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化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化龍,曾用名馬朝清(1810年12月15日-1871年1月13日),哲合忍耶第五輩穆勒師德,教內稱十三太爺,經名「穆罕默德·艾依乃瑪·阿倆毛倆乎」,道號「托布爾·屯拉」,尊號「賽義德·束海達依」(即殉道者的領袖)

  • 馬化龍是中國伊斯蘭哲合忍耶學派第五代穆勒師德(傳教人),以總大阿訇的身份行使教權。他在西北回民和當地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是一位頗有影響的歷史人物。
  • 馬化龍世居寧夏靈州金積堡,幼年受教於甘肅伏羌(甘谷縣)南關馬二阿訇及山東金爺門下,攻讀阿拉伯文。長大後,由其父」穿衣「(回族學生在清真寺學成畢業)成為阿訇,道光29年(1849年)成為哲合忍耶學派第五輩穆勒師德,在他的努力下,哲合忍耶達到了自馬明心後的第二次鼎盛時期。

基本信息

姓名    馬化龍  
別名    馬朝清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寧夏靈武金積堡
出生時間  1810年12月15日   
去世時間   1871年1月13日 
所處時代   清朝   
主要成就   中國伊斯蘭哲合忍耶學派第五代傳教人   

人物事跡

背景介紹

  • 哲合忍耶學派自清乾隆年間由甘肅人馬明心(哲派教內稱「道祖太爺」)傳入中國,由於其倡導改革伊斯蘭教在中國發展所留下的弊端,提倡簡化繁雜的宗教禮制,提出伊斯蘭教要向窮人靠近,任何人不得以伊斯蘭教謀取錢財,很快受到了眾多窮苦回民的喜愛與擁護,哲派傳教之初的青海循化撒拉族地區,其中的十二工有九工信仰了馬明心宣傳的伊斯蘭教(哲合忍耶派)。哲合忍耶的發展威脅到了老教(主要是虎夫耶華寺門宦)的地位,於是就爆發了新老教之爭,在處理新老教之爭的過程中,清政府採用「以回治回」的策略,支持老教打壓新教。
  • 哲合忍耶學派發展至馬化龍期間,前後不到百年,雖然遭到清政府的絞殺,但教派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清政府的流放等措施,其活動範圍之廣、教徒之眾,都超越了前幾輩。

叛亂的過程

  • 馬化龍於同治元年舉兵於寧夏金積堡(今屬寧夏吳忠市),殺寧夏道台侯雲登、知府呂際韶、知縣趙長庚等。1863年十月,馬化龍的回匪進攻靈州城(今寧夏靈武),有城內回民作內應而攻陷靈州城。
  • 馬化龍在1866年向清朝乞降,並改名馬朝清以示忠於清朝,另一方面仍然保留武裝,繼續經營以金積堡為中心的地盤,並援助其他回匪。
  • 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1869年派劉松山部從陝北綏德進攻花馬池(今鹽池),進攻金積堡。馬化龍面對清軍逼近金積堡,又重新反叛。
  • 1870年正月,劉松山戰死。左宗棠以劉松山之侄劉錦棠統劉松山部,繼續猛攻金積堡,馬化龍糧盡援絕,於同治九年十一月十六日(1871年1月6日)再度乞降。
  • 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十三日,馬化龍與其子馬耀邦被凌遲於吳忠四旗梁子。
  • 1862年(同治元年),在陝西,其初期的主要首領有赫明堂馬生彥馬振和白彥虎等。同時在寧夏也爆發了大面積的回民叛亂,其主要首領有馬兆元和馬化龍。
  • 在陝西的回匪一開始可以趁清軍忙以對付太平天國的機會在陝西中部立足,但是從1864年(同治三年)開始就被清軍逼迫退守陝甘邊區。太平天國被消滅後,左宗棠率領湘軍開始對陝西山西一帶用兵。左宗棠首先進攻捻軍,在捻軍被擊破後再進攻位於陝西的回民,1866年(同治五年)回民退守甘肅。1869年(同治八年),左宗棠派劉松山進攻寧夏的金積堡,1871年(同治十年)馬化龍父子投降後被殺。
  • 1871年(同治十年),左宗棠進駐甘肅,當地回民領袖馬占鰲投降,被左宗棠編入清軍。1872年(同治十一年),以白彥虎為首的回民被迫退出青海。1873年(同治十二年),白彥虎等退到新疆,最後逃往中亞得脫。陝甘回亂由此告終。
  • 清廷維護者的看法
  • 左宗棠之所以要除掉馬化龍,主要是因為馬化龍在回民中的威望太高。左宗棠說,馬化龍造了些療病則愈、求嗣則得的奇蹟,教下群眾對他的支持與愛護達到了「如痴如醉,牢不可破」的地步。劉松山也說,寧夏回民素聽馬化龍之命。所有這些都是清封建統治者所不能允許的。左宗棠曾深有顧慮的說,如果失去這次除滅馬化龍的機會,恐怕日後馬化龍會成為異日的李元昊。這是左宗棠一定要殺掉馬化龍的主要原因。

終被正法

  •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同清政府達成和議、維持「撫局」的馬化龍,接到陝回軍的求援信。當時,因缺糧困守在陝西華亭一帶的陝西回民軍及其家屬十多萬人,眼看在清軍進攻下,有全軍覆滅的危險。陝回赫明堂緊急向馬化龍求糧支援。有人連忙勸諫馬化龍「萬萬不可支援,得罪清軍事大」。馬化龍說:「左宗棠是清軍的名將,用的先捻後回、先陝後甘的打法。陝回被滅,甘回難存,左宗棠是不會留我們活的。我們當初沒有援助馬兆元,就已經對不住我們的教民了,陝回被困,一定要支援,你們不要損我的『尼耶提』(決心),不能看着陝西成千成萬的男女老少穆民受困受餓。這樣我們就犯了罪,更不合乎穆聖的教導。」於是,馬化龍下令向陝回運去幾百石糧食。後來清軍大舉圍困金積堡,清軍將領威迫馬化龍將堡內的陝回頭目不論大小,一律交出。馬化龍始終不肯出賣陝回來保全自己。到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冬,馬化龍力竭勢窮,自赴清營,毅然向清軍將領表態:「以我一人之死,贖萬眾無罪之生。」他想以自己的早日被處決,使全堡民眾多保存些生命,以免同歸於盡,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馬化龍被凌遲處死,時年63歲。[1]

人物專題

參考資料

  1. 楊學林.哲赫忍耶:寧夏人民出版社,201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