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蓝耳拟啄木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蓝耳拟啄木鸟
蓝耳拟啄木鸟原图链接原图链接

中文学名: 蓝耳拟啄木鸟
拉丁学名:Megalaima australis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䴕形目
科:须䴕科
属:拟啄木鸟属
种: 蓝耳拟啄木鸟
亚   种: 7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Horsfield,1821
英文名称: Blue-eared Barbet

蓝耳拟啄木鸟[1](学名:Megalaima australis),为须䴕科、拟啄木鸟属的小型鸟类,体长约17厘米,外形和蓝喉拟啄木鸟非常相似,但体型较小,头顶无红色,额黑色,头顶蓝色,眼下有一红色斑,喉和耳覆羽蓝色,耳覆羽上下各有一红色斑。上体暗草绿色,下体黄绿色。

蓝耳拟啄木鸟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高大乔木树上,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部分昆虫和昆虫幼虫。

蓝耳拟啄木鸟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形特征

蓝耳拟啄木鸟上嘴基部和鼻孔羽毛白色,在前额基部形成一窄的白色带斑。额和头顶前部黑色,额缀有蓝色,头顶后部蓝色;到后枕变为暗绿色。背、肩、两翅表面、腰、尾上覆羽和尾草绿色。尾上面缀有蓝色。初级飞羽黑色,具绿色和赭白色斑。眼先混杂有蓝色和黑色;耳覆羽蓝色。其上、下各有一血红色斑;眼下亦有一红色斑。颏、喉蓝色,颏和颊之间有一黑色纵斑;喉和胸之间有一细的黑色横带。胸、腹和其余下体淡草绿色,有的尾下表面缀有蓝色。

蓝耳拟啄木鸟幼鸟头顶全为蓝色。其余似成鸟。

蓝耳拟啄木鸟的虹膜暗褐色或红褐色,嘴角褐色、嘴基部和口裂黄绿色,尖端黑色,脚和趾暗绿色或黄绿色。

大小量度:体长170毫米,嘴峰18-21毫米,翅77-85毫米,尾45-50毫米,跗跖21毫米[2]

生活习性

习性:蓝耳拟啄木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休息时多栖于高树顶端水平枝上,并不断发出粗犷的鸣叫声。

食性: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部分昆虫和昆虫幼虫。

叫声:快速不停的tu?trruk声,每分钟约100次,头同时不停转动;或尖厉而重复稍慢的颤音(如棒球哨音),头一动不动[3]

栖身环境

蓝耳拟啄木鸟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高大乔木树上。繁殖期间多栖息在茂密的森林中,非繁殖期间亦出现于林缘、竹林、村边和农田地旁树上。

生长繁殖

蓝耳拟啄木鸟的繁殖期为4-6月。通常营巢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脚常绿阔叶林中,有时也在林缘和地边树上凿洞营巢。每窝产卵2-4枚。在产第2和第3枚卵时常常间隔3-4天。卵的形状为长卵圆形或阔卵圆形。颜色为白色,大小为22-27×17-20毫米,雌雄轮流孵卵。晚上雌雄亲鸟均栖于巢洞中。雏鸟晚成性。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蓝耳拟啄木鸟在中国以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和南部;

国外分布:中国分布以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蓝耳拟啄木鸟指名亚种 Megalaima australis australis Horsfield, 1821
2 蓝耳拟啄木鸟云南亚种 Megalaima australis cyanotis Blyth, 1847
3 蓝耳拟啄木鸟马来亚种 Megalaima australis duvaucelii Lesson, 1830
4 蓝耳拟啄木鸟苏门答腊亚种 Megalaima australis gigantorhina Oberholser, 1912
5 蓝耳拟啄木鸟东南亚亚种 Megalaima australis orientalis Robinson, 1915
6 蓝耳拟啄木鸟巴图岛亚种 Megalaima australis tanamassae Meyer de Schauensee, 1929
7 蓝耳拟啄木鸟缅甸亚种 Megalaima australis stuarti Robinson & Kloss, 1919

种群现状

蓝耳拟啄木鸟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

保护等级

蓝耳拟啄木鸟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4]。 蓝耳拟啄木鸟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视频

蓝耳拟啄木鸟

参考资料

  1. 蓝耳拟啄木鸟(附图),Blue-eared Barbet - 鸟网,2014-12-29
  2. 蓝耳拟啄木鸟外形特征,鸟类_百问中文,2017-05-24
  3. 蓝耳拟啄木鸟的叫声,鸟类_百问中文,2016-10-03
  4.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