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涎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稀涎散 |
中文名稱;稀涎散 類別;藥物 組成;半夏14枚等 處方來源;《醫方類聚》卷二十引 |
稀涎散
【藥物組成】半夏14枚(大者,生,切片),豬牙皂角1條(炙)。
【方劑主治】中風痰涎壅閉,或寒熱結胸,或中濕腫滿。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2盞,煎1盞,去滓,加薑汁少許,溫服。不能咽,徐徐灌之。
稀涎散
【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一。
【組成】江子仁6粒(每粒分作二半) 牙皂9克(切片) 明礬30克
稀涎散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半夏14枚(生,切片) 豬牙皂角1條(炙)
【用法】上作一服,以水4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入薑汁少許,溫服。不能咽者,徐徐灌之。
【主治】風涎不下,喉中作聲,狀如牽鋸者。
稀涎散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豬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30克(炙用) 綠礬 藜蘆各15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1.5克,或3~6克,用漿水調下。牙關不開者,斡開牙關灌之。
【功用】涌吐頑痰。
【主治】膈實中滿,痰厥失音,牙關緊閉,如喪神守者。
稀涎散
【來源】《古今醫統》卷四十三。
【組成】豬牙皂角(炙,去皮、弦)30克 藜蘆15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每次1.5~6克,用漿水調下,牙關不開者,灌之。
【功用】涌吐頑痰。
【主治】頑痰。
方 名:稀涎散(涌吐之劑)
總 結:中風吐痰
編 號:004
組 成:皂角﹑白礬
主 治
1.治中風暴仆,痰涎壅盛,氣閉不通,先開其關,令微吐稀涎,續進他藥,
2.亦治喉痹不能進食。
歸 經:此足太陰厥陰藥也。
方 義
(1)吳鶴皋曰:「清陽在上,濁陰在下,天冠地履,無暴仆也。若濁邪逆上,則清陽失位而倒置矣,故令人暴仆。所以痰涎壅塞者,風盛氣壅使然也。經曰:『病發於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治不與疏風補虛,而先吐其痰涎。」
(2)白礬酸苦,能涌泄,咸能軟頑痰,故以為君。皂角辛能通竅,咸能去垢,專治風木,故以為使,故奪門之兵也。
(3)師曰:「反吐中風之痰,使咽喉疏通,能進湯藥便止,若盡攻其痰,則無液以養筋,令人孿急偏枯,此其禁也。」
變化方
(1)張子和加藜蘆﹑常山﹑甘草,名常山飲,吐瘧痰。
(2)本方加雄黃﹑藜蘆,名如聖散,為末,搐鼻,治纏喉急痹,牙關緊閉。
炮 制:皂角去皮弦炙。
煎服法
為末,溫水調下五分。或加藜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