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茹發電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特茹發電中心 |
---|
|
特茹發電中心,原文為特茹中心(葡萄牙語:Central Tejo,1909年-1972年),是位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特茹河北岸一個已停止運轉的火力發電廠。自1990年起,已改建為電力博物館並對外開放。[1]
目錄
歷史
十九世紀末里斯本和歐洲各主要城市一樣發展迅速,而城市用電量也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而猛增:最開始是公共照明由用煤氣改成用電,接下來電力發動機在工業生產領域大幅使用,到最後從最富裕家庭使用電力開始里斯本逐步進入了電氣時代。
作為盧西塔尼亞人的首都,里斯本市共有兩個供電中心:一個是阿維尼達(Avenida)供電中心(1889),一個是博阿維斯塔(Boavista)供電中心(1903)。其名稱來源於其所在位置;也正是這種所在地命名法在特茹供電中心項目初期就確定該項目名稱,由於該供電中心地處胡恩奎拉(Junqueira)區故也稱胡恩奎拉(Junqueira)供電中心,但是這一命名沒有持續多久,項目竣工後所有的官方文件和供電中心標識全部以供電中心項目所在地環繞的河流-特茹河命名本供電中心。
里斯本市之前小的供電中心(阿維尼達和博阿維斯塔)隨着城市用電需求量的急劇增加而顯得越發的力不從心,此外這兩個供電中心都位於城市中心地帶,對當地居民生活和自然環境起着較大的不良影響,且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擴建擴能,越來越難以彌補新的供電缺口。
基於以上原因,1908 年初聯合天然氣電力公司(CRGE)在申請擁有里斯本市電力生產與配送許可證在該市修建了一座新的火力發電站。在公司出具的經營許可證上明確顯示公司允許在阿森納海口和佩德羅薩斯海灘之間的擴展帶處修建一座「新的電力發電站」。
發電站項目選取的位置地處貝倫宮和胡恩奎拉(Junqueira)標準處之間,直到現在仍在營運。同時公司 1908 年 3 月在融到新火力發電站項目必須的項目資金後就開始修建發電廠房,該發電廠房為里斯本及其附近區域提供長達四十年的電力
項目技術總工程師為呂西安·內烏(Lucien Neu),他充分利用了廠房空間將渦輪發電機安裝在廠房中心區域,將鍋爐安裝在渦輪發電機兩側。該項目方案幾經修改,最終竣工時間比預期晚了很多。項目廠房建築施工承包商是 Vieillard & Touzet 建築公司,該公司常年保持 50 個工人在項目工地施工。
1909 年夏天特茹發電中心正式落成,但是直到 1910 年年末廠房內部都歷經了幾次重大修改,購買了幾台新的渦輪發動機組,並對鍋爐室進行了擴充,在鍋爐室上端安裝了一個 36 米高倒立金字塔主幹形狀煙囪。
從發電站項目施工開始一直到 1912 年,胡恩奎拉(Junqueira )發電中心陸續採購了新的機械設備以擴大產能。1908 年從博阿維斯塔(Boavista )引入了兩台 1MW 電力的發電機,添加了六台 Delaunay – Belleville 牌鍋爐。到了1910 年發電站繼續擴容又安裝了三台 Brown Boveri & Cª 牌發電機和四台鍋爐,之後由添加了五台大蒸汽量鍋爐,從而使得發電站總發電量提高到 7.75MW。
就這樣到 1912 年所有設備安裝到位後特茹發電中心共擁有 Belleville 牌小型鍋爐 15 個,五台發電機組為里斯本市電網供電。
發電廠向外出口的地方, 修建的車間內安裝了後來添加的發電設備,其建築布局結構域灶在十九世紀末被稱為「發電廠」的小型發電站。發電廠房西部有兩條縱向生產線、三片橫向毗連發電車間;在其中還矗立着兩個細長的煙囪和一片休息空地,煙囪高度差不多是廠房高度的兩倍。在發電廠南-北面樹立這公司廠名「1909 / 燃氣與電力供應總公司/ 特茹發電站」。
