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蓮·夢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瑪麗蓮·夢露 | |
---|---|
] 梦露,摄于约1953年 | |
原文名 | Marilyn Monroe |
出生 |
诺玛·简·莫泰森 1926年6月1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
逝世 |
1962年8月5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 (36歲)
死因 | 巴比妥酸盐过量 |
墓地 | 西木村纪念公园墓地 |
别名 | 诺玛·简·贝克 |
职业 |
|
活跃时期 | 1945-1962年 |
配偶 | |
网站 | Template:Url |
玛丽莲·梦露(英语:Marilyn Monroe,1926年6月1日-1962年8月5日),原名诺玛·简·莫泰森(英语:Norma Jeane Mortenson),後來她的外祖母為她洗禮,並由美國傳奇女傳教士艾梅·麥克弗森改名為諾瑪·簡·貝克(Norma Jeane Baker)。[1]
美国女演员、模特,一生命運多舛,從小被父親遺棄,媽媽患精神病,她輾轉在寄養家庭與孤兒院度過童年,後來3段婚姻均以離婚告終,1962年8月5日,夢露一絲不掛的離奇死於加州洛杉磯的住所,享年僅36歲。梦露以饰演“金发傻妞 ”角色而闻名,是20世纪50年代最流行的性感象征之一,象征着那个时代对于性的态度。虽然梦露成为头牌女演员只有十年,但她的电影票房收入到1962年她意外死亡时达2亿美元。她仍然被视为一个主要的流行文化偶像。[2]
目录
簡介
瑪麗蓮·夢露出生、成长于洛杉矶,童年在寄养家庭和孤儿院中度过,16岁時第一次婚姻。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4年,瑪麗蓮·夢露进入一家工厂工作,在那她遇到了一位摄影师,开始了海报模特的生涯。这份工作促成了与二十世纪福斯(1946-1947)和哥伦比亚影业(1948)的两个短期电影合约。在饰演了一系列小角色后,她在1951年与福斯签署一份新合约。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出演了《豆蔻年华》(As Young as You Feel)、《妙药春情》(Monkey Business )(1952 film)、《夜间冲突》(Clash by Night)、《无需敲门》(Don't Bother to Knock)等电影并成为当红女星。在梦露走红后,其早年拍摄的裸照遭到曝光,但这并没有损害她的事业,相反这一轶闻增加了人们对她电影的兴趣。[3]
1953年时,梦露因為主演的三部电影成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好莱坞明星之一,其中黑色影片《飛瀑怒潮》表现出她的性感;喜剧《绅士爱美人》与《愿嫁金龟婿》(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则将她的明星形象塑造为“金发傻妞”。虽然她在职业生涯中对创建和管理公众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她仍对工作室将她模式化与报酬过低感到失望。1954年初,她拒绝了一个电影项目,事业短暂中止,而回归后她主演的《七年之痒》(1955)成为其生涯中票房最成功的电影之一。因工作室仍然不愿更改合约,梦露于1954年末成立了一家电影制作公司——玛丽莲·梦露制作(MMP)。1955年,梦露致力于打造她的公司并在演员工作室 学习方法演技。同年末,福斯给了她一份新合约,使她有了更大的控制权和更高的薪水。之后她出演了广受好评的《巴士站》(1956)和MMP首部独立制作的影片《游龙戏凤 (1957年电影)》(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并凭《熱情如火》(1959)摘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桂冠。她最后完成的电影是剧情片《乱点鸳鸯谱 》(The Misfits)(1961)。
