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陵寝 |
陵寝
陵寝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其名号一般是根据大行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康陵、定陵、显节陵等。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首阳陵等。为皇帝建陵后,还要设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卫和陵户。
帝王陵寝
(1)【释义】 [emperor's or king's resting place;mausoleum]∶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
【出处】这里离陵寝不远,知县办差垫道,一时料着不得闲——《红楼梦》第八六回。
(2) 【释义】[graveyard]∶墓地
中国社会在丧葬方面有事死如生的传统,即侍死如侍生。生前,帝王有奢华的享受,死后,亦有如此。帝王通常在登基后,即开始为自己营造。帝王的陵墓通常规模宏大,花费巨大,即便是以节俭著称的帝王也不例外。西汉的文帝,开创文景之治。《史记》称文帝在建造霸陵时,皆用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想要节俭,不烦扰民众。实际上霸陵的修建,耗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明定陵陵寝
1956年至1957年期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导下,对明定陵 [1] 进行发掘。但数十年后,即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损害。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政策。
石牌坊:明十三陵陵区最南端的建筑,在大宫门南二里许,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石牌坊5间6柱11楼,高14米,宽28.86米,是现今国内保存下来、最精美的石牌坊。牌坊的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和十六条云龙图案。
圣德神功碑楼:记述皇帝生平功绩的主要建筑,俗称大碑楼。楼内圣德神功碑上刻有为皇帝歌功颂德的文字。
谥号碑亭:又称作神道碑亭、小碑亭或小碑楼,是放置谥号碑的亭式建筑。
神道:陵墓前的一条大道。为陵墓的附属建筑,是进入陵区的主要通道。
石象生:指在神道两侧放置的石人石兽。分别排列着十二对石兽,两坐两立,依次为狮子(象征威武)、獬豸(象征公正)、骆驼(象征运输)、象(象征吉祥太平)、麒麟(象征吉祥太平)、马(象征征战),其中骆驼、象、马又分别为各地运输工具,故又象征疆域辽阔;石人十二尊,其中武臣(象征侍卫将军)、文臣(象征近身文臣)、勋臣(象征有功勋的文武百官)各四尊。
陵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对称立有两座,分别为文官和武官形象。关于 [2] 的形象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秦朝有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大力士,传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他死后,秦始皇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为是活着的阮翁仲而逃遁。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陵墓前的石兽也有由来。石兽放置在墓前是从汉代霍去病墓开始的。后来的历代帝王的修建自己的陵墓时也都沿用石人石兽的陵前装饰,唐陵、宋陵、明陵、清陵几乎都在陵墓前陈列仪仗队式的 [3] 。 [2]
享殿:即供奉灵位,祭祀亡灵的大殿,也泛指陵墓的地上建筑群。位于陵寝中轴线上的供奉饮食起居的“寝”宫前,是陵宫内最为重要的祭享殿堂。
宝城:指环绕在宝顶四周的封闭城垣建筑。
宝顶:指位于地宫上方的圆丘状封土。
地宫:安放死者棺椁的地下建筑。[1]
参考文献
- ↑ 这座陵墓至今未被盗,只因墓碑上的一行字,盗墓贼也只能敬而远之, 网易2021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