特茹發電站最初的設計方案只需滿足里斯本六年內的用電需求(1908-1914年),之後燃氣與電力供應總公司計劃修建一個面積更廣發電量更大的發電中心。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於 1914 年爆發,導致特茹發電站第一階段一直使用營運到 1921 年。期間電力生產和配電條件簡陋,火力發電燃油配給不足、鍋爐營運中經常發生故障,這些都嚴重製約了里斯本的城市化進程和電力供應。
儘管存在以上種種困難低壓鍋爐廠房建造工程仍在繼續,截止到 1916 年底發電中心開始利用安裝在正在建造中新車間的兩台低壓鍋爐所製造的蒸汽,但是但是當時發電機組供電加固作業必需條件仍然不足。
1921 年低壓鍋爐廠房正式竣工並投入使用,此時特茹發電中心第一階段也宣告退役並拆除生產廠房,只保留辦公大樓和倉庫。一年以後由於要修建新的高壓鍋爐廠房,該發電中心第一階段建築物於 1938 年被全部拆除,再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用電需求,改善供電經常中斷的情況公司決定在特茹老發電站舊址之上修建一座新的發電中心,1914 年新廠房正式動工,同時開始更大功率發電設備的安裝工作,該項發電廠擴能及現代化任務直到 1951 年第 15 台,也是最後一台鍋爐安裝後並正式投入營運才宣告結束。
該施工作業一般分為以下兩個主要階段:
- 第一階段工作從 1914 年到 1930 年,該階段擴建了低壓鍋爐室和發電設備工作室並安裝了低壓鍋爐設施。
- 第二階段工作從 1938 年到 1951 年,該階段完成了高壓設施的安裝並正式投入運行。這一階段的廠房結構布局直到現今仍保持不變,特別值得強調的是整套廠房布局的高壓鍋爐室。
低壓鍋爐車間
隨着低壓鍋爐設備車間和發電的修建並投入運行,特茹發電中心無論在電力產量還是廠房建築布局都有了巨大的進步。
同樣低壓鍋爐廠房施工項目也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從1914年到1921年,低壓鍋爐車間、煤炭配送車間和發電機組車間正式動工。
- 第二階段從1924年到1928年,也即是發電中心第一次擴建擴能時期,該階段為新裝鍋爐和煤炭配送設備、發電機組、製冷迴路碼頭和各自的渠道修建了新的廠房車間。
- 最終階段也就是第三階段從1928年到1930年,該階段公司對發電中心鍋爐車間和發電機組車間進行了最後一次擴建- 車間安裝了體積更大工作效率更高的鍋爐和發電機組。
第一階段(1914年–1921年)
低壓鍋爐和發電機組廠房車間項目施工建造起於1914年。該項目包括不同廠區建造:兩條縱向生產線、一個小型變電站和一個控制站,生產線上安裝不同設備機械,每條生產線裝配有六台巴布柯克-威爾科斯(Babcock & Wilcox)牌低壓鍋爐;一個發電機組室裝配有兩台德國 AEG 公司製造的渦輪交流發電機,發電機發電功率為 8MW。發電站項目從北向南,從東到西進行施工建造,工地保留用地一直延續到特茹河南部以方便未來廠房擴建。
項目啟動後不久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項目工期一再延誤,而項目方案中推薦的購買德國的渦輪交流發電機收貨也幾經波折,一直到戰爭結束設備才運達現場。但是 1916 年就安裝第一批兩台低壓鍋爐(按照項目設計方案分為是第 5 號鍋爐和第 6 號鍋爐)並正式投入運行為發電中心發電機組提供蒸汽。
在之後的兩年內陸續安裝了兩台新的鍋爐(項目設計方案中分別是第 3 號鍋爐和第 4 號鍋爐)和之前第 5 號鍋爐和第 6 號鍋爐的總發電量已經超過了特茹發電站第一階段所能承受的極限值。煤氣與電力供應總公司(CRGE)認為在原有兩台德國製造發電機基礎上還需要購買添加新的渦輪交流發電機,同時現有的發電機機房也需要擴建以方便新進發電機組的安裝。1919 年瑞士 Escher & Wyss 公司製造 7500 kW 渦輪交流發電機正式投入運行。
