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奖杯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1]于1973年3月27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 最佳影片 《教父》 最佳导演鲍勃·福斯。主持人:卡罗尔·伯内特(Carol Burnett)、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查尔顿·赫斯顿(Charlton Heston)、罗克·赫德森(Rock Hudson)。

关于奥斯卡金像奖

自第一届以来,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奥斯卡金像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规定每年3月左右对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职员进行评奖。评选和颁发奖由学院组织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主持。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始终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盛大节日。世界好多国家都通过电视台转播大会盛况。

奖项分布

颁发的奖项有23个,其中除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之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等等。此外,还有给那些在 电影界做出巨大成绩的老演员 和老电影工作者的"特别奖"和一定数量的补充奖。 直到1931年,有个新来的学院女秘书看到这尊铜像,惊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奥斯卡,一位记者立即把她的话报道出去。从此,人们便把这个人像称为"奥斯卡"。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得名。

奖杯设计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颁奖会场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 《教父》
最佳男主角 马龙·白兰度《教父》
最佳女主角 丽莎·明尼里《歌厅》
最佳男配角 乔尔·格雷《歌厅》
最佳女配角 艾琳·赫卡特《自由的蝴蝶》
最佳导演 鲍勃·福斯《歌厅》
最佳原创剧本 马里奥·普佐,弗朗西斯·福特·科普拉《教父》
最佳改编剧本 杰里米·拉纳《总统候选人》
最佳摄影 杰弗里·昂斯沃思《歌厅》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 罗尔夫·曾特鲍尔,米尔根·基巴奇,赫伯特·斯特拉贝尔《歌厅》
最佳服装设计 安东尼·鲍威尔《跟姑妈去旅行》
最佳音响 罗伯特·努森,戴维·希尔德亚德《歌厅》
最佳电影剪辑 戴维·布雷瑟顿《歌厅》
最佳原创歌曲 艾尔·卡沙,乔尔·赫希洪《海神号遇险记》中的歌曲
最佳原创配乐 查理·卓别林,雷蒙德·拉希,拉里·拉塞尔《舞台生涯》
最佳改编配乐 拉尔夫·伯恩斯《歌厅》
最佳动画短片 《圣诞节颂歌》
最佳真人短片 《诺曼·罗克韦尔的世界:一位美国人的梦想》
最佳纪录短片 《这个极小世界》
最佳纪录长片 《马乔》
最佳外语片 《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法国)

荣誉奖

授予以38年内开明的劳工关系的领导人和非歧视政策的缔造者而受到全体电影工作者尊敬与爱戴的查尔斯·博伦 授予以演员、艺术赞助人,献身精神的公民而取得巨大成就的爱德华·鲁宾逊,他是一位文艺复兴的人物。

特别成就奖

授予为影片《海神号遇险记》设计视觉效果的勒.布·艾博特,阿·德·弗劳尔斯 1972年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授予罗莎琳·拉塞尔

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无) 二等奖(奖章) 授予研究和发展电子摄影并把磁带录像转录在胶片上的约瑟夫·布鲁思 授予研制电影印片用的电子计算机化光阀调音系统的有关人员:联合电影工业公司的爱德华·赖卡德,霍华德·拉扎尔和伊布姆公司的爱德华·埃弗龙 授予发展并研制潘那弗莱克斯电影摄影机的潘那维辛公司 三等奖(奖状) 授予科尔摩根公司的摄影研究为公司和爱克米器材公司的普西斯技术分公司 授予卡特设备联合公司和拉姆特罗尼克斯公司 授予德鲁克斯综合公司的戴维.德根科尔布,哈里.拉尔森 授予卡农公司的吉罗·米凯,赖索·希罗斯和电影电视制片厂协会的电影和电视研究中心的威尔顿·霍尔姆 授予威尔金公司的伊·赫·盖勒,基·姆·伯格伦 [1]

