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大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狼毒大戟(學名: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是大戟科大戟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除生殖器官外無毛。根圓柱狀,肉質,常分枝,長20-30厘米,直徑4-6厘米。莖單一不分枝,葉互生,於莖下部鱗片狀,呈卵狀長圓形。花序單生二歧分枝的頂端,無柄。蒴果卵球狀,長約6 毫米,直徑6-7毫米,被白色長柔毛;果柄長達5毫米;花柱宿存;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扁球狀,長與直徑均約4毫米,灰褐色,腹麵條紋不清;種阜無柄。花果期5-7月。[1]
分布於蒙古、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和山東(煙臺、嶗山)。生於海拔100-600米的草原、乾燥丘陵坡地、多石礫干山坡及陽坡稀疏的松林下。
狼毒大戟根入藥,主治結核類、瘡瘺癬類等,有毒。 [2]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
- 中文名:狼毒大戟
- 拉丁學名: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
- 別 名:狼毒、白狼毒、大貓眼草、貓眼根、山紅蘿根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大戟目
- 亞 目:大戟亞目
- 科:大戟科
- 亞 科:大戟亞科
- 族:大戟族
- 屬:大戟屬
- 亞 屬:乳漿大戟亞屬
- 組:歐亞大戟組
- 種:狼毒命
- 名者及年代:Steud.,1840
-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除生殖器官外無毛。根圓柱狀,肉質,常分枝,長20-30厘米,直徑4-6厘米。莖單一不分枝,高15-45厘米,直徑5-7毫米。葉互生,於莖下部鱗片狀,呈卵狀長圓形,長1-2厘米,寬4-6毫米,向上漸大,逐漸過渡到正常莖生葉;莖生葉長圓形,長4-6.5厘米,寬1-2厘米,先端圓或尖,基部近平截,側脈羽狀不明顯;無葉柄;總苞葉同莖生葉,常5枚;傘幅5,長4-6厘米;次級總苞葉常3枚,卵形,長約4厘米,寬約2厘米;苞葉2枚,三角狀卵形,長與寬均約2厘米,先端尖,基部近平截。
花序單生二歧分枝的頂端,無柄;總苞鍾狀,具白色柔毛,高約4毫米,直徑4-5毫米,邊緣4裂,裂片圓形,具白色柔毛;腺體4,半圓形,淡褐色。雄花多枚,伸出總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長3-5毫米;子房密被白色長柔毛;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柱頭不分裂,中部微凹。蒴果卵球狀,長約6 毫米,直徑6-7毫米,被白色長柔毛;果柄長達5毫米;花柱宿存;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扁球狀,長與直徑均約4毫米,灰褐色,腹麵條紋不清;種阜無柄。花果期5-7月。
主要價值
狼毒大戟以乾燥的根入藥。根性平,味辛,有大毒,可破積殺蟲、除濕止癢,主治淋巴結核、骨結核、皮膚結核、牛皮解、神經性皮炎慢性支氣管炎婦科病等。其化學成分為皂甙、強心甙、甾醇、酚類、鞣質等,有毒成分為大戟二萜醇的行生物。狼毒大戟全株是寶,中國民間用其鮮莖、葉製作殺蟲劑,用於防治螟蟲、蚜蟲、地蛆等,也有報道該植物已被開發為生物農藥。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
生長環境
狼毒大戟屬乾旱生型強陽性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典型的春季植物。生於海拔100-600米的草原、乾燥丘陵坡地、多石礫的山坡及陽坡的灌木叢、稀疏林下等較為乾燥的壤土、沙壤土、風化岩土等土壤中。怕澇,但喜歡土壤濕潤,抗寒力和耐旱力都很強。
生長習性
狼毒大戟5月上旬萌發,中下旬開花結籽,6月中上旬種子成熟,7月上旬植株乾枯,根進入高溫休眠期。植物年生長期為145-155天。
分布範圍
分布於蒙古、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中國;中國分布如下。
- 北京:海淀、門頭溝、延慶
- 天津:河北
- 河北:正定、平山、阜平、淶源、張家口、張北、康保、沽原、蔚縣、懷來、涿鹿、崇禮、承德、興隆、圍場
- 山西:太原、大同、大同、長治、沁縣、晉城、介休、忻州、五台、寧武、五寨、岢嵐、翼城、蒲縣、霍州、交城、中陽
- 內蒙古:呼和浩特、固陽、克什克騰旗、寧城、扎魯特、海拉爾、滿洲里、牙克石、扎蘭屯、額爾古納、興和、烏蘭浩特、阿爾山、科右前旗、錫林郭勒
