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锁眉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 的图片

锁眉草又名木贼草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节骨草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5至2米。

茎中空有节,节间长2至6厘米,表面有纵棱、粗糙、叶退化而抱茎,

孢子囊穗长圆形,黄色,轮生茎顶,呈密穗状。 喜生于河滩,溪边等潮湿处。

基本信息

中文名:木贼草

拉丁学名:CommonScouringRushHerb

别称:千峰草、木贼


界:植物界

科:木贼科

分布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宁夏、江苏等地

形态特征

笔筒草即木贼、千峰草,是木贼科植物木贼

的全草。该品古人用于木器加工。《纲目》云:"此草有节,而糙涩,治木骨者,

用之磋擦则光净,犹云木之贼也。"故云木贼草,亦称锉草、擦草。

节节草、节骨草、无心草、笔头草、笔管草等,均以形态得名。

性状呈长管状,不分枝,长40~60cm,直径0.2~0.7c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

有18~30条纵棱,棱上有多数细小光亮的疣状突起;节明显,节间长2.5~9cm,

节上着生筒状鳞叶,叶鞘基部和鞘齿黑棕色,中部淡棕黄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周边有多数圆形的小空腔。

气微,味甘淡、微涩,嚼之有沙粒感。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

根茎

短,黑色,匍匐,节上长出密集成轮生的黑褐色根。茎丛生,

坚硬,直立不分枝,圆筒形,直径4~8毫米,有关节状节,节间中空,

茎表面有20~30条纵肋棱,每棱有两列小疣状突起。叶退化成鳞片状,

基部合生成筒状的鞘,鞘长6~10毫米,基部有1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

先端有多数棕褐色细齿状裂片,裂片披针状锥形,先端长,锐尖,

背部中央有1浅沟,裂片早落,仅在茎先端及幼茎上者不脱落。

孢子囊穗生于茎顶,长圆形,长1~1.5厘米,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头,

由许多轮状排列的六角形盾状孢子叶构成,沿孢子叶的边缘生敖个胞子囊,

孢子囊大形。孢子多数,同型,圆球形,有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

卷绕在孢子小,遇水即弹开,以便繁殖。

生长环境

喜生于河滩,溪边等潮湿处。

药品简述

药品简述

【药名】:笔筒草

【拼音名】:BíTǒnɡCǎo

【英文名】:HerbofRamoseScouringRush

【拉丁植物名】:Hippochaeteramosissima.(Desf.)Boerner[EquisetumramosissimumDesf.]

【别名】:千峰草节骨草通气草眉毛草土木贼节节菜节节草接骨草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锁眉草草麻黄节骨草镬盖草接管草擦草磨石草笔管草四角田槐野木贼驳节草空心草无心草接骨筒麻蒿

【主治】:清肝明目;止血;利尿通淋;主风热感冒;咳嗽;目赤肿痛;云翳;鼻衄;尿血;肠风下血;淋证;黄疸;带下;骨折。

【性味】:甘;苦;平;无毒;微寒。

【归经】:心经;肝经;胃经;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来源】:该品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除去枯茎及残根,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晾通风处阴干。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山坡草丛、溪边、池沼边等地。

《木草经疏》[1]

【来源】该品为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 hiemale L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安徽、湖北、四川、贵州、山西等省区。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

【异名】木贼(《嘉祐本草》),锉草(《盛京通志》),[2]

节节草(《植物名实图考》),节骨草(《东北药植志》),擦草、无心草(《山西中药志》)。

【药材性状】干燥全草,呈长管状,中空有节,不分枝。

长30~60厘米,直径约5毫米,每节长3~6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

有多数纵枝,顺直排列,其上密生细刺,触之有粗糙感。

节处有筒状深棕色的鳞叶。易自节处拔脱。质脆,易折断,

断面中空,内有灰白色或浅绿色的薄瓤。气无,味甘,微苫涩。以茎粗长、色绿、质厚、不脱节者为佳。

【采集】夏、秋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按粗细扎成小捆,阴干或晒干。

【炮制】洗净,稍润,剪去根部,切段,晾干。

【性味】甘苦,平。

①《嘉祐本草》:"味甘微苦,无毒。"

②《纲目》:"温。"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

【归经】入肺、肝、胆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二经血分。"③《本草汇言》:"入手、足三阳经。"[3]

【功用主治】疏风散热,解肌,退翳。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肝,疟疾,喉痛,痈肿。

①《嘉祐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

②《纲目》:"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疝痛,大肠脱肛。"

③《本草正》:"发汗,解肌。治伤寒,疟疾。去风湿,散火邪。"

