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不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至死不悟,汉语成语,【拼音】:zhì sǐ bù wù,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形容顽固之极。[1]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示例】: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下:“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疲精力,至死不悟。 ”
巴金《我的梦》:“我究竟做过了什么举动会使人相信我要自杀呢?难道我是一个至死不悟的人么?”
相关成语
典故
古时候,临江地区有一个人外出打猎,捉到了一只小麋鹿,心中十分高兴,便把这小麋鹿带到家中养了起来。这人平时爱好养狗,大大小小的狗养了好几条。过了一段时间,小麋鹿看到这些狗和自己都很友好,便也把这些狗当成了自己的朋友。过了三年,小麋鹿长成了大麋鹿,它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一天,它独自走出家门去玩,看到路上有几条狗在互相打闹。它以为这些狗也和家里的狗一样会对自己很友好,便奔过去和它们一起玩耍。这些狗见了,不由又生气又高兴。生气的是,这只傻乎平的麋鹿竞然如此大胆,竟敢自说自话地加入它们的队伍,和它们一起玩耍;高兴的是,这只麋鹿膘壮体圆,大家可以美美地吃一顿了。于是,它们一拥而上,你咬头,他咬脚,不多一会,路上一片狼藉,只剩下麋鹿的尸骸了。这只麋鹿一直到死,都没弄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 [2]
视频
成语故事 第237集 至死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