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駱玉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駱玉笙
出生 1914.8.31
別名 小彩舞
知名作品 《四世同堂》
《重整河山待後生》
劍閣聞鈴

駱玉笙(1914.8.31—2002.5.5),藝名小彩舞,她在70餘年的京韻大鼓藝術生涯中,研習繼承前輩的藝術成就,博採眾家之長,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創立了以字正腔圓、聲音甜美、委婉抒情、韻味醇厚為特色的「駱派」京韻,開拓了京韻大鼓藝術的新生面,達到了這一藝術形式的高峰[1];其代表曲目有《劍閣聞鈴》、《醜末寅初》、《紅梅閣》、《子期聽琴》、《和氏璧》及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主題歌《重整河山待後生》等;曾任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駱玉笙[2]

別名;小彩舞

國籍;中國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14年8月31日

逝世日期;2002年5月5日

職業;京韻大鼓演員

主要成就;"駱派"京韻大鼓的創建者

代表作品;《劍閣聞鈴》《醜末寅初》《重整河山待後生》[3]

師承;韓永祿

主要弟子;陸倚琴劉春愛

人生經歷

駱玉笙(1914年-2002年),藝名"小彩舞",她1914年出生在江南,自己根本不知道確切的出生地點。她剛剛6個月被送給江湖藝人天津人駱彩武做養女,"小彩舞"這個藝名最初就是這樣得來的。

駱玉笙從小就跟着養父母漂泊於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從4歲起她就開始配合養父演出雜耍。常常是駱彩武在變魔術的時候,把駱玉笙變出來,讓她給圍觀的人唱上一段二黃。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正是需要關心與呵護的時候,而駱玉笙卻已經在為衣食奔波了,有了傷心的事沒法對別人說,有了高興的事還是沒人聽,她只好用唱戲來寄託自己的喜怒哀樂。後來她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生活,總是無限感慨地說:"哎,我是唱着長大的。"

艱難的生活摔打出駱玉笙堅強的個性,奠定了她走向藝術高峰的基石。在上海的大世界,南京的夫子廟,漢口的大舞台,都留下了她演出的足跡。

1931年,在養父死後,17歲的駱玉笙正式演唱京韻大鼓,自17歲改唱京韻大鼓,1934年拜韓永祿為師,學劉(寶全)派大鼓曲目。

韓根據她的音色特點,為她設計獨特唱腔,使她後來獲"金嗓歌王"稱號。後兼采"少白(鳳鳴 )派"、"白(雲鵬)派"之長,形成"駱派"風格。早期以演唱悲曲見長。代表曲目有《劍閣聞鈴》、《紅梅閣》等。就這樣,繼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白鳳鳴之後的又一位名家--駱玉笙,從此出現在中國的曲藝界,並且在後來獨領風騷達半個多世紀。早期以演唱悲曲見長。代表曲目有《劍閣聞鈴》、《紅梅閣》等。解放前錄製有《紅梅閣》、《大西廂》等唱片。

解放後,1951年參加天津曲藝團,不再稱藝名,改用本名駱玉笙。唱段以聲情激越、昂揚向上著稱,演唱的新編革命題材曲目《黃繼光》、《光榮的航程》等獲得讚譽。文革期間她沒有放棄自己對藝術的信念,1971年改任教學工作。文革後重登曲壇,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由於文革期間她沒有放棄對曲藝事業的追求,堅持練功,使得花甲之年重登舞台的駱玉笙仍然保持着自己充沛的舞台活力,1980年,津門曲薈時隔18年後再度拉開帷幕,這是一次天津曲藝界的盛會,名家雲集,在次演出活動中,她演唱了《子期聽琴》、《祭晴雯》等曲目,此後,歷屆津門曲薈也都能看到駱玉笙登場。1982年參加了京津兩地曲藝界紀念鼓王劉寶全先生逝世40周年的京韻大鼓專場,與孫書筠閻秋霞等名家聯袂登台,演唱了經典的曲目《紅梅閣》、《和氏璧》。1984年她參加了電影《北京故事》的錄製,在電影中的現場演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見左圖)。同年,攜弟子成功舉辦了一次"駱派京韻大鼓專場",自此,駱派的影響力日漸盛大。

