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後備基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社會後備基金,又稱「社會保險基金」。是指積累基金的組成部分。包括使用價值形態的物質後備和價值形態的財政後備。有全國性的後備、地方性的後備以及集體所有制經濟的後備。社會主義國家的後備基金是國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組織為防備社會再生產過程的中斷和保持國民經濟平衡以及防備戰爭、自然災害等意外事故的發生而儲存的物質。 [1]
簡介
社會主義國家國民收入中用於應付不幸事故、自然災害等意外事件等特殊需要的基金。又稱社會保險基金。它是防備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斷和保證國民經濟正常發展的必要條件,是積累基金的組成部分。在實物形態上,既包括各種器材和原料、燃料等生產資料的儲備,又包括糧食和其他主要日用消費品的儲備。此外還包括價值形態的財政儲備。
分類
1.國家集中形式的後備基金 2.分散自保形式的後備基金 3.保險形式的後備基金用途播報編輯社會後備基金在積累基金中所占的比重雖然不大,但其重要性卻不能忽視。因為,社會主義國家也要預防自然災害如水、旱、巨風、地震等的襲擊,並且還存在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可能性。當這些意外事件降臨時,為了減少勞動人民的生命財產的損失,並保證能應付天災和能在同外敵的鬥爭中取得勝利,必須建立後備基金。此外,社會主義國民經濟也難以完全避免不平衡現象出現。如固定資產的更新,數量的多少逐年不同。如果在某一年數量很大,下一年就會很小。在前一種場合,就可能發生固定資產的折舊基金的供給和需要之間的不平衡,這就需要用社會後備基金來補充。馬克思曾把這種後備說成是「社會對它本身的再生產所必需的各種物質資料的控制」(《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527頁)。物資儲備應留多少,必須從客觀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現有的儲備的狀況和生產能力來確定,以及部分地根據概率論來確定。如果後備過多,用於當前擴大再生產的物資就相應減少,同時會形成物資和資金的積壓,影響擴大再生產的速度。後備過少,則不能滿足客觀的需要,不能應付意外事件和保證國民經濟的順利發展。
財政後備基金是指在一定的財政年度內,國家預算中設置的用以準備應付意外事故和保證預算資金臨時周轉需要的資金。由國家預算總預備費、周轉金和財政結餘三個部分組成。國家預算總預備費是中央和各級預算預備費的總稱,它是當年的機動經費。這部分經費在編制預算時,不安排具體用途,預算執行中不發生特殊性臨時性需要,不得動用。 [2]
財政後備基金主要用作國家平衡計劃,應付緊急事變和特大災害事故的應急或救濟等支出,對國營企業平時的損失,很難給予補償,對集體單位,群眾個人的損失,更難保證。保險基金則不同,它是由保險公司.根據大數法則制定出的保險費率,通過向參加保險的單位或個人收取一定的保險費的方式建立起來的,純粹是貨幣基金,它的專門用途,就是向被保險人提供經濟補償或給付保險金。它採取經濟手段補償經濟損失的方法,按照契約規定對凡是參加保險的單位或個人,因遭受災害事故所致的經濟損失,隨時給以經濟補償,或在被保險人遭受人身傷亡或喪失勞動能力時,給其本人或家屬以經濟補助。
視頻
生產基金和後備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