提名名单

奖项 提名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 《教父》艾伯特·S·拉迪、《歌厅》Cy Feuer、《激流四勇士》约翰·保曼、《大移民》Bengt Forslund、《儿子离家时》Robert B. Radnitz
最佳男主角 马龙·白兰度《教父》、迈克尔·凯恩《足迹》、劳伦斯·奥利弗《足迹》、彼德·奥图《豪门怪杰》、保罗·温菲尔德《儿子离家时》
最佳女主角 丽莎·明奈利《歌厅》、黛安娜·罗斯《布鲁斯歌后》、玛吉·史密斯《与姑妈同游》、西西莉·泰森《儿子离家时》、丽芙·乌曼《大移民》
最佳男配角 乔尔·格雷《歌厅》、埃迪·艾伯特《花花大少》、詹姆斯·卡恩《教父》、罗伯特·杜瓦尔《教父》、阿尔·帕西诺《教父》
最佳女配角 艾琳·哈卡特《蝴蝶是自由的》、珍妮·伯林《花花大少》、杰拉丹·佩姬《冤家宜结不宜解》、苏珊·蒂雷尔《富城》、谢利·温特斯《海神号遇险记》
最佳导演 鲍勃·福斯《歌厅》、约翰·保曼《激流四勇士》、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约瑟夫·L·曼凯维奇《足迹》、扬·特洛尔《大移民》
最佳改编剧本 《教父》马里奥·普佐、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歌厅》杰伊·普莱森·艾伦、《大移民》扬·特洛尔、Bengt Forslund、《冤家宜结不宜解》朱留斯·J·艾普斯坦、《儿子离家时》Lonne Elder III
最佳原创剧本 《侯选人》Jeremy Larner、《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路易斯·布努埃尔、让-克劳德·卡瑞尔、《布鲁斯歌后》Terence McCloy,Chris Clark,Suzanne De Passe、《心脏杂音》路易·马勒、《邱吉尔的青年时代》Carl Foreman
最佳摄影 《歌厅》杰弗里·安斯沃思、《蝴蝶是自由的》Charles Lang、《海神号遇险记》哈罗德·斯坦、《1776》Harry Stradling Jr.、《与姑妈同游》道格拉斯·斯洛科姆
最佳艺术指导 《歌厅》Rolf Zehetbauer,Hans Jürgen Kiebach,Herbert Strabel、《布鲁斯歌后》Carl Anderson,Reg Allen、《海神号遇险记》William J. Creber,Raphael Bretton、《与姑妈同游》John Box,Gil Parrondo,Robert W. Laing、《邱吉尔的青年时代》Donald M. Ashton,Geoffrey Drake,John Graysmark,William Hutchinson,Peter James
最佳服装设计 《与姑妈同游》Anthony Powell、《教父》Anna Hill Johnstone、《布鲁斯歌后》Bob Mackie,Ray Aghayan,Norma Koch、《海神号遇险记》Paul Zastupnevich、《邱吉尔的青年时代》Anthony Mendleson
最佳音响 《歌厅》Robert Knudson,David Hildyard、《蝴蝶是自由的》Arthur Piantadosi,Charles T. Knight、《侯选人》Richard Portman,Gene S. Cantamessa、《教父》Charles Grenzbach,Richard Portman,Christopher Newman、《海神号遇险记》Theodore Soderberg,Herman Lewis
最佳电影剪辑 《歌厅》David Bretherton、《激流四勇士》Tom Priestley、《教父》William Reynolds,Peter Zinner、《盗宝群英》Frank P. Keller,Fred W. Berger、《海神号遇险记》Harold F. Kress
最佳原创歌曲 《海神号遇险记》Al Kasha,Joel Hirschhorn、For the song "The Morning After".、《本》Walter Scharf(music),Don Black(lyrics)、For the song "Ben".、《小柜》Fred Karlin(music)、For the song "Come Follow, Follow Me".、《罗伊·比恩法官的生平》莫里斯·雅尔(music),Alan、、Bergman(lyrics),Marilyn Bergman、For the song "Marmalade, Molasses & Honey".、《继母》Sammy Fain(music),Paul Francis Webster(lyrics)、For the song "Strange Are the Ways of Love".
最佳配乐(剧情类) 《舞台生涯》查理·卓别林 ,Ray Rasch,Larry Russell、《幻象》约翰·威廉姆斯、《拿破仑与萨曼莎》Buddy Baker、《海神号遇险记》约翰·威廉姆斯、《足迹》John Addison、《教父》尼诺·罗塔
最佳配乐 《歌厅》Ralph Burns、《布鲁斯歌后》Gil Askey、《梦幻骑士》Laurence Rosenthal
最佳动画短片 《圣诞颂歌》理查德·威廉姆斯、《Kama Sutra Rides Again》Bob Godfrey、《Tup Tup》Nedeljko Dragic
最佳真人短片 《诺曼·洛克威尔的世界》Richard Barclay、《青蛙的故事》Ron Satlof,Raynold Gideon、《独奏》David Adams
最佳纪录短片 《针孔世界》Charles Huguenot van der Linden,Martina Huguenot van der Linden、《Hundertwassers Regentag》彼得·沙莫尼、《K-Z K-Z》Giorgio Treves、《Selling Out》Tadeusz Jaworski、《交通高峰》Humphrey Swingler
最佳纪录长片 《马乔》Howard Smith,Sarah Kernochan、《Bij de beesten af》Bert Haanstra、《马尔科姆艾克斯》马文·沃思,阿诺德·珀尔、《曼森》Robert Hendrickson,Laurence Merrick、《静默革命》Eckehard Munck
最佳外语片、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路易斯·布努埃尔(法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前苏联)、《我爱你,罗莎》莫什·米扎西(以色列)、《我亲爱的小姐》海梅·德·阿米尼昂(西班牙)、《新大陆》扬·特洛尔(瑞典)