1985年,電視劇《四世同堂》攝製組以及著名作曲家雷振邦雷蕾父女邀請駱玉笙為其錄製片頭曲《重整河山待後生》,一經播出,大獲成功,從此駱玉笙的名字響徹華夏大地,此時,駱玉笙已經年過古稀。

1993年第八屆津門曲薈,駱玉笙以80高齡演唱《擊鼓罵曹》,高難度的擊鼓動作依然完成得堪稱完美,成為一段佳話。

80年代末以後的駱玉笙,由於年齡的關係,登台的機會已經不多,演唱也以小段為主,但每每登台,熱情的觀眾便如趨之若鶩一般,可見駱玉笙三個字對曲藝觀眾的意義之大。

2002年5月5日,這位藝術大師因呼吸系統衰竭在天津辭世,享年89歲,她在寂靜中離開親人,離開她熱愛的文藝舞台和觀眾。駱玉笙曾任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她爐火純青的藝術,在當今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獨占一席,被中國人民和海外炎黃子孫譽為"國寶"。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丁關根、溫家寶等領導同志分別以不同方式對駱玉笙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她的親屬表示親切慰問。[1]

2014年8月31日是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駱玉笙100周年誕辰。

藝術特色

她演唱的《劍閣聞鈴》,那低回婉轉的腔調,如泣如訴,使人如醉如痴似的, 當唱到"我的妃子呀……",那份真摯深厚之感情, 一下子爆發出來,令人迴腸盪氣。

濃郁的抒情色彩使《劍閣聞鈴》明顯地不同於其他流派,當之無愧的成為了駱派最著名的唱段。在駱玉笙之前的京韻大鼓,特別是劉派的曲目,大多以敷演故事為主,而《劍閣聞鈴》卻以抒情為主,用哀婉淒涼的曲調,極力渲染秋風秋雨中行宮的蕭條寂寞,駱玉笙基於對唱詞的反覆品味,運用嫻熟的演唱技巧,細膩勾畫出唐明皇撫今追昔,悔、愧、怨、恨交織的複雜心情。使人聽後如飲醇醪,不覺醉入其中,堪稱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這段節目她自40年代起演唱,50年始終不衰,並以此獲得金唱片獎。

駱玉笙也是一位優秀的曲藝改革家,她與她的弦師共同研究,在少白派的《擊鼓罵曹》的基礎上改單鍵擊書鼓為雙鍵擊花盆鼓,可看性大大提升,後來成為了她的代表作品之一。

藝術傳承

駱玉笙致力於京韻大鼓藝術的傳播,陸倚琴(1934-)、劉春愛(1949-)二人為其影響力最大的兩位弟子。晚年又收著名電影術表演藝術家王鐵成、京劇演員李夢熊、評戲演員王冠麗、台灣學生李紅為弟子,以圖把博大精深的曲藝藝術播撒的更加廣闊的空間。

駱派京韻大鼓的獨立派別地位自80年代得到承認以來,已經成為了京津鼓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駱派與劉派、白派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駱派弟子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喜愛駱派京韻大鼓的愛好者,尤其是青年人非常多,為這種曲藝形式的未來構築了美好的明天。

駱派京韻大鼓在天津的曲藝演出市場占據着重要的地位,演員眾多,除了著名國家一級演員陸倚琴和劉春愛之外,比較有名還有天津市曲藝團的馮欣蕊、李響,北京市曲藝團的李想等。業餘演員有李光榮、周玉蘭、魏俊英、李鳳霞等。在眾多演員們的努力鑽研下,駱派京韻大鼓演出的曲目除了駱玉笙晚年常演的幾個節目之外,早年的經典曲目《七星燈》、《汜水關》、《黛玉焚稿》、《大西廂》、《哭黛玉》等節目再舞台重新恢復上演。

主要作品

代表作:京韻大鼓《劍閣聞鈴》、《醜末寅初》及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主題曲《重整山河待後生》。其中《劍閣聞鈴》是駱派京韻大鼓的最具特色代表作,60年代曾被拍攝成電影。

