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信息爆炸 |
---|
|
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是指現代出版信息或数据數量的急速增加,以及因如此大量而帶來的影響。
介紹
當可用數據數量增加後,資訊管理的問題變得困難,更可能導致資訊超載。線上牛津英語詞典表示在 1964年3月的新政治家文章中使用了這個字詞。“紐約時報”在1964年6月7日沃爾特沙利文的一篇文章中,首次在編輯內容中採用這個字詞,其中將編輯過程描述為“經過多次討論”(第11頁)。這字詞的最早使用似乎是在1961年4月30日出版的“紐約時報”的IBM廣告補充版,和美國生物科學研究院院長 Frank Fremont-Smith 跨學科會議計劃,1961年4月AIBS公報中的文章(第18頁)
包括醫療保健、超市以至於政府機關等各行各業,都可觀察到資料量大量增加的情形,而過去傳統的新聞傳播業,也蒙受現代過多資料來源的困擾,傳播資訊的專業可能會被今日許多的資訊來源及相關規範而被壓制。
從過多的(或以“海量的”,現代形容詞)電子化數據中,分析資料以獲取知識的方法(比如数据融合可幫助数据挖掘)自1970年代起便已產生,而定性研究也常被用來分析如此大量的數據。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為組織、綜合、分類並系統化信息,使其更易被搜尋和使用。
增長模式
- 全球資料儲存能力由1986年的2.6艾位元組(最優化壓縮)成長至1993年的15.8艾位元組,2000年的54.5艾位元組,和2007年的295艾位元組。以一片730百萬位元組(Megabyte)的CD-ROM來說,這相當於全球每人於1986年擁有少於一片CD-ROM,於1993年擁有4片CD-ROM,於2000年擁有12片CD-ROM,於2007年擁有61片CD-ROM。[1]
挑戰
巨量的資訊儘管在許多方面帶來不少正面效益,其同時也造成了一些問題,包括隱私、法律、倫理、訊息正確性和訊息篩選等方面。訊息篩選泛指由巨量資訊當中準確篩選有用的部分,資料科學家的工作便是擔當這方面的角色。其中一個例子便是數據挖掘於衛生保健方便的應用,尤其近年來隨著電子健康資料庫的普及而更顯重要,醫師必須能夠從巨量資訊當中準確篩選資訊來診斷病患之病情。另一方面,一些專家也提出警告,大量訊息的公開將使得確保資訊的匿名更加困難。此外,誰是資訊的持有者?其又應如何將資訊公開?公開多久的時間?公開頻率為何?亦存在法律和倫理層面上之爭論。由於資訊來源過多,資訊的準確性也是一大課題。當一項資訊來源被質疑,質疑者可能會要求改正資訊中存在疑慮的部分,造成資訊的重複。愛德華·胡特(Edward Huth)指出,資訊的成本和取得的容易度也是問題之一。資訊取得的容易度可藉由降低其成本和增加其功能之多樣性而降低。胡特認為,交互比對法能有組織性地篩選有用的資訊,促使資訊取得之成本下降。
網頁伺服器
2005年8月,全球有7,000萬個網頁伺服器。[2]截至2007年9月,全球共有1.35億個網頁伺服器。<ref>{{cite web|title=August 2011 Web Server Survey|url=http://news.netcraft.com/archives/web_server_survey.html%7Cpublisher=netcraft.com%7Caccessdate=2019年5月19日%7Cdate=2011年8月%7Carchive-date=2010年5月20日%7C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520142533/http://news.netcraft.com/a
參考文獻
- ↑ "The Womartinhilbert.net/WorldInfoCapacity.html "free access to the study" and "video animation" .
- ↑ Robert H Zakon. Hobbes' Internet Timeline 10.1. zakon.org. 2010年12月15日 [2019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