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積羽沉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積羽沉舟
jī yǔ chén zhōu

近義詞積土成山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反義詞群輕折軸

出 處 :《戰國策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積羽沉舟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是jī yǔ chén zhōu,意思是羽毛雖小,積多了也能把船壓沉。比喻細微的東西可以匯成巨大力量;也比喻壞事雖小,積累下去會產生嚴重後果。出自西漢劉向的《戰國策·魏策一》。

背景

戰國時期,諸侯稱霸天下。有識之士提出了兩種主張,即「合縱」和「連橫」。前者主張弱國聯合抗擊強秦,後者主張弱國跟隨秦征服其他弱國。諸侯更是朝秦暮楚,當時的齊、楚、燕、韓、魏、趙六國之間的合縱盟約十分牢固,秦國的相國張儀發覺後,便辭去職務,來到魏國,準備打算勸魏襄王退出縱約。

張儀得到魏襄王的信任,被任命為相國。但魏襄王很有主見,他知道秦國野心很大,不講信義,所以不願聯合秦國。秦王聞之大怒,一面派大軍襲取魏地,一面派人暗中不斷厚贈張儀財寶。

四年後,魏襄王死,兒子哀王繼位。張儀又勸說魏哀王投靠秦國,也遭到拒絕。張儀便暗中讓秦國進攻魏國,魏國戰敗了。

第二年,魏國又被齊國打敗於觀津。秦國又乘機攻魏,他們先把韓國大將申差的軍隊打了個落花流水,使其他諸侯為之震驚。魏國的失敗,導致了縱約國關係出現裂痕。

然後就有了這麼一段對話。

原文

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

「且夫從人多奮辭而寡可信,說一諸侯之王,出而乘其車;約一國而反,成而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人主覽其辭,牽其說,惡得無眩哉?臣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計失之。請稱東藩,築帝宮,受冠帶,祠春秋,效河外。」[1]

譯文

張儀為秦國連橫之事,去遊說魏襄王說:「

再說,秦國想要削弱的莫過於楚國,而能抑制楚國的又莫不過魏國。楚國雖然有富足強大的名聲,但實際上空虛得很;它的士兵雖然多,但大部分容易逃跑敗退,不敢打硬仗;如果出動魏國軍隊向南討伐,必定能戰勝楚國。這樣看來,讓楚國吃虧而魏國得到好處,攻打楚國取悅秦國,把災禍轉嫁給別人,安定國家,這可是件大好事啊。大王如果不聽我的意見,秦兵出動,即使想歸順也不可能了。而且主張合縱的人大都誇大其辭、不可信賴,他們遊說一個君主,出來就乘坐那個君主賞賜給他的車子,聯合一個諸侯成功返回故國,他就有了封侯的資本。所以天下遊說之士,沒有不每天都捏着手腕,瞪着眼睛,咬牙切齒地高談闊論合縱的好處,以博得君王的歡心。君王們接受他們的巧辯,被他們的空話牽動,怎能不頭昏目眩呢?我聽說羽毛多了也可以壓沉船隻,輕的東西裝多了也可以壓斷車軸,眾口一詞足以熔化金屬,所以請大王仔細考慮這個問題。」

魏王說:「我太愚蠢,以前的策略錯了。我願意做秦國東方的藩臣,給秦王修建行宮,接受秦國的封賞,春秋兩季貢獻祭品,並獻上河外的土地。」

視頻

積羽沉舟

參考資料

  1. 齧指心痛,好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