《劍閣聞鈴》(演唱了多半個世紀,如今已成為一代絕唱)、《紅梅閣》(哀婉曲折的行腔,時而深沉,時而激越,動人心弦)、《子期聽琴》、《伯牙摔琴》、《擊鼓罵曹》[4]、《和氏璧》、《祭晴雯》、《醜末寅初》、電視劇《四世同堂》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

早年曾上演過《七星燈》、《汜水關》、《關黃對刀》、《馬失前蹄》、《戰長沙》、《義釋黃忠》、《南陽關》、《古城會》、《草船借箭》、《刺湯勤》、《華容道》、《博望坡》、《百山圖》、《游武廟》、《徐母罵曹》、《白帝城》、《連環計》、《探晴雯》、《孟姜女》、《哭黛玉》、《黛玉焚稿》、《金定罵城》、《單刀會》、《哭祖廟》、《狸貓換太子》、《懷德別女》、《趙雲截江》、《大西廂》、《活捉三郎》、《坐樓殺惜》、《鬧江州》、《桃花莊》、《長坂坡》、《寧武關》等節目。自文革後,駱派作為獨立派別存在的地位受到廣泛承認,駱玉笙不在演唱以上早期的曲目,着力演唱派別風格差異明顯的曲目,並編演了很多旋律豐富音樂化性質更濃的小段,使得里駱派京韻大鼓在創新上走在了鼓曲藝術的前列,這些小段中,最成功了是《萬里春光》,至今仍在舞台傳唱。

憶奶奶

我的奶奶駱玉笙,一生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1914年,她被賣到上海「大世界」附近的駱家時,剛剛6個月大,尚在襁褓中的她,自然也就姓了駱。養父駱彩武,以變戲法、演雙簧、說相聲為生。1919年,奶奶隨養父到了漢口,9歲時,正式拜師學習京劇老生,取藝名「小彩舞」,1931年改學京韻大鼓。1934年,在南京「夫子廟」六朝居茶社,奶奶拜「三弦聖手」韓永祿為師,正式歸入了京韻大鼓這一行。1936年,在師父的鼓勵和幫助下,奶奶來到了北方曲藝的發祥地——天津

1936年夏,奶奶懷着既興奮又不安的心情,走進了這座嚮往已久的城市。在中原遊藝場(今百貨大樓三樓)的一曲《擊鼓罵曹》,得到了天津觀眾的認可,以後,在小梨園演出,一躍上了頭牌,並得了個「金嗓歌王」的美稱,「小彩舞」的名字迅速傳遍了天津衛,駱玉笙紅了!小梨園也火了,場場爆滿,人們競相爭睹「金嗓歌王」的風采。她還在國樂公司灌制了《博望坡》《紅梅閣》《醜末寅初》等唱片,在市面上公開發行。

同年,奶奶在法租界老西開教堂後的明德堡2號定居,從此,她就成了天津人。在天津這個曲藝之鄉,她不斷探索追求,百折不撓,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大膽突破,不斷超越自我,逐漸形成了京韻大鼓的「駱派」藝術,完成了代表曲目《劍閣聞鈴》的創作。

天津解放後,奶奶加入了「紅楓曲藝社」(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前身),1953年、1956年,奶奶兩次隨赴朝慰問團到了朝鮮前線。她親眼目睹了志願軍戰士的勇敢與艱苦,回國後,她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感受,演唱了《偉大戰士邱少雲》《英雄黃繼光》《飛奪瀘定橋》《過雪山》等,她的藝術生命從此獲得了新生!在演唱上,她根據故事情節的變化,自然形成了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雄渾豪邁、慷慨激昂的行腔,這與她解放前演唱的悲曲,在風格上有了明顯變化,最典型的作品是上世紀60年代創作的《光榮的航行》。

