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可·波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jpg
出生 公元1254年9月15日
威尼斯共和國
逝世 1324年1月8日或9日
威尼斯共和國
墓地 聖洛倫佐教堂San Lorenzo, Venice
職業 商人,探險家
知名於 《馬可·波羅遊記》
配偶 Donata Badoer
兒女 Fantina, Bellela and Moretta
父母 母親:Nicole Anna Defuseh
父親:Niccolò Polo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又譯馬可·孛羅馬哥·波羅馬哥孛羅是威尼斯共和國商人、旅行家及探險家,著有《馬可·波羅遊記》。

人物經歷

據《馬可·波羅遊記》,他曾隨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到過中國,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後,馬可·波羅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海戰中被俘,在監獄裡口述其旅行經歷《馬可·波羅遊記》(由其獄友魯斯蒂謙寫出)。他的遊記讓歐洲人得以了解中亞和中國,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但其關於中國的經歷的描寫,在中西方史學界尚存有一定爭議,而且爭議雙方都不能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來過或者未來過中國。  

東方之行

《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同時也是研究我國元朝歷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儘管馬可·波羅的遊記中存在有一些漏洞和謬誤,以至於有些人藉此草率地認為其口述的《馬可·波羅遊記》為純粹的杜撰,照《馬可·波羅遊記》根本到不了中國,但是不能否認這個傳奇人物及其作品在史學界、文學界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中所產生的積極意義。

《馬可·波羅遊記》是歐洲人撰寫的第一部詳盡描繪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遊記。16世紀,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學家賴麥錫(Ramusio)說,馬可·波羅在1299年寫完《遊記》,「幾個月後,這部書已在意大利境內隨處可見」。在1324年馬可·波羅逝世前,《馬可·波羅遊記》已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廣為流傳。現存的《馬可·波羅遊記》有119種各種文字的版本。在把中國文化藝術傳播到歐洲這一方面,《馬可·波羅遊記》具有重要意義。西方研究馬可·波羅的學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認為,馬可·波羅的遊記「不是一部單純的遊記,而是啟蒙式作品,對於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異于振聾發聵,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導致了歐洲人文的廣泛復興。[1]

元朝時,中外交往很頻繁,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華,居住了十幾年。《馬可·波羅行紀》 的主要內容是關於馬可·波羅在中國的旅遊紀實,兼及途徑西亞、中亞和東南亞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全書以紀實的手法,記述了他在中國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見聞,記載了元初的政事、戰爭、宮廷秘聞、節日,遊獵等等,尤其詳細記述了元大都的經濟文化民情風俗,以及西安、開封、南京、鎮江、揚州、蘇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榮景況。它第一次較全面地向歐洲人介紹了發達的中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將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國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貢獻

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及其遊記,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被認為是神話,被當作「天方夜譚」。但《馬可·波羅遊記》卻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打破了傳統思想的束縛,以及「天圓地方」說;同時《馬可·波羅遊記》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意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伽馬、鄂本篤,英國的卡勃特、安東尼·詹金森和約翰遜、馬丁·羅比歇等眾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讀了《馬可·波羅遊記》以後,紛紛東來,尋訪中國,打破了中世紀西方神權統治的禁錮,大大促進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說,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遊記》給歐洲開闢了一個新時代。[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