最佳影片

《教父》[2]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科莱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科莱昂的小儿子迈克如何接任父亲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1973年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剧情简介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柯里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柯里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教父”有三个儿子:暴躁好色的长子桑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刚从海军服役归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桑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教父”是黑手党首领,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拒绝了毒枭索拉索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圣诞前夕,索洛佐劫持了“教父”的养子、家族顾问汤姆哈根,并派人暗杀“教父”。 这是教父一生中遭遇的第二次袭击.第一袭击在电影中只用几句话就草草带过,而在小说中却是这样叙述的:一个小刺客抱着必死的决心冲进教父的房子并向教父投出了炸弹,教父因此受了伤而那刺客也被乱枪打死.

“教父”中枪入院。索拉索要汤姆设法使桑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桑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却发现医院里没有一个人,原来是警方和索洛佐串通一气,把医院的保镖全部赶走。于是在医院里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的斗争,最终保住了他父亲的性命。各家族间的火拼一触即发。索拉索和警长要求和迈克谈判。因此迈克趁机想出计划杀掉索拉索和警长。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索拉索和警长。

角色介绍

维托·唐·科莱昂|演员马龙·白兰度

意大利裔,第一任教父,少年生活在西西里,后逃到美国建立起黑手党帝国。五大黑帮家族柯里昂家族的一家之主,黑帮教父。为人绅士,却自有慑人的威严。与妻子卡梅拉育有三子:桑尼、弗雷多、麦可,以及一女康妮,另外收养汤姆·海根为养子。

迈克·柯里昂|演员艾尔·帕西诺

维托的小儿子,继承了父亲沉着、冷静、精明、坚强的性格。刺杀索拉索及麦考斯基后,到西西里避风头,结识当地美丽女孩而结婚。当妻子遭谋杀后,返回美国接掌家族事业,成为第二代教父。并且一次清扫家族内奸及敌人。

山提诺·桑尼·柯里昂|演员詹姆士·肯恩

维托的大儿子,弗雷多与迈克尔的哥哥,性格火爆凶猛。但对于家族事业卖力打拼。因妹妹遭到家暴多次与妹夫卡洛有过节,后遭到妹夫出卖,在收费站时落入巴西尼家族的陷阱,遭到乱枪扫射惨死。


汤姆·海根|演员罗伯特·杜瓦尔

教父收养的孤儿,与迈克情同手足,担任柯里昂家族的顾问角色,为人冷静理智,是柯里昂家族深为仰赖的军师

凯·亚当斯|演员黛安·基顿

迈克的大学同学和女友,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生下一子安东尼。她相当于整个柯里昂家族中的外来者。