梦露混乱的私生活受到了广泛关注。她挣扎于吸毒成瘾、抑郁和焦虑当中。她与棒球运动员乔·迪马乔和剧作家亚瑟·米勒有两段大力宣传的婚姻,但都以离婚告终。1962年8月5日,梦露因服用过量的巴比妥类药物死于洛杉矶的家中,终年36岁。虽然她的死因被断定为可能自杀,但在她死后几十年内仍有许多阴谋论传出。[4]
经历与生涯
1926-1943年:童年与第一次婚姻
梦露于1926年6月1日出生在洛杉矶市立医院,出生名诺玛·简·莫泰森,母亲格兰戴丝·皮尔·贝克,(娘家姓梦露,1902-1984)是一名任职于哥伦比亚影业的负片剪辑师,梦露是其第三个孩子。格兰戴丝在15岁那年嫁给了年长她9岁的约翰·牛顿·贝克,两人育有两个孩子罗伯特与伯妮斯,1919年出生。格兰戴丝于1921年申请离婚,贝克带着孩子们返回了他的家乡肯塔基州。梦露直到12岁才被告知她有一个姐姐,而第一次和她见面已经是成年后的事情了。1924年,格兰戴丝与马丁·爱德华·莫滕森再婚,但两人未有生育便已分居,并在1928年离婚。所以梦露生父的身份不明,贝克是她最常用的姓氏。[5]
然而格兰戴丝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都对这个孩子的降生没有任何准备,在梦露出生后不久,她就将其安置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乡村小镇霍桑的寄养家庭阿尔伯特)和伊达·勃兰德尔一家。他们依据福音派基督徒的教义收养儿童。但1927年初长期的轮班工作迫使她搬回好莱坞。但1933年夏,格兰戴丝把梦露接回好莱坞,并在靠近好莱坞露天剧场的阿保尔大道上买了一栋小房子。他们与一些房客和乔治和莫德·阿特金森夫妇以及他们的女儿奈丽共同居住。数月后的1934年1月,格兰戴丝精神失常,被诊断为偏狂型精神分裂症。她被送往诺沃克的大都会州立医院。她在医院中度过了余生,此后很少与梦露联系。
梦露受到},其母好友葛蕾丝·麦基·戈达德负责她和她母亲的事务。接下来的4年,她住在几个寄养家庭里,而且经常转校。前16个月,她继续与阿特金森一家生活;后来她称她在此期间遭受了性虐待。1935年夏,她在葛蕾丝和欧文·“道克”·戈达德一家以及其他两户人家短暂居住,直到1935年9月被送至洛杉矶孤儿。虽然孤儿院是一个“典范机构”,并且受到她同龄人的积极评价,但梦露发现把她放在那使她精神受创。
葛蕾丝于1936年成为她的法定监护人,但她直到1937年夏天才将其从孤儿院接走。因为道克对她进行性骚扰,梦露第二次入住戈达德家仅持续了几个月{。之后梦露陆续在洛杉矶和康普顿的她和葛蕾丝的几位亲戚朋友家居住。1938年9月,梦露找到了一个更稳定的住所,她开始与葛蕾丝的姑妈安娜·艾奇逊·洛尔。。由于老洛尔的健康问题,梦露于1940年底或1941年初回到葛蕾丝身边,二人同住于。从艾默生毕业后,她升入范奈司高中 读书。
1942年初,道克·戈达德工作的公司要求其搬家至西弗吉尼亚州。受加州法律限制,戈达德无法将梦露带到其他州,她面临着重新返回孤儿院的可能。梦露于1942年6月19日嫁给了邻居21岁的儿子,洛克希德公司的工人詹姆斯·“吉姆”·多尔蒂,那时她刚满16岁。传记作者对他们是否已在约会或婚姻是否完全由葛蕾丝安排一事存在分歧。梦露随后从高中辍学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1944-1949年:模特事业与电影首秀
1944年底,梦露遇到了摄影师大卫·康诺弗 ,他被美国陆军航空军第一影视部队 (FMPU)派到工厂拍摄女职工的照片以鼓舞士气。虽然她的照片没有被FMPU使用,但她于1945年1月辞去了工厂的工作,成为康诺弗和他朋友的模特。她的身材被认为更适合海报女郎而不是时尚造型,所以她主要为广告和男性杂志工作[6]。据公司老板埃米琳·斯尼维丽(Emmeline Snively)的说法,梦露是公司中最有抱负和最勤劳的模特之一;截至1946年春,她登上了33个出版杂志的封面。
有感于梦露的成功,斯尼维丽于1946年6月为她安排了一家演艺公司的合约。在派拉蒙电影的面试并不成功,RKO的所有者霍华德·休斯在一本杂志封面看到梦露后,表示了对梦露的兴趣。[7] ,但后来一位二十世纪福斯的高管本·里昂 给予了她一次试镜的机会。为避免她被竞争对手雷电华电影(RKO)挖走,他被说服给予她标准六个月的合约,梦露于1946年8月开始执行合约,并在里昂的参与下取了艺名“玛丽莲·梦露”。姓取自其母亲的本姓;名由里昂所起,取自百老汇明星玛丽莲·米勒[8]。1946年9月与多尔蒂离婚。
于1947年10月份在布利斯-海登剧院 的短期戏剧《魅力首选》(Glamour Preferred)中出演金发致命女郎,但影片并未引起任何主要刊物的关注。