在接下來一年,也就是世界大戰結束的第一年剩餘的兩台鍋爐(第 1 號和第 2 號鍋爐)也從德國 AEG 公司發貨並安裝完畢並與 1912 年正式投入運行。通過這 6 台鍋爐和 2 組發電機的安裝,發電中心的發電量已穩定下來並能基本穩定滿足電力需求,老的胡恩奎拉(Junqueira)發電中心設備已經可以拆除了。
第二階段(1924年–1928年)
城市用電量逐漸增長,現有的發電中心已不能滿足各方耗電需求,對發電中心進行擴能擴建,添加的新低壓鍋爐,擴大低壓鍋爐室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務。煤氣與電力供應總公司(CRGE)堅持擴建一條新的發電生產線,包括三台新的低壓鍋爐和一台發電機組。
1922 年公司對發電中心進行了技術調研,研究安裝第 7 號和第 9 號鍋爐及使用煤粉的可行性,研究結果發現第 6 號鍋爐不具備使用煤粉的可行性,測試亞牛還顯示這些技術方案結果都不盡如人意。但是實驗調查顯示第 11 號鍋爐可以實現煤粉製造蒸汽。
「新建鍋爐室」就如之前介紹的那樣為朝南朝向,直面特茹河,之前的鍋爐室正面保持不變,但是施工時可以使用鋅製擋板和金屬結構件製成臨時門窗關閉施工現場限制穿行,從而開展鍋爐室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擴建增容項目。第 7 號和第 9 號採用 Babcock & Wilcox 牌鍋爐,這也是該品牌首次進入本供電中心,以上兩號鍋爐分別於 1924 年和 1925 年完成安裝。第三台新建鍋爐也就是第 11 號鍋爐採用的是 Humboldt 牌,與 1928 年完成裝配,該號鍋爐採用的是煤粉,並配有自帶的煤粉軋機。
發電機組室在外觀大小上幾乎沒有變化,但是內部調整較大:1925 年安裝了一台新的 8MW 發電機組,該發電機組排號為 4,品牌為 Stal-Asea。同時還修建了供水管道和兩個虹吸式製冷迴路端口,這樣可以很方便的將特茹河流里的水引入發電中心內部。
第三階段(1928年–1930年)
特茹發電中心第一期項目的第三階段以廠房最終竣工設備投入運行結束(無論是鍋爐室還是發電室的竣工及其設備安裝運行),1928 年也就是第 11 號鍋爐安裝的同一年公司決定最後再購買安裝兩台低壓鍋爐,第 8 號和第 10 號,採購設備品牌仍然是 Babcock & Wilcox,因為之前 Humboldt 牌鍋爐安裝延誤時間較多。但是該階段設備安裝工作也一直到 1930 年才最終完成。
擴建後的新廠房保留了之前的機構布局總線,但是占地面積更大;擴建項目竣工後之前臨時鋅板門也被移走了,在面對特茹河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建築物,將之作為廠房正面標誌並一直保留至今。
至於發電機組室,公司也推倒了之前的南面牆體,並將廠房向特茹河方向延伸,從而實現了鍋爐室的並行成排,同時擴建後的發電機組室也安裝了最後一批新的發電機組,該發電機組品牌為 Escher Wiss / Thompson(新增發電機組按照之前的排列順序最終被定為第 5 號發電機組),此外擴建多餘的空地被用作裝卸和維修渦輪機、交流發電機和其他物料設備的專用場地。公司在新增發電機組的同時對已有冷卻水輸送設施也進行可改造擴建,新建了兩條虹吸管,一條用於輸水,一條用於排水,從而實現了廠房內一共有四條虹吸管同時工作。
經過長達十五年的修建和擴建,特茹發電中心最終擁有三條主要生產線:鍋爐蒸汽生產線、發電生產線和變電站,這三條生產線都與特茹河平行。其中鍋爐蒸汽生產線由四片車間組成,這四片車間貫通相連,內部可自由往來,一共裝配了十一台低壓鍋爐,其中十台為 Babcock & Wilcox 低壓鍋爐(英國技術),一台為 Humboldt 牌低壓鍋爐(德國技術)。發電生產線為縱向開發車間,與鍋爐蒸汽生產線垂直,車間內安裝了五組不同功率以及不同品牌的發電機組:Escher & Wiss 牌發電機組,AEG 牌發電機組, Stal-Asea牌發電機組和 Escher Wiss / Thompson 牌發電機組.