- 吉林:雙遼、鎮賚、通榆
- 黑龍江:龍江、薩爾圖、黑河、北安、青岡、安達
- 江蘇:連雲港
- 河南
- 廣西
- 重慶:合川
- 四川:金堂、米易、鹽邊、天全、寶興、理縣、茂縣、松潘、金川、小金、黑水、馬爾康、壤塘、阿壩、若爾蓋、紅原、甘孜、康定、瀘定、九龍、雅江、道孚、甘孜、德格、石渠、色達、理塘、鄉城、稻城、得榮、涼山、西昌、木里、鹽源、德昌、會理、會東、普格、布拖、昭覺、冕寧、越西
- 貴州:興仁
- 雲南:昆明、東川、嵩明、祿勸、師宗、麗江、雙柏、開遠、建水、大理、洱源、劍川、鶴慶、中甸、德欽、維西
- 西藏:拉薩、林周、當雄、墨竹工卡、昌都、江達、類烏齊、八宿、芒康、洛扎、加查、江孜、定日、康馬、定結、亞東、吉隆、那曲、比如、申扎、索縣、林芝(工布江達)
- 陝西:隴縣、榆林
- 甘肅:蘭州、榆中、靖遠、會寧、武山、天祝、肅南、山丹、平涼、定西、隴西、漳縣、岷縣、宕昌、康樂、積石山、甘南、臨潭、卓尼、舟曲、迭部、瑪曲、夏河
- 青海:西寧、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樂都、互助、化隆、循化、海北、門源、祁連、剛察、黃南、同仁、尖扎、澤庫、河南、共和、同德、貴德、興海、貴南、果洛、瑪沁、班瑪、甘德、達日、久治、瑪多、玉樹、雜多、稱多、治多、囊謙、曲麻萊、烏蘭、天峻
- 寧夏:同心、固原、西吉、海原
- 新疆:昭蘇
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
狼毒大戟種子具有生理後熟特性,新成熟的種子播種後不能馬上萌發,因此必須將種子置於濕沙中保存。沙量與種子量的比例為3:1,放於陰涼通風處,氣溫保持在25℃以下,促進胚生理後熟。狼毒大戟種子發芽困難,為提高其發芽率,可採用層積變溫催芽,再經過超聲波和遠紅外處理。
播種時間
狼毒大戟的播種時間分為秋播和春播,秋播以寨露至箱降為宜,春播以清明至穀雨為宜。實踐證明秋播的效果明顯優於春播,因為秋播時胚形態後熟已經完成,絕大多數種子已經炸口,播種後種子與土壤充分結合,適量的雨雪可保持種子的生命活力,較長時間的低溫進一步促進胚生理髮育完全成熟,第2年穀雨過後陸續出苗,此時氣溫為22℃左右,7-10天基本全苗,出苗率約為70%;而春播往往由於春早的原因,出苗率在40%左右。因此,在生產中提倡秋播。
播種方式
播種的方式分為開溝條播和穴播。開溝條播,行距15-20厘米、溝深4-5厘米,踩平底格,每畝施入10-15千克複合肥,每畦順勢播種3行,將種子拌濕沙一同均勻地撒入,覆土厚4厘米,稍用力踩實,每畝播種量約為2千克。穴播,行距15-20厘米、深度3-5厘米、穴距10-12厘米,施入少量底肥,每穴播種3-5粒,覆土3-4厘米,稍踩實,每畝播種量為1.25-15千克。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種植地宜選擇排水良好、向陽乾燥的林緣地,陽坡的灌木叢空間地,土壤為乾燥的壤土、沙壤土。種植前將地深翩,深度為2厘米以上,除淨石塊、樹根等雜物。然後做成上寬60厘米、高20厘米的畦。畦的長度以20厘米為宜,兩畦之間留作業道30厘米,畦向不限。根據土壤的肥力狀況,用充分腐熟的廄肥作為基肥,每畝施1000-1500千克。
田間管理
秋播狼毒大戟在立夏之前基本出全苗,7-10天後就可長出3-4片真葉,此時要進行間苗,苗距10厘米,間下來的小苗可重新移栽。進入6月,氣溫超過25℃時對小苗生長不利,因此需要採取適當的遮陽。小苗初期的管理主要為除草和保苗,中後期則為鬆土和田間排水。
狼毒大戟生長到7月時,植株進入枯萎期,進入越冬休眠狀態,當年生的根長10厘米左右、直徑3厘米左右,越冬芽1-2個。每年土壤結凍之前先將枯葉清理乾淨,再加蓋1-2厘米厚的防寒土,以保護越冬芽安全越冬。第2年植株返青前先將防寒土摟下,順便增施一些充分腐熟的肥。田間管理重複上一年的工作,第2年、第4年開花前進行適量的根部追肥,以磷、鉀肥為主,以增加植株的抗性和根部營養物質的積累,提高產量和品質。
採收加工
狼毒大戟由種子到植株採收需要3-4年,春、秋季均可採挖,以秋季採挖為宜。採收的時間為9-10月,選擇晴朗的天氣用鐵鍬從一端起挖將整個根挖全,抖淨或洗淨泥土,切去蘆頭,有栓皮者將其除淨,趁鮮切成1-1.5厘米的厚片,再曬至完全乾燥為止。加工時要注意對眼睛和手的保護,因為白色的汁液觸及皮膚後容易引起皮膚蜜癢或紅腫以及其它形式的中毒症狀,如果有汁液觸及皮膚,應立即用清水和肥皂清洗,以免肌體受損。
病害防治
病害症狀:狼毒大戟栽培過程中基本無蟲害發生。病害主要為根腐爛,其原因有:一是由於土壤含水量過高(大於60%)而出現內澇,從而影響了根系的呼吸作用造成根腐爛;二是移栽的根損傷過大而被病菌侵染造成根腐爛。地上植株的症狀為萎蔫發黃。多發生於6月中旬至植株枯菱之間,休眠的根也有個別爛根現象。
防治方法:首先要注意選地及田間管理;其次是發現少量的病株,將其拔除,病穴用0.5%的石灰水澆灌;多發病株用75%的多菌靈800-1000倍液澆灌根部,或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