在福斯她的角色一直是“邻家女孩”的形象,而在哥伦比亚她开始模仿丽塔·海华斯。梦露的发际线通过电解而有所提高,她的头发被染白,甚至到更亮的铂金色。她开始与工作室总戏剧教练娜塔莎·莱泰丝(Natasha Lytess)一同工作,莱泰丝的梦露导师职位一直当到1955年。她在工作室唯一出演的电影是小成本音乐剧,饰演一名被富人求婚的合唱团姑娘,这是她第一次主演电影。
1948年9月离开哥伦比亚影业后,梦露成为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 副总裁约翰尼·海德 的被保护人。海德逐渐成为她的代表人。尽管她在《爱之欢乐》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小,但她仍被挑选参加电影当年夏天在纽约的巡回宣传。
1950-1952年:实现突破
1950年梦露在约翰·休斯顿执导的《夜阑人未静 》中饰演一名罪犯的情妇安吉拉,这是她早期被评论界注意的演出之一,梦露在1950年上映的6部电影中都有出演。她在《爱之欢乐 》、《去托马霍克的票 》、《火球 》、《铁臂金刚 》中短暂亮相,并且还在两部广受好评的影片中露面:约翰·休斯顿执导的犯罪片《夜阑人未静 》与约瑟夫·曼凯维奇导演的剧情片《彗星美人》。 海德于1950年12月与二十世纪福斯谈判达成了为期7年的合约。當月他就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这使得梦露十分崩溃。 1951年同样成为了她知名度提升之年。3月,她成为第2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主持人,9月杂志《科利尔 》公布了她的完整简介,它是第一个公布其完整资料的全国性杂志。她在四个低成本影片中出演配角:米高梅的剧情片《家乡的故事 》以及福斯的三部比较成功的喜剧片《豆蔻年华》、《爱巢 》和《让我们堂堂正正结婚吧 》[9]。斯波托称所有的四部电影都体现了她“作为性感装饰的本质”,但她也受到了一些影评人的好评:《纽约时报》的博斯利·克劳瑟 用“精湛”一词形容她在《豆蔻年华》中的表现,《洛杉矶每日新闻 》的以斯拉·古德曼(Ezra Goodman)称在《爱巢》中她是“最亮眼、前途无量的女演员之一” 1952年她高调宣传与已退役纽约洋基队员乔·迪马乔的恋情,后者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体坛人物之一。次月,梦露的一个丑闻被曝光,她在采访中透露她曾于1949年摆拍过裸照,并将其印在了日历上。工作室已于几星期前得知了这些照片的存在,为避免对她的职业生涯造成潜在的灾难性影响,他们和梦露决定公开这一信息,同时强调她只能在财政形式严峻的情形下放出。这一策略成功博得了公众的同情,并增强了公众对她的电影的兴趣:下个月,她登上了《生活》杂志的封面,标题为“好莱坞的谈话”。新的性感符号和其他宣传噱头在当年拔高了梦露的名声。
梦露在1952年夏上映的三部取得商业成功的电影中出演[10]。第一部是弗里茨·朗执导的剧情片《夜间冲突 》,她临时加盟雷电华电影并饰演了对她而言并不典型的角色——鱼罐头厂工人,这使得她能表现出更大的表演跨度。之后她在喜剧《未婚伉俪 》中主演了一位选美佳丽,并在惊悚片《无需敲门 》中主演一名精神失常的保姆。。梦露接下来在霍华·霍克斯导演的脱线喜剧《妙药春情 》中饰演一位秘书,与加里·格兰特演对手戏。影片于1952年10月上映,这是她首次饰演一个“傻笨幼稚的金发女郎,天真地没有意识到她的性感为她周围带来的混乱”,标志着她在职业生涯中开始树立起固定形象。梦露当年参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是《绵绣人生 》,在其中扮演一个次要的妓女角色。
1956年她变得严重上瘾,为了减轻她的焦虑与慢性失眠,她开始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安非他明和酒精,这也加剧了她的问题,。
1953年:冉冉新星
梦露在1953年上映的三部电影中担任主演,成为新兴的性感符号和好莱坞最卖座的演员之一。 第一部是特艺七彩黑色电影《飛瀑怒潮》,她扮演一名策划谋杀亲夫的“蛇蝎美人”
《飛瀑怒潮》树立了梦露的性感符号形象和她的“相貌”,而她当年主演的第二部电影讽刺性音乐喜剧《绅士爱美人》则将其银幕形象确立为“金发傻妞” Benny Program}}中做了电视首秀,在“檀香山之旅”(Honolulu Trip)一集中扮演杰克的幻想女人。 她当年的第三部电影《愿嫁金龟婿 》与贝蒂·格拉布尔和劳伦·白考尔联合主演, 于11月上映。梦露在其中饰演一名单纯的模特,与其朋友搭档寻找富豪老公,重复了《绅士爱美人》的成功模式。