高壓蒸汽鍋爐生產線
1930 年到 1938 年雖然發電中心低壓鍋爐蒸汽生產線仍在正常運行,但公司仍對現有特茹發電中心廠房進行擴建改造以滿足未來高壓蒸汽發電的需求,為此公司計劃修建了一座新的廠房。
新廠房選址位於老特茹發電中心舊址,之前是辦公大樓和倉庫,公司在對舊址上的辦公大樓和倉庫進行拆除錢必須找到一處場地提供給辦公大樓和倉庫各項職能,這些職能對於發電中心正常運行必不可少。 基於此目的煤氣與電力供應總公司購買了莫桑比克製糖公司旗下塞納糖莊園有限公司(Senna Sugar Estates, Ltd)老煉糖廠地皮和辦公大樓,該地皮和辦公大樓位於特茹發電中心西側。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第 2 號和第 3 號 AEG 牌渦輪交流電發電機組開始發生故障,到後來甚至發生連續性的故障,導致工廠營運未能正常進行,1934 年工廠申請購買兩台同品牌, 但是發電效率為之前發電機組設備的兩倍。1935 年第 2 號渦輪發電機組完成安裝並正式投入運行,同一天工廠也完成了新安裝變壓器設備的調試工作並正式投入運行,新變壓器可以讓特茹發電中心變電站為從里斯本省經特茹山谷省直到聖塔倫省的廣大地區供電。到 1935 年末第 3 號發電機組也完成了更新替換。
由於安裝了大功率的新型發電機組,第一批次高壓蒸汽鍋爐(第 12 號鍋爐、第 13 號鍋爐和第 14 號鍋爐)的安裝使用就變成迫在眉睫,新型高壓蒸汽鍋爐製造的高壓振起可以有效的提高渦輪發電機組的工作效率。工廠技術專家推薦採購製造商 Babcock & Wilcox 公司的高壓蒸汽鍋爐,但是新型高壓蒸汽鍋爐體積龐大要求工廠修建更大的廠房車間-高壓蒸汽鍋爐車間。
1938 年工廠正式拆除了老廠廠房及設備並在老廠廠址修建了特茹發電中心新的廠房車間。此項工程由多家公司承包:Pieux Franki 公司承包了混頻器和煤炭配送設備,該項工作於 1938 年 9 月份正式啟動。金屬結構件和土建工程由葡萄牙 Vulcano & Colares 公司負責,第一批結構件生產製造及相應的土建工程於 1939 年 3 月正式啟動。
工廠業主方強調新建廠房全部採用鋼鐵結構,結構件塗層與低壓蒸汽車間相同,或承包方也可使用磚石結構建造車間可視正面牆體。新舊車間主要區別在於室內布局和裝修,與低壓車間裝修布局不同新車間布局體現了明顯的古典主義和文藝復興風格。
高壓蒸汽鍋爐車間修建期間,一座比例縮小的低壓蒸汽輔助車間也同時動工;該微型車間主要用來安裝水淨化處理設備,與此同時該車間也可為鍋爐車間提供空間補充,即可作為之後高壓蒸汽車間輔助工作室。低壓蒸汽輔助車間於1939年完工,該車間與高壓蒸汽主體車間相鄰,位於第 8 號鍋爐和第 10 號鍋爐之間。
之後戰火重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發電中心高壓蒸汽鍋爐車間設備的安裝運行也隨之延期。第一批三台高壓蒸汽鍋爐按計劃於 1940 年運行,但直到次年此三台鍋爐運行條件才真正完備。第 12 號鍋爐於 1941 年 3 月,第 13 號鍋爐於四月第 14 號鍋爐與 8 月才正式投入運行。
但是當時這三台高壓鍋爐並沒有達到其正常工作效率,因為第二次時間大戰導致德國設備因歐洲大陸的封鎖未能到達發電中心,導致配套不全使得高壓鍋爐只能在低壓下運行;為此工程修建了高壓蒸汽輔助室並調整了渦輪。高壓蒸汽輔助室位於低壓蒸汽鍋爐車間,為提供足夠空間工廠於 1943 年拆除了第 1 號和第 2 號鍋爐。另一方面工程對第 2 號和第 3 號渦輪發電機組進行了改造使之可以通過高壓蒸汽發電,最終所有的材料設備到達時間是 1942 年,一切準備就緒後高壓蒸汽發電卻到了次年才實現。1943 年第 12 號和第 13 號鍋爐開始為第 2 號渦輪交流發電機提供高壓蒸汽,1944 年第 14 號鍋爐開始為第 2 號渦輪交流發電機供應高壓蒸汽。
由於戰爭原因,世界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導致發電量持續下降。據統計短短六年中(1939 年到 1945 年)發電中心發電成本翻了兩番。二戰後發電量保持逐年增長態勢,一直到 1950 年達到創紀錄峰值:工作效率 52.200kW,全年發電量 216 百萬 kWh.
