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一山题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一山题刻,第一山原名南山,地处中国江蘇盱城中段。自北宋书法家米芾作《第一山怀古》诗,并挥毫书写“第一山”[1]三个大字以后,人们改称南山为第一山。该山左翠屏峰,右揽凤坡岭,背倚清风山,面向长淮,气势巍峨。山上树木葱郁,楼阁掩映其中,自然风景极佳,尤为诱人的是第一山题刻。

历史记载

据清光绪盱眙县志稿》记载:第一山碑刻,包括敬一书院、试院、文庙、瑞岩观、县署的碑刻,正、草、篆、行皆有,具有一定历史和艺术价值。原不题跋88块,记载25块,诗56块,共169块。目前尚有摩崖石刻74块(其中宋代45块),碑刻39块,共113块,山腰间有著名的秀岩、瑞岩、西城寺三座石刻。均系摩岩石刻,及碑刻,多属宋、元、明、清历代名家题留[2]。诗词并茂,字体齐全。

秀岩坐落在第一山中麓,倚山面淮,风景优美,其所在这院落,北宋为普济院,南宋为翠屏堂,元代为崇圣书院,后为淮山书院,清代为敬一书院。院北有魁星亭,亭内有苍劲有力的魁星石碑。身临其院,放眼眺望,山上竹木葱郁,宛如一带翠嶂,环绕山城;西面的淮河,恰象一条又长又宽的玉带呈现眼前,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瑞岩在秀岩西侧,上有南宋及明代石刻20余块,其中有双人全身像石刻,经考证为李东(巡按御史)、张珩两人。

西域寺石刻,多系明代我只题留。其中有李东的“海阔天空”四个隶书大字,苍劲有力。其余历经剥蚀,已无法辩认。

北宋时期,江、淮、荆、浙发运副使蒋之奇,于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到泗州察看水运,莅盱游南山,留有题名石刻现仍有残石。次年,名闻海内诗人、书法家苏东坡游南山以小楷题写《引香子》词一首,其曰:“北望百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孤鸿落照,相将归去。淡娟娟,玉宇清闲,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北宋书法家米芾知涟水军时,从京城汴梁乘船,沿汴河南航赴任。一路千里平川,出汴入淮时,米公纵目南跳,峰峦起伏,逶迤不绝,即景生情,口占七绝一首:“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其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他登临游览时,挥笔题诗,并书“第一山”。诗及字均镌刻于秀岩。诗中的第一山,当时泛指淮河南岸群山,后来,米书“第一山”的石刻所在地,命名为第一山。向东北依次序为二山、三山、四山。“第一山”名称,从此名闻遐迩。四年以后,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米芾从京官出任发运司属官,第二次至盱,与陈敏同游,留下了题名石刻及关于杏花园、玻璃泉等诗篇。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米芾三游“第一山”,同游者张大亨,题名石刻;并游览了八仙台、清风山、龟山寺等名胜,分别赋诗。米公三游盱眙,流涟三水,挥毫题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十景诗。后人誉之“米芾三游第一山,漫题十景志烟寰。”米芾亲书的“第一山”三个大字及诗句的小字,原刻于旧县署东壁和第一山悬岩。现存的“第一山”碑刻系清代重勒。继米芾之后,游第一山的有贺铸蔡元长刘晦叔等,均有题留。

南宋年间,诗人杨万里、国信使郭汝谐等也曾游南山,并起名勒石。元、明、清历代,均有诗人、雅士、名臣在这山登临纵目,题字诗文,勒之于石。

视频

第一山题刻 相关视频

《江南文脉》(诗词篇)之46:《第一山怀古》
航拍华山,天下第一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