梦露连续在1953年和1954年入选一年一度的十大卖座明星民意调查 , 福斯历史学家奥布里·所罗门(Aubrey Solomon)称,她与宽银幕电影一起成为工作室“最宝贵的资产”[11]。12月,休·海夫纳将梦露作为成人杂志《花花公子》第一期的封面及中间插页女郎,梦露性感符号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封面图片是她于1952年参加美利坚小姐选美游行时的一个镜头,而中间插页选自她1949年的裸照之一。
1954-1955年:第二任丈夫迪馬喬迪马乔的婚姻 1956-1959年:與第三任丈夫亚瑟·米勒的婚姻
1954年1月14日,她与乔·迪马乔在旧金山市政厅结婚,两人的关系自1952年以来就不断受到媒体的关注。随后他们前往日本度蜜月,而迪马乔正好也有出差。到那之后她独自前往韩国,参加了(USO)为6万多美国海军陆战队举办的历时4天的演出。2月重返好莱坞后,她被《电影剧》授予“最受欢迎女明星”奖。3月份她与工作室达成和解,内容包括一份当年末出台的新合约和百老汇戏剧《七年之痒 》的电影版主演。
1954年9月,梦露开始拍摄比利·怀尔德的喜剧《七年之痒》,与汤姆·伊威尔 演对手戏,饰演一位被其已婚邻居作为性幻想对象的女人。此片場景梦露站在地铁格栅上,风吹起了她的{{Le|梦露的白色长裙,这成为了她生涯中最著名的镜头之一。拍摄持续了几个小时,吸引了包括专业摄影师在内的近2000人观看。
这一宣传噱头使梦露成为世界各地报纸的头条,而迪马乔对此火冒三丈,两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他们的感情从一开始就因他的嫉妒与控制欲而出现裂痕;并于1954年10月提出离婚。《七年之痒》于翌年6月上映,票房获利超过450万美元,成为当年夏天最成功的商业电影之一。
1956年6月29日梦露和米勒举行婚礼在纽约州白原市威彻斯特县法院结婚,并在两天后在靠近沃卡巴克 的他的经纪人家中举办了犹太婚礼。梦露改信奉犹太教以及举办犹太式婚礼会导致埃及封杀她的所有电影梦露认为犹太人是“弱势群体”,希望这次转换能使自己融入米勒的家庭。她受到拉比·罗伯特·戈德堡(Rabbi Robert Goldberg)的指导,于1956年7月1日完成转换。梦露对犹太教的兴趣有限:她称自己是一个“犹太无神论者”,在她与米勒离婚后,她并未对此信仰有其他的实践。
1956年8月,梦露于英国松林制片厂 开始拍摄MMP的第一部独立作品《游龙戏凤 》影片于1957年6月上映,评论褒贬不一而且未受到美国观众的欢迎。它在欧洲的评价要好些,她被授予意大利大卫奖和法国凯撒电影奖并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的提名。(1959)梦露与托尼·柯蒂斯和杰克·莱蒙于比利·怀尔德执导的《热情如火》,她因这部电影获得了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
1960-1962年:事业與健康衰退与逝世
1959年底,她回到好莱坞主演了音乐喜剧《让我们相爱吧 》,电影讲述了一个女演员和百万富翁的故事。 她与联合主演伊夫·蒙当传出恋情,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并应用于影片的宣传活动。《让我们相爱吧》于1960年9月上映后并不成功。 梦露最后一部完成的电影是约翰·休斯顿(John Huston)的《乱点鸳鸯谱》。她扮演一个刚离婚的女人,与三个老牛仔(分别由克拉克·盖博、伊莱·沃勒克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饰)交朋友,这一角色由米勒执笔电影1960年7月至11月在内华达沙漠的拍摄再陷困镜。梦露和米勒在电影完成拍摄后分居,她于1961年1月在墨西哥被准予快速离婚[12]。次月,《乱点鸳鸯谱》上映,但票房失利。
1961年,她的健康出问题, 她接受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和胆囊切除术 也花了四周时间治疗抑郁症,还曾短居精神病房。
