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進諫 |
進諫 釋義:對君主、尊長或朋友進言規勸;同樣指下級對上級臣子對君主年幼者對長者進行的勸告 建議的方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進諫 [1]
拼音 jìn jiàn
釋義 對君主、尊長或朋友進言規勸
出處 《東周列國志》
詞目
進諫
拼音
jìn jiàn
引證解釋
向君主或尊長直言規勸。
《荀子·成相》:"﹝ 伍子胥 ﹞進諫不聽,剄而獨鹿棄之江。"
《南史·江淹傳》:" 淹 每從容進諫, 景素 不納。"
《舊唐書·韋溫獨孤郁傳贊》:"伏蒲進諫,染翰為文。"
《新唐書·于志寧等傳贊》:" 季輔 、 行成 數進諫,然雍容有禮,皆長厚君子也。"
明 馮夢龍 清 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第一回:"料民者,將本地戶口,按籍查閱,觀其人數之多少,車馬粟芻之饒乏,好做準備,徵調出征。太宰仲山甫進諫不聽。"
《東周列國志》第二回 :"卻說大夫褒珦,自褒城來,聞趙叔帶被逐,急忙入朝進諫:'吾王不畏天變,黜逐賢臣,恐國家空虛,社稷不保。'"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門閥觀念》:" 高宗 李治 都屢次告戒他,但不改故態,臣下進諫更要遭受到打罵。"
忠臣進諫
進諫需要置生死於肚外的勇氣以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正因為有了這種勇氣與責任感,燭之武才能"夜縋而出",救鄭國於水火之中。
進諫需要捫心自問,深思熟慮的意識以及相提並論的方法,正因為有了這種意識和方法,鄒忌才能得出"王之蔽甚矣",使齊國門庭若市,"戰勝於朝廷"。
進諫技巧
進諫需要避免開門見山,循循深入的技巧,正因為有了這一技巧,觸龍才能令長安君為質,使齊國出兵相救。
進諫在中國歷史上的主要意思是向君王提出意見或建議,當然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行為,君王的威嚴不容侵犯,敢於進諫的臣子在史書中多被大肆稱讚,
因為他們本着為國為君為民的初衷勇敢的提出自己認為正確的意見,這是要冒着生命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