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柿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野柿子 |
中文學名:野柿子 界:植物界 杜鵑花目、 杜鵑系列農作物 |
簡介
野柿子:別名黑棗_烏棗_軟棗_小柿_熏棗_梬棗_君遷子_牛奶棗_丁香棗_圓腦子_紫晶棗_馬牙棗_狗頭棗,為杜鵑花目、柿科、柿屬、杜鵑系列農作物,原產於亞洲、歐洲,我國分布於北部地區,野生於海拔500-2300m左右的山地、山坡、山谷的灌叢或林緣。1753年命名。植株耐乾旱、少病蟲,可作為風景樹栽植,栽植後嫁接成柿子樹,更是一道既實用又亮麗的風景,火紅的柿樹葉,紅燈籠一樣的柿子,使人賞心悅目。木材可作紡織木梭、雕刻、小用具等,可作精美家具和文具。樹皮可供提取單寧和制人造棉。入藥能補中益氣、養血壯神、潤心肺、調營衛、生津液等。。
成熟的果實就是大名鼎鼎的烏棗,果實成熟期,適時採收、晾曬、脫澀,可製成果圃、罐頭、果丹皮等。亦可製成柿餅,或製糖、釀酒、制醋。營養豐富,被譽為「營養倉庫」,對延緩衰老、增強機體活力、美容養顏都很有幫助。
顏色分類:黑色_黃色 作物分類:漿果 味道分類:甜澀 形狀分類:球形 光照需求:中光
開花季節:春季 培育難度:中等 適宜溫度:22℃±5℃ 酸鹼範圍:6±.5(PH)
野柿子作物特徵
落葉大喬木,株高可達30m,胸徑可達1m。幼樹樹皮平滑,淺灰色,老時則深縱裂。小枝灰色至暗褐色,具灰黃色皮孔。葉近膜質,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鈍,寬楔形以至近圓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烏棗不同於熏黑的棗,它本身就是顏色烏黑,與傳統補腎食物「黑五類」中的黑棗完全是兩種東西。果實含果膠和鞣酸,會與胃酸結合結成硬塊,不宜多吃或空腹吃。
野柿子種植方法
君遷子性強健,陽性,耐寒,耐乾旱瘠薄,很耐濕,抗污染,深根性,鬚根發達,喜肥沃深厚土壤,但對瘠薄土、中等鹼性土及石灰質土有一定的忍耐力,對二氧化硫抗性強。
野柿子繁殖方式
君遷子的果實成熟後適時採收,搓去果肉,取出種子,用於採種的果實採收不可過早,以免影響種子的發芽率。採集後的種子,要放在陰涼處陰乾,收藏於乾燥通風處,以防種子發霉變質。採集的種子在小雪前後,用濕沙層積,種沙比為15-8,沙子的濕度為手握成團、鬆手而不散開為宜,沙藏前種子需浸泡1-2天,使種皮充分吸水。
野柿子開花形態
花期4-5月,果熟期8-10月。雄花序單獨生於去年生枝條上葉痕腋內,花序軸常有稀疏的星芒狀毛。雄花常具1枚發育的花被片。雌花序頂生,花序軸密被星芒狀毛及單毛。雌花幾乎無梗,苞片及小苞片基部常有細小的星芒狀毛,並密被腺體。果近球形或橢圓形,初熟時為淡黃色,後則變為藍黑色,常被有白色薄蠟層,8室。種子長圓形,褐色,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