1962年梦露重新回到公众视线;她在3月获得了金球奖“世界电影最受欢迎”奖并于4月底开始拍摄二十世纪福斯的新片《濒于崩溃 》。影片翻拍自1940年电影《我的爱妻 》,由MMP联合参与制作,乔治·库克(George Cukor)执导,迪安·马丁和赛德·查里斯共同主演。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周,她还计划主演一部关于珍·哈露的传记片。
1962年8月5日凌晨,梦露被她的心理医生拉尔夫·格林森 发现死于布伦特伍德家中的卧室。梦露的内科医师海曼·恩格尔博格(Hyman Engelberg)博士抵达,正式确认了她的死亡。4点25分,他们告知了洛杉矶警察局。精神科医师指出,她容易出现“严重的恐惧和经常性抑郁”并伴随着“急剧和不可预知的”情绪变化,她过去几次用药过量可能是故意的。基于这些事实并且缺少任何谋杀的迹象,她的死因被判为可能自杀。然而,陰謀論者一直認為夢露並非自殺,而是被甘迺迪總統(John Kennedy)滅口。[2][5]
银幕形象与评价
二十世纪福斯希望她取代40年代最受欢迎的金发美人贝蒂·格拉布尔[13]。20世纪40年代是女演员的全盛时期,她们被视为是坚强聪慧的女子,如吸引了大量女性观众的凯瑟琳·赫本和芭芭拉·斯坦威克。她常常被比作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金发女郎——30年代的影星珍·哈露[14]。部分原因是梦露把哈露看作她儿时的偶像,想在一部传记片中扮演她,甚至雇用哈露的发型师为她的头发染色[15]。梦露的明星形象以她的金发和与此相关的固定模式为中心,尤其是傻笨、性的信号和矫揉造作[16]。从海报女郎的生涯起,这种风格就一直延续到她的电影中,她也因沙漏型身材而闻名[17]。
影视作品
- 《危险的年代 》(1947)
- 《斯库达,呼!斯库达,嘿! 》(1948)
- 《歌舞团的女人们 》(1948)
- 《爱之欢乐 》(1949)
- 《去托马霍克的票 》(1950)
- 《夜阑人未静 》(1950)
- 《彗星美人》(1950)
- 《火球 》(1950)
- 《铁臂金刚 》(1951)
- 《家乡的故事 》(1951)
- 《豆蔻年华》(1951)
- 《爱巢 》(1951)
- 《让我们堂堂正正结婚吧 》(1951)
- 《夜间冲突 》(1952)
- 《未婚伉俪 》(1952)
- 《无需敲门 》(1952)
- 《妙药春情 》(1952)
- 《绵绣人生 》(1952)
- 《飞瀑怒潮》(1953)
- 《绅士爱美人》(1953)
- 《愿嫁金龟婿 》(1953)
- 《大江东去》(1954)
- 《娱乐至上 》(1954)
- 《七年之痒》(1955)
- 《巴士站》(1956)
- 《游龙戏凤 》(1957)
- 《热情如火》(1959)
- 《让我们相爱吧 》(1960)
- 《乱点鸳鸯谱》(1961)
- 《濒于崩溃 》(1962)
參考資料
- ↑ 她是20世紀最著名的電影演員之一,是流行文化和性感女神的代名詞. 每日頭條. 2017-10-01 [2019-09-21] (中文).
- ↑ 2.0 2.1 歷史上的今天》8月5日──顛倒眾生卻紅顏薄命,傳奇女神瑪麗蓮夢露香消玉殞. 風傳媒. 2018-08-05 [2019-09-19] (中文).
- ↑ 人物:玛丽莲·梦露的最后时光. 搜狐. 2019-03-19 [2019-09-21] (中文).
- ↑ 永遠的女神Marilyn Monroe. 雪花新聞. 2018-06-23 [2019-09-21] (中文).
- ↑ 5.0 5.1 情婦史:「赤裸讓我更自在」馬栗蓮夢露與甘迺迪之間未曾說出口的故事. 女人迷 Womany. 2015-01-22 [2019-08-28] (中文).
- ↑ Spoto 2001, pp. 95–107.
- ↑ Banner 2012, p. 119.
- ↑ Spoto 2001, p. 114.
- ↑ Churchwell 2004, p. 60.
- ↑ Churchwell 2004, p. 61.
- ↑ Solomon 1988, p. 89.
- ↑ Spoto 2001, pp. 450–455.
- ↑ Banner 2012, pp. 124, 177.
- ↑ Banner 2012, p. 238.
- ↑ Banner 2012, pp. 38, 175, 343.
- ↑ Churchwell 2004, pp. 21–26, 181–185.
- ↑ Dyer 1986, pp.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