1948 年有餘煤炭價格持續上漲,發電中心三台高壓蒸汽鍋爐進行輕微技術整改改燒石油衍生物石腦油(燃油)。當時的石腦油價格比煤炭經濟很多。同時工廠在煤炭倉庫旁邊修建了一座 8.000m3 儲量的燃油儲罐。
第 15 號鍋爐
1944 年發電新技術新設備層出不窮,而城市電力需求量激增,為此煤氣與電力供應總公司(CRGE)計劃將之前陳舊老化的發電機和鍋爐更換為最新的發電設備,項目方案包括對舊有發電中心盡心擴建改造以提高火力發電效率. 同一年葡萄牙頒布了《國家電氣化法案》,該法案制定了葡萄牙電力發展規劃,指出當前葡萄牙將優先發展水力發電項目;這也就意味着公司的火力發電站擴建改造項目與該法案規劃不符而變得不合時宜。經過幾番上訴遊說政府終於在 1948 年批准了煤氣與電力供應總公司(CGRE)提出的特茹發電中心擴建該站計劃,該計劃簡而言之即是購買安裝一台新的鍋爐系統-第 15 號鍋爐。
Babcock & Wilcox 公司提供的最新鍋爐產品安裝在第 12 號鍋爐旁邊。如要實現新鍋爐安裝運行正常需要拆掉工廠正面牆體,修建一個新的鍋爐車間但是保留工廠布局、技術規格、金屬結構件和相應的磚石表層。工程項目與 1950 年正式動工,到 1951 年中新的鍋爐系統已安裝完畢並正式投入運行。該時期也是發電中心短暫的供電盈餘時期。
第一批高壓鍋爐與最後一批高壓鍋爐安裝時間差不多十年,兩者之間的差異同樣明顯:例如第 15 號鍋爐出廠前就安裝了石腦油輸送裝置(而其他鍋爐為後期改造添加上去的)、網罩高度更低、鍋爐作業數據記錄讀取控制系統更加先進、煙缸內配有六個煙塵和煤炭輸送排放口(而其他鍋爐只有三個),當然第 15 號鍋爐外觀稍微大一些。
整合入國家電網
《國家電氣化法案》制定的規範明確優先發展水力發電項目,並要求通過國家電網輸送系統規範各發電站電力。為此從 1950 年開始特茹發電中心被劃為儲備發電站,只能作為發電行業支持的第二序列存在,於是特茹發電中心不可避免的盛極而衰。
1951 年 1 月 21 日《國家電氣化法案》優先發展水力發電項目,代表卡斯特洛•博德發電中心正式投入運行並為葡萄牙語主要用電中心區域,如里斯本地區和波爾多地區供電。也正是從此刻起特茹發電中心被劃定為儲備發電站作為國家電網系統的支持發電廠家,限制發電量,只保留一台發電機組和兩台高壓鍋爐系統發電,且只能作為乾旱年份或水力發電不足時刻的補充。
特茹發電中心從 1951 年到 1968 年(1961 年除外)都在持續發電。1953年全國供電量由於乾旱供水不足而極度匱乏,因此特茹發電中心在該年整年都在不間斷生產,為滿足城市用電需求還經常超載作業,不僅為覆蓋區域供電還為葡萄牙其他地區供電。但是到了六十年代特茹發電中心拆除了所有的低壓發電設備。
由於政府政策及電力規劃的明確反對,發電中心於 1972 年 8 月 14 日正式停止營運。1972 年 8 月 9 日政府通過法令要求里斯本市內禁止使用高壓電線供電,隨後的一周政府下文要求其他發電中心取代特茹發電中心向里斯本市發電供電職能。而特茹發電中心原員工一部分要求參加就業再培訓活動,一部分依據其工作經驗及技能進行重新安置,特茹發電中心第 15 號鍋爐最後一次燒煤發電一共發了 1.200.678 kWh 的電力,而這一數值只是煤氣與電力供應總公司(CRGE)每天供應總電量的五分之一。這也是發電中心工作的最後一天-從這天起特茹發電中心停止了延續了幾代人的轟鳴與振動,最終都歸於沉寂。
特茹發電中心於 1975 年正式宣布關門停止營運。
