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隕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隕石(英語: meteorite ),是起源於外太空某一物體並墜落在地面的固體碎片。如彗星小行星流星體,在穿過大氣層到達行星或月球表面後倖存下來。當原始物體進入大氣層時,各種因素,如摩擦、壓力和與大氣氣體的化學相互作用使其升溫並輻射能量。然後它變成流星(meteor,英文裡也被稱為shooting star 或 falling star),形成火球,射星或墬星。天文學家稱其中與地球碰最明亮的流星的例子為「火流星[1]」。而像火球這樣的流星無論如何最終都會影響地球的表面。隕石對地球的表面及生物都有影響,大小範圍從小型到極大不等。而火星上也有發現隕石。

被觀察到穿越大氣層或撞擊地球的隕石稱為墬落隕石,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只有大約1,086顆的墬落隕石的標本被收藏 ,但卻有38,660顆被確認的發現隕石。

隕石通常分為三大類:石隕石主要是岩石,其組成大多是硅酸鹽礦物;鐵隕石,很大部分的成分是;石鐵隕石的成分既有大量的岩石也有金屬。現代的隕石分類是根據其結構、化學同位素和礦物學來分類,小於2毫米的隕石被分類為微隕石。

命名

隕石迄今都以找到的地方來命名,通常使用鄰近的城市或地理特徵的名稱。如果在一個地區發現了許多的隕石,則在名稱之後會跟隨着數字或字母(例如,ALH 84001或迪米特(b))。有些隕石會有非正式的暱稱:阿拉巴馬州夕拉科加隕石有時被稱為霍奇斯隕石,因為它擊中了安妮·霍奇斯這名女子[2];迪亞布洛峽谷隕石形成的巴林傑隕石坑有一打以上的別名。但是,經由隕石學會公布官方命名的唯一名稱,是科學家、目錄以及大多數的收藏家最常使用的名稱。

墜落現象

大多數流星體在進入大氣層時都會瓦解,估計每年仍有500顆左右的小至彈珠大至籃球的隕石落在地面上;但是,通常每年只有5至10顆流星會被發現墜落,並被科學家得知和尋獲。少數的隕石夠大,可以創造出巨大的撞擊坑;相對的,其它的隕石則因為不夠大,墜地時都已經達到終端速度,最多只能創造出一個小坑洞。

大隕石擊中地面時的速度可能仍接近它們的第二宇宙速度,在超高速的撞擊下會留下一個撞擊坑。坑洞的類型取決於隕石的大小、組成、破碎的程度、和進入的撞擊角度。這種碰撞的力量有可能造成廣泛的破壞。在地球上最常見到的超高速撞擊,是由最容易穿越大氣層的鐵隕石造成的。鐵隕石造成的撞擊坑例子如,巴林傑隕石坑、奧德薩隕石坑、瓦巴爾隕石坑狼溪隕石坑,在這些隕石坑都發現相關聯的鐵隕石。相較之下,夠大的石質流星體或像彗星這樣的冰雪球或小行星,即使重量達到數百萬公噸,在進入和通過大氣層時,依然會被破壞而不會留下撞擊坑。雖然這種瓦解的事件很罕見, 它們會造成可以引起重視的振盪,著名的通古斯事件可能就是這種事件。非常大的石質流星體,直徑數百米或更大,質量達到千萬公噸或更重,可以墬落到地球表面,並撞擊出大撞擊坑,但是這是非常罕見的。這種撞擊通常都伴隨着巨大的能量,因此撞擊體會完全被摧毀,而沒有隕石能殘留下來(第一個被發現與石隕石有關聯的大隕石坑,是2006年五月提出報告的南非摩洛袞隕石坑)。

視頻

隕石 相關視頻

隕石是怎樣形成的
天文學家解讀隕石墜落現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