精彩花絮

迈克尔和凯一起观看的电影是1945年的《圣玛丽的钟声》。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参加过这部电影的试镜,但未获得任何角色,于是他认为自己或许不适合表演,更适合编剧,于是编写了1974年《狂野少年》的剧本。 片中马龙·白兰度的大多台词是照着提示卡念出来的。 马龙·白兰度希望让唐·柯里昂看起来像“斗牛犬”。试镜时,他在嘴里塞了棉花,让两颊鼓起来。实际拍摄时,他佩戴了一副牙医特制的牙套。 扮演卡罗的吉亚尼·卢索有着黑道背景。由于从未演过戏,他的出演遭到了白兰度的反对。为此吉亚尼·卢索试图威胁白兰度。然而这让白兰度误以他是在表演,并因此肯定了他的演技。 索菲亚·科波拉在洗礼仪式中,客串性地扮演了一回迈克尔·科里昂的外甥。 制片方起初是打算把电影拍成一部低成本的现代强盗片,而不是设置在20世纪40到50年代。 片中维托给了强尼一个掌掴。然而这是剧本中没有的,扮演强尼的阿尔·马蒂诺流露出的困惑也是他真实的翻译。 开篇场景中白兰度怀抱的那只猫是他在派拉蒙的片场偶然发现的一只流浪猫。这只猫的呼噜声甚至盖过了白兰度的台词。 床上的马头场景堪称这部电影里最惊人的一幕,动物权利组织因此提出抗议,科波拉称马头是从一家狗粮公司购得,他们不会出于拍摄需要而残害动物。 科波拉的得家人也在片中扮演角色。片中康妮由科波拉的妹妹塔莉娅·夏尔扮演,康妮和卡洛的幼子由科波拉的女儿扮演,而科波拉的两个儿子也在片中扮演了汤姆·哈根的儿子。 影片中西红柿花园是在纽约长岛的一处私人居住地拍摄完成的。整个花园匆匆建立,当影片拍摄完成又立即拆毁,恢复其原貌。 科波拉最初的导演剪辑版长126分钟,而制片方认为过短,正式上映的版本比导演剪辑版长50分钟。 桑尼殴打康妮丈夫的场景用了4天才拍摄完成,使用的临时演员多达700人。 据艾尔·帕西诺所说,在拍摄医院中的镜头时,马龙·白兰度确实热泪盈眶。 扮演卢卡的Lenny Montana因与马龙·白兰度配戏非常紧张,甚至说错了台词,不过科波拉认为他的紧张表现恰到好处,在最终版本中予以保留。 在卧室场景中,剧组使用了真实的马头拍摄,这只马头是从一家狗粮加工厂得到的。 片中的吃喝场景为数众多,所有场景和镜头将近61个。 拍摄桑尼在街上殴打姐夫的镜头时,扮演桑尼的詹姆斯·凯恩打断了那位演员的两根肋骨。另外,当时画面的背景中出现了卡车和木箱,用于遮挡不适合的背景。 在西西里拍摄的画面中,迈克尔的妆容与在纽约拍摄时不相符,因为派拉蒙不愿支付化妆师赴意大利的费用。 普佐笔下的维托·科莱昂来源于真实的纽约黑手党号称黑帮总理的Frank Costello和暴徒Vito Genovese,小说中的一些黑手党行动也源于两人制造的真实事件。白兰度也有意模仿了Costello的声音。 折叠编辑本段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教父》根据马里奥·普佐于1969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小说中有些主要情节没能出现在影片中,比如维托·唐·科莱昂对早年生活的倒叙,包括他如何移居美国、先前的家庭生活、怎样杀死唐·法努奇以及如何成为黑手党的教父。

导演选择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并非是执导《教父》的最初人选,在他担纲导演之前,制片方至少与两位导演接洽过此事,其中包括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但是对黑手党故事不感兴趣的莱翁回绝了制片方的邀请。科波拉起初不愿执导这部电影,因为他惟恐影片有宣扬黑手党和暴力之嫌,从而有损于他的西西里血统。后来科波拉发现可以让影片成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隐喻时,开始对影片充满热情,同意担纲执导。

