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皈依乡村(柏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皈依乡村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皈依乡村》中国当代作家柏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皈依乡村

这几年来,总是一有空闲,便自驾车返回乡村,返回故土。返回乡村,返回故土的心情总是非常愉悦,熟悉的乡音和熟悉的庄稼地,熟悉的村街和熟悉的平川和土原,都令人产生出清新与愉悦的感觉,行走在乡村郁郁葱葱的庄稼夹着的黄土小路上,呼吸着带有庄稼禾苗清香的气味和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心里真是畅快极了,憋屈在胸间的污泥浊水一瞬间好像也化解得无影无踪。足踏在祖先汗水流淌和侵染过的土地上,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乡村,故土,这些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程,城镇化的也逐渐显示出了端倪:早年间的荒野偏僻的土沟和通往陕北的铁道附近,如今修筑起来了一座名震遐迩的旅游重镇——重泉古城。古城里,别具一格古色古香的临街店铺,张罗着在城市里早已失传的各种乡村小吃:玉米面搅团、红薯面削削和各种各样的关中乡村面食。当街的戏台上,上演着流传蒲城东乡的传统戏曲石羊道情,器乐虽然简单,唱腔却悠扬悦耳韵味悠长。

石羊道情起源于唐代,原先属于教坊乐曲,后来成为道家的说教讲法的音乐,逐渐流传于乡村。不过,很可惜,在我幼小的时候,几乎没有看见过石羊道情的演出——现在,坐在树阴下面的石凳上,喝着滚烫的老叶茶水,听着美妙的合着庄稼清香和泥土味以及洛河水音的石羊道情,令人陶醉而舒坦。

过去曾经在这一片土地上演绎着或者英雄或者平凡的人,几乎逐渐地进入了历史的深处,只有留着地面上遗留下的痕迹,往往勾引起人过去那些鲜活的回忆,这里储存着少小时代的生活片段,若是不经意间打开,便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般的感慨了,就此打住吧。

确实,城市绝然没有乡村这样的静谧和安适,也终于明白了当年美国铅笔制造商的儿子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了拒缴5美元的证书费用而宁肯舍弃文学硕士学位尔后却成写出了名震世界的《瓦尔澄湖》的伟大作家梭罗,为什么离开了喧嚣不已的城市,独自一人来到荒凉而有着河流、湖泊和草地的地方,过着离群索居孤寂的而内心却十分丰富的生活。在这里,他写出了一系列名传后世的著作。

梭罗厌倦了城市的虚伪与欺诈,厌倦了城市的雾霾与污浊,而去寻找一块未经工业文明污染甚至也未曾经过人类文明开化的土地。就在这块土地上,他熟识了大自然,熟识了大自然里面的树木、花草与荒野、河流与湖泊。有时,他默默地溯流而上,全面了解河流的流向与水量变化;有时,他静静地呆立树下,细细观察植物如何吐芽如何开花结果;有时,他痴痴地俯视脚下的土壤,慢慢倾听土地开冻美妙的声音……梭罗认识到了大自然和植物、河流以及湖泊的秘密,他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无意间,成为大自然的历史,当然,也尽情地袒露了梭罗自己那拒绝工业文明甚至人类文明的心灵世界。应该确切地说,这个心灵世界纯净而透明。

对于乡村,对于疏离于工业文明的城市的乡村,这就是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精神追求吧——不过,这种对于乡村的追求,其实在非常遥远的古代社会就已经发生,乡村犹如人类精神的放养地。没有做过严格的城市产生的原因的详细考察,但是,除过城市产生的经济贸易方面的原因之外,我想,城市的产生一个关键的条件就是文化或者文明的高度发展,比如,在七世纪至十世纪之间的唐代的长安城,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那时候,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上,最为雄壮的城市便是长安了。

然而,虽然长安繁华异常以至于居之不易,但是,仍然有逃避这样的繁华境地而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的人,这固然有逃离官场的尔虞倾轧的主要因素,更有返回内心安宁的强烈渴望有关。王维不喜欢居住在长安城里,而喜欢蛰居在秦岭深山的一处有着湖泊和竹林以及青草如茵的山坳里,这就是辋川。在辋川,王维的心神到达了不能言喻的愉快地步,他写出了不少的吟咏山水自然的绝妙的诗歌。

在乡村的土地上,王维和梭罗犹如冲破网罗的自由的鸟儿一样,翱翔在高远的蓝天之上,欢快地唱着清新的灵魂的歌。在这里,土地是那么地朴实,庄稼是那么地茁壮,树木是那么地葳蕤,河流是那么地欢腾,湖泊是那么地清澈,白云是那么地悠远……是啊,乡村没有城市那样新潮和时髦,没有城市那样到处充斥着由电光装饰起来的虚妄的幻影,没有城市那样人心的处处设防和虚荣,所以,陶渊明不愿意“不为五斗米折腰”,归还田园,揽一肩明月,曳一缕清风,种菊东篱,遥望南山。醉了,横躺树阴;饿了,求人施舍;闲了,展卷读诗;困了,倒头便睡——也只能在乡村,才可能有这样的潇洒与随意,因为,只有乡村醇厚的乡风乡情可以接纳游子的横竖撇捺,永远以宽阔的胸怀温暖游子的疲倦和失意,把自己的深厚的爱撒向每一株柔弱的青苗……

也难怪海德格尔进行哲学创作,要选择乡村树林中的小屋,而维特根斯坦在写完自己的哲学著作之后,立即打起背包去了一个偏远的乡村小学。因为,在乡村他们的心才能沉稳下来,其思绪才能完全集中起来对高深的哲学问题做出深刻的思考。乡村的田野、树林和河流以及湖泊,还有淡淡的花香与悦目的绿色的汪洋,简朴的生活和去掉功利之欲的心灵,这是激活思维进入新的思想境界神圣之地,在这里,人的精神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更新,在自然的天籁的鼓舞下,创造出达到人类目前精神的一个个新的标刻高度的东西,这是乡村的玉成与贡献,不是么?是的!

踏上乡村故土道路的时刻,耳听悠扬婉转的石羊道情,忽然就有了精神永远的皈依之地的感觉,这种感觉愈来愈强烈,以至于不断地皈依……[1]

作者简介

柏峰,陕西蒲城人。著有多种文学理论专著、散文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