④《玉楸药解》:"平疮疡肿硬,吐风狂痰涎。治痈疽瘰疬,疔毒,疖肿,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诸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宜忌】气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目疾由于怒气及暑热伤血、暴赤肿痛者,非其所任。"

②《本草汇言》:"多服损肝,不宜久服。"

③《本经逢原》:"多用令人目肿,若久翳及血虚者非所宜。"

药理作用

木贼所含的硅酸盐和鞣质有收敛作用,从而

对于接触部位,有消炎,止血作用。同属植物E.ArvenseL全草有利尿作用;

临床上曾用以治糖尿病,但动物实验未能证实。牲畜食笔筒草及笔筒草属植物可引起中毒,

症状有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转身困难,牲畜活动时产生震颤及肌肉强直,

脉搏弱而频,四肢发冷,血液化学分析表明维生素B缺乏,用大量维生素B有解毒作用。

1、对心血管的作用:笔筒草醇提液能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

0.2ml/kg(100%提取液)静脉注射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波升高和心率减慢有一定的对抗和缓冲作用。

笔筒草醇提物10-15g/kg腹腔注射或20g/kg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猫有持久的降压作用。

降压强度和维持时间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并能对抗组胺收缩血管作用,

对切断脊髓的猫仍有降压作用,故认为其降压部位的外周性的。

对家兔离体血管有明显扩张作用。

2、其它作用:阿魏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其半数致死量(mg/kg),

小鼠腹腔注射为946,大鼠灌胃为3000。毒性表现为共济失调,

肌肉强直及四肢发冷。血液分析表明维生素B缺乏,用大量维生素B治疗可恢复正常。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①治疗牛皮癣

木贼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每日2次,半月为一疗程;如无不良反应,

可连续应用。治疗99例,基本痊愈4例,显效49例。

疗效最快者经注射15次后即达到基本治愈,但一般需注射70~80次。

极个别病例用药后皮损反见增加而停药。用药后未见毒性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待继续观察。

②治疗矽肺

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据36例观察,服药后咳嗽、咳痰、气喘、胸痛、心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

但X线胸片、心电图及肺功能检查则无明显变化。制剂及用法:一流浸膏:

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当生药100克。二糖浆剂:每次5毫升,15~30天后改为每次10毫升,均日服3次;

每日量相当生药37.5~75克,副作用:服药初期有口干、肠鸣等反应,连续服药15~30天后自行消失;

服流浸膏的有3人出现颜面色素沉着,可能与叶绿素渣质吸收有关,

停药后短期内消失。此外,发现有17.6%的病例肝功能有一定损害,

可能由于服药时间长、剂量大、疗程无间隙有关。如每日服相当75克生药的流浸膏,

2个月为一疗程,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能起到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③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症

该品退目翳而兼有发散风热之功,对目病而兼有表症者为适宜。

临床上治眼花多泪,常与苍术、夏枯草、防风等配伍;

治风热而引起的目赤、翳障,多配菊花、白蒺藜、决明子等同用。该品虽有发汗之功,

但一般只是用它疏风止?及消退翳膜的功效。

治疗慢性气管炎:制剂与用法:

一、煎剂:笔筒草1大两,加水700毫升,浸泡半小时,煮沸5~8分钟,每次200~300毫升,日服2~3次。

二、片剂:每片0.5克(24片相当于生药1大两),每次4片,日服3次。

三、针剂:每支3毫升(每毫升含生药4克),每日肌肉注射1支。均以10天为一疗程,可连续用三个疗程。

疗效:煎剂治疗1103例,近期控制295例,显效267例,好转381例,总有效率为85.5%。片剂治疗105例,

近期控制23例,显效17例,好转44例,总有效率为80%。针剂治疗149例,近期控制43例,

显效42例,好转68例,总有效率为94.7%,一般在注射24小时后可见效。

综观针剂的疗效最好,煎剂次之,片剂最差;疗效一般随着疗程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随病情的加重而疗效下降;夏季和春季疗效较高,冬季最差;对单纯型的疗效较高,

喘息型较差;对无并发症者的疗效高于并发肺气肿者;

对咳、痰、喘、罗音均有一定疗效,而以罗音消失的近期控制率最高;

年龄大者疗效稍低。副作用:少数人短时间出现口干、腹部不适,

但不影响继续服药。对肝肾及造血系统无毒性作用。

參考來源

  1. [1],-爱问知识人
  2. 盛京通志(全32卷),古籍藏书馆
  3. 《本草汇言》中药方剂,_【中医宝典】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