角色选择

制片方派拉蒙影业公司起初并不认同导演科波拉选定的演员。制片方极力反对白兰度扮演维托·唐·科莱昂,希望劳伦斯·奥利弗担纲,但奥利弗因健康问题而无法出演。派拉蒙影业公司的一位主管又建议请丹尼·托马斯扮演维托·唐·科莱昂,后来经过科波拉的一再恳求,制片方终于同意与白兰度签约,但前提是片酬必须远远低于以往,而且务必参加试镜和签署绝不延误拍摄进度的协议。在试镜中,白兰度击败了竞争对手欧内斯特·博格宁,并获得了派拉蒙公司上层的认可。

除去片中的主角外,其他角色也竞争激烈。布鲁斯·邓恩、保罗·纽曼和史蒂夫·麦奎因都是扮演汤姆·哈根的最初人选。安东尼·博金斯和米亚·法罗也分别参加了桑尼和凯伊角色的试镜。罗伯特·德尼罗参加了迈克尔、桑尼、卡洛和鲍利四个角色的试镜,并得到了鲍利的角色,可科波拉选择用他完成“交易”,因为在制片方无法确定是否该让阿尔·帕西诺扮演迈克时,帕西诺已经签约出演《我的子弹会拐弯》,科波拉为了得到帕西诺,就必须用德尼罗交换。

拍摄过程

《教父》于1971年3月29日开拍,大多外景在纽约拍摄完成。为拍摄迈克尔和凯伊在圣诞节的购物场景,剧组特地将已经关闭的Best Company旗舰店重新装扮。片中沃尔兹住所的外景取自洛杉矶,由于罗伯特·杜瓦尔和约翰·马利无法到场,所以剧组只好物色临时演员作两人的替身。

在影片拍摄期间,科波拉与制片方派拉蒙影业公司发生了激烈冲突,以致制片方考虑过将他换掉。制片方之所以对科波拉持怀疑态度,是因为影片制作出师不利,制片方认为科波拉总是进度滞后、频频出错,而且坚持增加不必要开支,而科波拉却认为拍摄首周非常顺利。科波拉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制片方甚至已经找好了替代人选,一旦他被解雇,另外一名导演将立即接替。

发行信息

影片票房

《教父》于1972年在美国上映,上映首周票房就超过了524万美元,首轮上映的票房达到8150万美元,恰好是其拍摄和宣传投入的14倍。影片重新上映后,北美票房总额达到1亿3400万美元。截止到1997年5月,影片全球票房累计超过了2亿4500万美元。

碟片发行

2013年12月,中国首次引进《教父》系列电影,并由泰盛文化发行《教父三部曲》BD四碟套装珍藏版以及DVD三碟套装珍藏版。

影片评价

总体评价

《教父》以沉郁冷静的风格讲述了一段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黑帮史诗。它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黑帮电影之一,被誉为男人的圣经。该片不但在评论、艺术和票房上都取得了成功,而且它还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典范,是一部众口称赞的经典电影,它在权威电影网站上的好评率高达百分之百 。美国权威电影组织美国电影学院将其评为“美国最伟大的黑帮经典电影” 。(时光网、新浪网评)

《教父》对电影史、黑帮类型片、流行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它是很多导演心中的影史最佳电影,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等演员的出色演绎,加上故事本身的史诗性,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部杰作。《教父》作为黑帮题材的电影,不是虚无主义地淡化宗教意味,相反这部电影有着深深的基督教烙印,它很少讨论善恶,也很少用主观镜头表现宗教的道德观,但就是在几个节点,集中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煎熬,举重若轻地表达了这一层内涵(《南方周末》评)。

《教父》以精细的笔墨描述了黑手党全盛时期的家族恩怨。虽然影片的格局庞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是导演科波拉却把整部影片处理得有条不紊、扣人心弦,展现了高超的专业技巧(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评) 。

《教父》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为美国电影史上的犯罪片开拓了宽广的前景。这部电影不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并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权力与罪恶的关系(《合肥晚报》评)。

