星也被認為是X射線天文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顆天文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