電力博物館
葡萄牙電力部門於 1975 年實現國有化,煤氣與電力供應總公司(CRGE)所有資產也於 1976 年正式併入新組建的公司 EDP - 葡萄牙電力,但是如何處理老特茹發電中心的陳舊廠房設備成為一個問題,由於發電中心廠房建築規模宏大、設備種類多樣有人提議:將其改造為工業建築科學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
同年特茹發電中心不動產移交公共管理局,到了 1986 年工廠設備被改造為未來的電力博物館,並於 1990 年第一次向公眾打開她的大門。
博物館展出的各個展覽物將向來訪者講述特茹發電中心的作業流程、歷史、工藝和發電中心從創建之初到最終當前廠房外觀各個重要事件。博物館還設立了一個檔案文件管理中心,一個專業文庫和一個電力設備資料保存諮詢服務中心和葡萄牙電力發展歷史研究工作中心。
2001 年到 2005 年發電中心經過多次修復改造,改善了之前破舊易損的保存條件,對發電中心正面和室內進行了全面清潔,加固了發電中心鐵結構件、樑柱磚石結構,發電中心頓時煥然變化真正由之前的特茹發電中心,變成了今天的電力博物館。
建築群
特茹發電站建築群經過多年以來的不斷改造和擴建,保存狀態仍然良好。這個二十世紀上半世紀偉大的綜合性建築群,如今被用於博物館科學。建築群的統一元素是其建築外飾面使用的磚石,這一元素使其與周圍的建築顯得不同,並賦予整個建築一種非常獨特的美感。建築群內部使用的是鋼鐵結構,這正是特茹發電站的骨架,支撐着整座建築。
原特茹發電站
在如今這個工業建築群出現以前,這個地方有一個小型的「發電廠」,就是原先的特茹發電站,通常被稱做胡恩奎拉發電站(Central da Junqueira),這個名稱來自於附近一條同名的街道。這座大樓是按照工程師 Lucien Neu 的設計圖紙,由 Charles Vieillard 和 Fernand Touzet 於 1909 年施工建造的,如今這座大樓什麼也沒有留下。當時的大樓具有明顯的現代美感,在其南、北外立面上還有裝飾。在主樓的西側,曾經有三個用於安置鍋爐的鍋爐房。這個早先的老電廠的突出特色就是那兩根細長的煙囪,一個煙囪是磚砌的,而另一個煙囪是鐵質的,倒錐形杆狀的。
安置發電機的主樓的北外立面和南外立面的裝飾風格與火車站,市場等其它鑄鐵建築結構類似,受到了近期出現在葡萄牙的現代主義風格的影響。立面通過壁柱分隔為三個部分,裝飾有水平齒狀花紋條帶,在上方還有大型的開口山牆。
側立面還有兩處開窗:小開窗上面有過梁,大開窗上面有低拱。中間部分比側邊的更大,突出的是從立面底部至頂部的巨大壁凹,進入山牆內,使其直立。在半圓拱上嵌刻的瓷磚上可以讀到:「1909 / Cªs Reunidas de Gaz e Electricidade / Estação Eléctrica Central Tejo (1909 / 聯合燃氣電力公司/特茹發電站)」。
在十九世紀末期,電廠旁邊的是屬於 Companhia de Açúcar de Moçambique(莫桑比克糖業公司)所有的老的製糖廠的廠房。在早先的特茹發電站開始進行拆除時,這些地產都被收購了。
這個是個小工廠,雖然沒有宏偉的裝飾,但是其形式卻極具特色。工廠是由兩個縱向的廠房組成,與用於筒倉中央塔類似的斧頭形屋頂,和西面的四個橫向的雙坡屋頂廠房。所有的壁凹處都使用磚砌結構進行保護,並用低拱進行裝飾。
低壓階段