《教父》对宗教的讨论若隐若现,善恶的界限被优雅、温馨、仁慈、家庭所模糊。片中教父的形象颠覆了人们对黑帮大佬的传统认知,影片里的黑帮大佬不再一脸横肉飞扬跋扈,他可以温和仁慈,可以体面优雅。导演在电影里安排了大规模的刺杀场景,娴熟地运用交叉蒙太奇表现复仇情节。当马龙·白兰度以极其平和的口气说出他会提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时,黑社会的暴力行径被最大化地消解,并由此产生出巨大的美学张力(《南方周末》评)。

叙事情节

《教父》在叙事上很圆熟,婚礼半小时的伏线密集,对庞大的人物关系网、情节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影片开头埋下的几处伏笔,在后来的剧情中全有呼应,而且令人感到新颖的是这几处呼应并不决定情节走向,而是草灰伏线式连接。比如殡仪馆老板第二次出现,是在教父长子桑尼被枪杀后,教父拜托他来为爱子整理遗容。蛋糕店老板的女婿恩佐第二次出现是在教父被枪击后,在医院里和迈克尔假扮保镖护卫教父。这几处情节,都没有决定剧情的走向,而是连接了前后剧情,将复杂的人物关系网融为紧密的整体;而且这种呼应是古典叙事中常见的“受恩-回报”式呼应,叙事节奏绵劲,对人物塑造的本身也是一种渲染(《南方周末》评)。

场景镜头

《教父》有多处极其经典的镜头运用,比如开场老教父背对镜头,听着殡仪馆老板讲话,光线很暗,等耳语过后,突然正打,然后慢慢拉开镜头,呈现全屋的场景,将教父威严的一面烘托得非常成功。影片结尾处,景深镜头的运用也堪称经典,凯站在近景,远远看着迈克尔接受手下表示臣服的吻手礼,之后门缓缓关上,象征意味十足。影片的打光是极为革命性的,在之前几乎没有人敢尝试如此暗的光线,殡仪馆一段,是这种黑白对比光最为强烈的一幕,教父从黑影中走出来,五官轮廓分明,阴影的处理非常考究,出色地烘托了这一桥段的悲伤情绪(《南方周末》评)。

演员表演

作为名传史册的经典黑帮电影,《教父》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将人带入了惊心动魄的时代,领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故事,当然还有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杜瓦尔等演员的伟大表演,尤其是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扮演的新旧两代“教父”,早已是电影史上经典角色。《教父》使得马龙·白兰度再度辉煌,也使得阿尔·帕西诺自此登上绚烂的影坛,他们共同演绎了新旧教父之间的角色传承,虽然直接面对的戏份并不多,但在医院中简单的一句对白、一个亲吻、一个微笑,已经不动声色地预示了终将到来的改朝换代(时光网评) 。

最佳男演员

马龙·白兰度.jpg
原图链接

马龙·白兰度(英语:Marlon Brando,1924年4月3日-2004年7月1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美国电影男演员、社会活动家,两度获得奥斯卡影帝。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4名。

生平

马龙·白兰度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自小顽皮好动,中学毕业后他到纽约,进了一家戏剧学校攻读表演艺术。

事业

1950年他出演他的第一部影片The Men,但并未引起人们注意,1951年白兰度异军突起,出演影片《欲望街车》,他成功塑造了流氓无产者斯坦利的形象。使他获得他的第一次奥斯卡奖提名。此后白兰度又因《萨巴达万岁》、《凯撒大帝》和《狂野的人》而获得三次奥斯卡奖提名。1954年,白兰度出演一部低成本的影片《码头风云》,扮演了一位码头搬运工。他将这个角色饰演得有血有肉,使之成为美国中下层工人代表。这一次他赢得奥斯卡金像奖

就在白兰度踌躇满志时,一场电影官司使他变得怪癖孤独、沉默寡言,与世隔绝,成为好莱坞最出名的“浪子”。期间,《叛舰喋血记》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他创办的电影公司也宣告失败。1970年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力邀他出演影片《教父》。这部反映美国黑手党家族事业的影片一经上映,立刻引起巨大轰动,被称为是继《大国民》后最伟大的一部电影作品。影片创下非凡的票房。白兰度把教父维托·柯里昂阁下演得出神入化,展现了他的才华。为此他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金像。随后,他又出演《巴黎的最后探戈》、《超人》、《现代启示录》和《干燥的白色季节》等片,获得好评。当中,在《巴黎的最后探戈》电影中的一场与女角肛交的戏段甚为震撼,而《干燥的白色季节》又一次让他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进入90年代后,年迈的白兰度依然演了颇具水准的影片《唐璜德马科》和《人魔岛》,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他的高超演技。