1978年到1997年,奶奶連任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79年10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她多年來的夙願,黨給予了她新的政治生命和藝術生命。1980年創作的《和氏璧》,是駱派藝術的巔峰之作,獲得了當年天津市魯迅藝術獎。1985年,奶奶擔任了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小彩舞高歌一曲動九州」,1985年,隨着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在全國熱播,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迅速在人群中傳唱。就連奶奶自己也沒想到,一個只有二三分鐘的小段,在觀眾中竟有這麼大的影響,而能夠得到眾多觀眾的愛護和支持,是一個演員最大的幸福和快樂,作為一個曲藝演員,她更是感到欣慰和自豪。可以說,從那時起,更多的人聽說了駱玉笙這個名字,才開始知道京韻大鼓這一北方傳統鼓曲藝術,當時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鼓曲熱潮,這曲《重整河山待後生》的產生,可算是為普及曲藝立了一大功!

奶奶的脾氣一直很耿直,甚至清高,無論是年輕時候,還是晚年,都是這樣。年輕時上台從沒笑過,面容冷若冰霜,黑衣素袍,不施脂粉,從不燙頭,只梳一根大辮子。直到晚年上台,也只是淡妝和極素雅的短衫或旗袍。晚年時,奶奶對觀眾以贈送花籃的形式給演員小費的風氣,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演員不是為藝術唱,只是為花籃而唱。為此,她還在一些大型會議上呼籲扭轉這種現象。1999年年底,奶奶舉辦了從藝80周年演出後,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學育人、培養下一代身上,先後培養了16名入室弟子,還傳藝給許多年輕的學生。

在各種履歷表的「籍貫」一欄中,奶奶每次都鄭重地填上「天津」二字。因為奶奶的養父是天津人,當年奶奶走紅在天津,所以在天津定居66年,她與天津城、天津人感情最深。從奶奶1936年來津,到2002年去世,一直沒有離開和平區。1936年,在老西開教堂後明德堡2號的一小三合院,一住就是35年。1971年,遷至睦南道安樂邨9號余門,1984年,搬到南京路雲峰樓,她的最後時光,是在岳陽道福泰溫泉公寓中度過的。

1992年父親去世後,照顧奶奶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肩上,當年奶奶所有的外地演出、開會,幾乎都是我陪伴左右。奶奶去世後,我開始整理她的藝術資料,將奶奶的檔案捐贈給了市檔案館,將資料捐贈給了市藝術研究所,因為奶奶不僅僅屬於我們這個家庭,她也屬於曲藝界,屬於社會,屬於人民,我願意也有責任將這些奉獻給熱愛駱派藝術的觀眾。作為後人,我雖然沒有繼承奶奶的藝術,但卻繼承了她愛國敬業的精神和樸實真誠的性格,更應為駱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盡心出力。[5]

獲獎時間

1. 1989年,駱玉笙以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獲得"建國40周年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一等獎"

2. 1989年10月12日,駱玉笙榮獲首屆金唱片獎中國唱片總公司為慶祝中國唱片出版事業40周年,在北京隆重舉行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共設2個獎項,88個單位和個人獲獎。

3. 1992年2月4日,駱玉笙參加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播出,演唱京韻大鼓《金門潮》 1992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

4. 1995年1月31日,駱玉笙參加1995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演唱京韻大鼓《賀新春》 1995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

任職榮譽

駱玉笙曾先後擔任天津人民廣播電台說唱團副團長、天津市曲藝團副團長。

1978年至1997年,連續4屆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985年當選為中國曲協主席(後任名譽主席)。

獲天津市特級勞動模範稱號、建國40周年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一等獎(重整河山待後生),1989年榮獲中國金唱片獎。

視頻

經典珍藏:駱玉笙京韻大鼓《重整河山待後生》

駱玉笙 《擊鼓罵曹》

80歲駱玉笙 1994春節戲曲晚會

參考資料

  1. 「金嗓歌王」駱玉笙(圖) 天津日報 樂,發布時間;2017-05-22 08:50:32
  2. 駱玉笙 搜狗百科;
  3. 經典珍藏:駱玉笙京韻大鼓《重整河山待後生》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7年07月26日發布
  4. 駱玉笙 《擊鼓罵曹》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5年01月02日
  5. 「金嗓歌王」駱玉笙(圖) 天津日報 樂,發布時間;2017-05-22 08: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