低壓大樓的建設開始於 19 世紀 10 年代,各種擴建工程一直持續到 19 世紀 30 年代。其建築風格是典型的現代派,(在葡萄牙被稱為新藝術「Arte Nova」)。它使用鑄鐵結構,典型的磚石飾面,後來的高壓大樓也同樣使用了這種形式。
老的鍋爐房由四個廠房組成,其中三個相同,第四個的尺寸更大。所有廠房都使用雙坡屋頂,在內部形成了唯一的通透的空間。在東側,有另外兩個廠房,與鍋爐房廠房的方向垂直且同樣具有現代美感。其中更遠的一個,或是說,一個變電站建築,沒有雙坡屋頂。
相對比較低的幾個立面非常引人注意,因為上面有幾個豎向的大窗,配有半圓拱。在其之上,有一面山牆,其突出的邊緣和下面的過梁的將整個空間封閉。所有這些之下,是一個平滑的基座,上面可以看到磚石,飾以低拱框架來模仿壁凹(有些是真正的開窗),同時「支撐」立面的其它部分。
機房的立面值得格外注意。在所有的建築中,機房建築是表現出最多裝飾主題和最多與現代派相關因素的,如同早先的特茹發電站以及當時那個年代大多數的發電站一樣,(也許是由於它是機房,是發電站中的電力製造的心臟部位),但是這些因素與建築群的整體風格並不相互牴觸。在建築基座上,我們發現一些不同於其它立面的地方,牆壁表面被飾以雕刻過的石材,只有最下面幾層砌築,以及帶拱心石的拱形開口上面的是毛坯狀態。
在磚石飾面的高度上,也有三個大窗,其中中間的一個窗戶稍大。窗口終止於半圓拱,拱頂配一個拱心石,窗戶的連續架構穿過整個立面,直達建築側邊。立面的頂部,也是由一個開口山牆組成,呈現出裝飾性的架構。這部分使用磚石建造,配有模仿倫巴第風格的裝飾帶。在立面的終端,壁柱從基座上直達山牆,類似教堂建築立面上的兩個小塔。
縱向立面的結構組成非常和諧,通過大的壁柱分隔出三個獨立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三個縱向的大窗,使用一個連續的框架穿過整個側面作為裝飾。每個大窗之上都有一個較小的四方形窗戶,類似一個裝飾帶環繞在建築的側牆。
高壓階段
高壓樓所表現的裝飾因素就與低壓樓不同,它的裝飾風格受古典主義的影響,有一種高大和宏偉的氣魄;但即使如此,高壓樓仍重複着磚石飾面所帶來的相同的美感。高壓樓內部,與低壓的鍋爐房相似,用來分隔煤灰間與鍋爐房的板子是用半圓單磚拱飾面的,兩者之間唯一區別是,在低壓樓,這些是陶瓷材料的,在高壓樓,使用的是鋼筋混凝土。
建築始建於 40 年代,受文藝復興宮殿風格的古典影響,是當時人們生活所在的葡萄牙的時代和專制背景的忠實反映。
其結構是一個真正的工程傑作;這是一個鑄鐵結構建築作品,在里斯本無人能比,這個結構不僅支撐了所有的磚石飾面,還支撐了鍋爐、煙囪和位於建築屋頂的蓄水池。
立面以美觀的形式延續了文藝復興的宮殿模式,分別體現在基礎、立柱和柱頂。主體結構上有大型的窗戶,終止於帶拱心石的半圓拱,拱帶形成一個框架穿過整個立面;立面上還有大立柱,穿過整個立面,從底座底部直到柱頂。
上柱頂有兩個獨立的橫飾帶。下面的裝飾有封閉拱廊,標有框架,上面的部分有相同的結構,但是有模塊分割的空間,為窗戶。
在最接近低壓樓的部分,有一個小塔非常醒目。在建築群所有其它部分之上,是高壓鍋爐的四個煙囪,以及以其為基礎的所有排煙和進氣機械設備。
如此,特茹發電站從其周邊所有的建築中脫穎而出,不僅由於她具有紀念意義及其由於她的規模,同時也因為特茹發電站所具有的磚石裝飾美感,這種美感有時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