私人生活

白兰度出了名风流成性,与不少女性传出绯闻或有一段情,包括关南施。在他的自传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中,他甚至宣称他曾与玛丽莲·梦露有过一段关系。

白兰度曾有过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为Anna Kashfi (1934年—),1957年结婚,1959年离异,两人育有一子Christian Devi(1958年5月11日-2008年1月26日)。第二任妻子为Movita Castaneda (1917年—),1960年结婚,1962年离婚,两人并没亲生子女,但却收养了Miko Castaneda(1961年生)及Rebecca Brando Kotlizky(1966年生)。第三任妻子为Tarita Teriipia (1941年—),1962年结婚,1972年离婚,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即Simon Teihotu(1963年生)及Tarita Cheyenne(1970年-1995年)。

白兰度还和他的女管家Maria Christina Ruiz育有3名私生子女,即女儿Ninna Priscilla(1989年5月13日生)与儿子Myles Jonathan(1992年1月16日生)及Timothy Gahan(1994年1月6日生)。白兰度另外还有一名私生子,即英国导演Stephen Blackehart(1967年生) 。此外,白兰度还收养了三名孩子,即Petra Brando-Corval(1972年生,母亲为白兰度的助手Caroline Barrett,父亲据称是小说作家James Clavell)、Maimiti(1977年生)及Raiatua(1982年生)。

尽管如此,当Gary Carey因撰写一本有关白兰度的传记(即1976年出版的The Only Contender)而访问白兰度时,白兰度宣称他与男性亦曾有过经验,更不会因此感到羞愧。

2004年7月2日,他的律师证实了马龙·白兰度在7月1日去世,享年80岁。根据UCLA医学中心批示,死因是肺部疾病。

最佳女演员

丽莎·明尼里[3](Liza Minnelli),1946年出生于洛杉矶,歌手、演员、舞蹈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   。 丽莎·明尼里是一位全方位艺人,从百老汇音乐剧、电影、电视到歌唱无处不在。丽莎·明尼父亲文森特·明尼里,母亲朱迪·嘉兰。1946年生于美国洛杉矶。在《何日卿再来》(The Sterile Cuckoo)中饰演Pookie Adams的出色表现,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1972年她以电影《歌厅》(Cabaret)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时她拥有两张金唱片。

演艺经历编辑

丽莎·明尼里是一位全方位艺人,从百老汇音乐剧、电影、电视到歌唱无处不在。戏剧舞蹈与音乐造就了丽莎·明尼里这个一代巨星,你也许可以从她无比伦比的歌声进入她的世界。 丽莎·明尼里生于1946年3月12日,是著名演员朱迪·嘉兰和电影导演文森特·明尼里的女儿。她父母在1951年离婚,母亲后来与Sid Luft再婚,于是丽莎多了一个妹妹Lorna Luft和一个弟弟Joey Luft。 丽莎,16岁时便只身来到纽约,独自一人摸爬滚打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她首次受到赏识是在上演了7个月的话剧“Best foot forward”(改编自1943年的同名电影)。

一年以后,母亲朱迪邀丽莎与她在皇家剧院同台献演。这个演出的票被一抢而空,且被安排加演一场。丽莎的伦敦之行是她演艺事业和与母亲关系的转折点。观众们都喜欢上了丽莎,而朱迪也意识到了她的小丽莎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她自己的事业。在这次的表演中,丽莎还第一次邂逅了她的第一任丈夫,Peter Allen,当时他是朱迪的朋友。 18岁那年,明尼里推出了第一张歌唱专辑《丽莎丽莎 》 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隔年她与《芝加哥》一剧的词曲搭档John Kander Fred与 Ebb合作,一首《Flora And The Red Menace》为明尼里赢得了第一座东尼奖。让丽莎彻底摆脱“名人之后”标签的关键。 21岁时由于在《何日卿再来》(The Sterile Cuckoo)中饰演Pookie Adams的出色表现,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她其后继续担任了许多戏剧角色,并于1973年凭借在电影《酒店》(cabaret)中饰演的女主角Sally Bowles一角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个人生活编辑

