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衡陽市圖書館,位於湖南省衡陽市雁峰區先峰路,是國家一級圖書館。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
衡陽市圖書館曾名衡陽縣公立圖書館、省立衡陽圖書館、衡陽市船山圖書館等。
1917年,衡陽縣公立圖書館籌備成立,1919年秋,將衡陽府署模範小學校址改建成館舍。
1921年,衡陽縣公立圖書館開館服務。1930年,衡陽縣教育界人士着手擴大規模,於1932年在衡陽縣縣署左側建成1100平方米的圖書館新館舍[1]。
1944年,衡陽淪陷,原圖書館被炸,遷至衡陽縣板橋。1946年4月23日,圖書館遷至私立陶淑小學恢復開放。
解放以後
1949年10月,衡陽市人民政府接管衡陽市圖書館和衡陽民眾教育館,組建衡陽人民文化宮,館址在學宮路市委機關大院內。這段時間內,衡陽市圖書館變成「衡陽市文化宮圖書室」。
1954年衡陽市圖書館恢復圖書館建制,並從南嶽中正圖書館移交來大量圖書。
1955年2月19日,衡陽市圖書館更名叫「衡陽市船山圖書館」,4月在岳屏公園對外開放。。
1962年,在衡陽市船山圖書館內設「王船山紀念館」。文革開始後,「王船山紀念館」被撤銷被拆除,衡陽市船山圖書館的「船山」二字也被禁止,重新改回「衡陽市圖書館」。
1969年冬,衡陽市圖書館又被合併,與衡陽市文化館、衡陽市工人文化宮合併成「衡陽市群眾文化館」,圖書館停止對外開放。
1971年10月,衡陽市圖書館再次恢復建制,獨立出來。1975年,衡陽市圖書館遷到先峰路市委宣傳部機關大院,即現在的館址。
場館建設
1985年,衡陽市圖書館閱覽大樓竣工,衡陽市圖書館的館舍面積達到近萬平方米。2001年,衡陽市政府修建蒸陽路,新路正好穿過衡陽市圖書館的大院,使得衡陽市圖書館原有的2/5面積被拆除,建築面積減至不足7000平方米。與衡陽市圖書館本在一個院子的衡陽市少兒圖書館就因辦公樓被全拆,只得搬去原衡陽市文化局的辦公樓。除了蒸湘路工程導致的圖書館面積被壓縮外,圖書館還遭遇着館舍失修,電路老化等困境,影響了圖書館的正常工作。
2009年,在衡陽市政府的經費支持下,衡陽市圖書館啟動全面維修改造,2010年7月恢復正常服務。2014年,衡陽市圖書館暨雁峰公園改造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新的衡陽市圖書館將會建在衡陽市雁峰公園南側,新圖書館的總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
館藏
截止2013年,衡陽市圖書館藏圖書總數為56萬餘冊。衡陽市圖書館官網2013年的簡介,館內「擁有古籍和民國圖書3.8萬餘冊、還有近2萬冊的衡陽名人著作等地方文獻」。據湖南日報2015年的報導:「省社科院圖書館有12萬冊,邵陽市松坡圖書館、衡陽市圖書館館藏古籍分別約5萬冊」。
古籍與地方文獻
衡陽市圖書館收藏的古籍,部分來自1954年南嶽中正圖書館的轉交,部分來自文革破四舊時的搶救,部分來自於社會捐贈。衡陽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也會自己搜集購買古籍與地方文獻。
2013年,衡陽市圖書館所收藏的《朱翼十二卷(明)江旭奇輯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刻本》入選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編號00674。
搶救古籍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衡陽市大量單位和私人的藏書因為破四舊運動被送到廢品店,衡陽市圖書館職工黃耀武借尋找湘南學聯文物的機會,到衡陽市廢舊物資倉庫、衡陽市造紙廠等地搜集了大量古書。1967年3月,黃耀武搜集到了清康熙湖南刻本《金瓶梅》、明嘉靖官刻本《書傳會選》,1968年在常寧二中買回近三千冊古籍,有幾套被列入《中國善本書總目》。
視頻
衡陽市圖書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05-2015年衡陽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概況——「衡陽調研」,道客巴巴,2016-6-1
- ↑ 第4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 包括189家藏書單位,中國新聞網,201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