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行裝 |
行裝 拼音是xíng zhuāng,漢語詞語,意思是外出時所攜帶的衣物;指穿着軍服;指軍服;泛指出行時所穿的服裝。出自《史記·南越列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行裝 [1]
拼音 xíng zhuāng [2]
注音 ㄒㄧㄥˊ ㄓㄨㄤ
出處 《史記·南越列傳》
解釋
1、外出時所攜帶的衣物。
2、指穿着軍服。
3、指軍服。
4、泛指出行時所穿的服裝。
出處
《史記·南越列傳》"王、王太后飭治行裝重齎,為入朝具。"
《晉書·魏詠之傳》:"[詠之]生而兔缺……聞荊州刺史殷仲堪帳下有名醫能療之,貧無行裝,謂家人曰:'殘丑如此,用活何為!'遂齎數斛米西上,以投仲堪。"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行了數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裝盡濕。遙望山岡邊有一所莊院,關公引着車仗,到彼借宿。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回:"莊公撫段之屍,大哭一場,曰:'痴兒何至如此?'遂簡其行裝,姜氏所寄之書尚在。"
清·周淑履《冬日送別表妹》詩:"蕭蕭風雪逼人寒,欲整行裝忍淚看。"
冰心《南歸》:"以後的幾天,便消磨在收拾行裝,清理剩餘手續之中。"
《三國志·吳志·朱然傳》:"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咸行裝就隊,以此玩敵,使不知所備,故出輒有功。"
後蜀·何光遠《鑒誡錄·戲判作》:"行營將士申請裹糧雲:'才請冬賜,又給行裝,漢州咫尺,要甚裹糧。'"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兩隊兵都走過了,跟着兩個藍頂行裝的武官押着陣。"
《兒女英雄傳》第九回:"[我]一面換了行裝,就到二十八棵紅柳樹找着我提的那位老英雄。"
《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那安太太正在低頭作針線,一抬頭見一個行裝打扮的人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