丽莎·明尼里的父亲是上世纪中期好莱坞黑白舞台剧片时代著名的导演文森特·明尼里,母亲是著名女星朱迪·嘉兰。上世纪70年代,丽莎成为当红演员、歌手、舞蹈演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

作品编辑

音乐作品

专辑名称 发行时间 语言
Confessions 2010-09 英语
Gently 1996-04 英语
Results 1989-09 英语
Tropical Nights 1977-10 英语
The Singer 1973-03 英语
New Feelin' 1970-09 英语
Come Saturday Morning 1969-02 英语
Liza Minnelli 1968-02 英语
There Is a Time 1966-12 英语
It Amazes Me 1965-03 英语
Liza! Liza! 1964-09 英语

参演电影

欲望都市2010

饰演Liza Minnelli 导演迈克尔·帕特里克·金 主演莎拉·杰西卡·帕克, 金·凯特罗尔

哈罗俄亥俄2006

饰演Alyssa Donahue 导演比利·肯特 主演帕克·波西, 保罗·路德

Parallel Lives1994

饰演Stevie Merrill 导演琳达·耶伦 主演詹姆斯·贝鲁什

影舞追梦1991 饰演Mavis Turner 导演刘易斯·吉尔伯特 主演Robyn Stevan, 简·科拉克斯基

二八佳人花公子续集1988 饰演Linda Marolla Bach 导演巴德·约金 主演达德利·摩尔Pinocchio and the Emperor of the Nigh1987 导演Hal Sutherland、主演爱德华·阿斯纳, Lana Beeson

业余警察1987

饰演Della Roberts 导演杰瑞·伦敦 主演伯特·雷诺兹

影舞者1985

饰演Liza Minnelli 导演Jack Haley Jr. 主演米凯亚·巴瑞辛尼科夫, 雷·博尔格

木偶出征百老汇1984

饰演Liza Minnelli 导演弗兰克·奥兹 主演吉姆·汉森, 弗兰克·奥兹

喜剧之王1982

饰演Liza Minnelli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 杰瑞·刘易斯

亚瑟1981

饰演Linda Marolla 导演史蒂夫·戈登、主演约翰·吉尔古德, 劳伦斯·蒂尔尼

纽约,纽约1977

饰演Francine Evans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

无声电影1976

导演梅尔·布鲁克斯 主演梅尔·布鲁克斯, 马蒂·费德曼

花落花开1976

饰演Nina 导演文森特·明奈利 主演英格丽·褒曼

幸运女士1975

饰演Claire 导演斯坦利·多南 主演吉恩·哈克曼

歌厅1972

饰演Sally Bowles 导演鲍勃·福斯 主演麦克尔·约克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Junie Moon1970

饰演Junie Moon 导演奥托·普雷明格 主演Ken Howard

何日卿再来1969

饰演 'Pookie' (Mary Ann) Adams 导演艾伦·J·帕库拉 主演Wendell Burton

Charlie Bubbles1967

饰演Eliza 导演阿尔伯特·芬尼、主演阿尔伯特·芬尼, Colin Blakely

美好的夏天1949

饰演Baby 导演罗伯特·Z·伦纳德, 巴斯特·基顿 主演朱迪·加兰, 范·强生

参演电视剧

美女上错身2009 饰演Lily Wells(第一季) 导演詹米·巴比特 主演布洛克·艾略特, 玛格丽特·曹

法律与秩序:犯罪倾向2006 饰演Beth Harner(第六季) 导演艾利克斯·查普 主演文森特·多诺费奥

发展受阻2003 饰演Lucille Austero(第一季) 导演乔·罗素 主演波蒂亚·德罗西, 杰森·贝特曼

获奖记录

一生获大奖无数

奥斯卡金像奖
  托尼奖
格莱美奖
黄金时段艾美奖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
意大利大卫奖
美国演员工会奖
纽约戏剧委员会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