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目海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龍目海峽 |
本名 龍目海峽 外文名 Lombok Sela 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亞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洲 亞洲 長 度 80.5 km |
龍目海峽(Lombok Sela),印度尼西亞龍目島與巴厘島之間的重要水道,北接巴厘海,南通印度洋。它是因地殼斷裂下沉而形成的,因而水道幽深、岸壁陡峭。南北長80.5公里,水深1200米以上,最深處達1306米,由于海流的強烈侵蝕沖刷,龍目海峽仍在繼續加深加寬。龍目海峽不僅在進行海上交通運輸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軍事戰略上亦有重大價值。 [1]
簡介
印度尼西亞龍目島與巴厘島之間的重要水道,北接巴厘海,南通印度洋。
龍目海峽(Lombok Sela)位於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巴厘島和龍目島之間(東經115度50分,南緯8度30分),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海上交通要衝,為世界性的海運走廊,戰略地位重要。南北長80.5千米,南口寬65千米,北口寬35千米。北深南淺,大部水深逾1200米,最深1306米,無暗礁。沙礫底。北接巴厘海,南通印度洋。它是因地殼斷裂下沉而形成的,因而水道幽深、岸壁陡峭。
龍目海峽不僅是印度尼西亞群島之間的紐帶,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海上航運的重要通道。龍目海峽為印尼各海峽中最安全的天然航道。許多來往於波斯灣與東南亞、日本之間的巨型船隻,從馬六甲海峽不能通過時,均取道於此南下印度洋,或再經望加錫海峽北上。龍目海峽由此成為世界性的海運門戶,其戰略地位與日俱增。馬六甲海峽確實很繁忙,每年有9萬艘船隻從那裡通過。馬六甲海峽是天然海峽,西北口寬370公里,最窄的東南口寬37公里,分布着數條航道,每條航道寬十幾米。此外,由於受水深的影響,20萬噸的輪船要通過輔助設施才能勉強通過。20萬噸以上的輪船均要繞道印度尼西亞的龍目海峽和巽他海峽。因此,可見龍目海峽在經濟中的重要性。
軍事作用
橫亘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印度尼西亞群島由13667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星羅棋布的島嶼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望加錫海峽、龍目海峽和巽他海峽,這三條海峽是穿越印度尼西亞群島,溝通兩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龍目海峽位於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巴厘島和龍目島之間,北接巴厘海,南通印度洋。它是因地殼斷裂下沉而形成的,因而水道幽深、岸壁陡峭。南北長80.5公里,水深1200米以上,最深處達1306米,無暗礁。由于海流的強烈侵蝕沖刷,龍目海峽仍在繼續加深加寬。上述自然條件使龍目海峽成為印度尼西亞群島各海峽中最安全的水道,它可通行載重20萬噸以上的大型船隻。它不僅是印度尼西亞群島之間的紐帶,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海上航運的重要通道。特別是由於通過馬六甲海峽的大型油船和艦艇越來越擁擠,加上沉船、流沙、淤泥經常使航道改變,很多大型船隻無法通過,而且日益猖獗的海盜活動也給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因此,許多船隻特別是超級巨型油船更願意經由龍目海峽。龍目海峽由此成為世界性的海運門戶,其戰略地位與日俱增。
望加錫海峽、龍目海峽和巽他海峽不僅在進行海上交通運輸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海軍利用該海峽進行南北機動和兩洋兵力互相支援亦有重大價值。因此,它們始終是各國激烈爭奪與控制的海上要道。
海峽周邊
龍目海峽兩岸多為山地。東岸岸線較曲折,附近多鳥礁,南、北部多陡峭岩岸,中部為低平海灘。西岸岸線較平直,北部陡峻,南部南端陡峭岩岸外,較低平。沿岸有安佩南、伯努阿等重要港口和登巴薩(巴塘)空軍基地。王白尼達島與海峽北口東側的特拉萬廿島為共扼海峽之要地。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約26~29℃。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水溫26~29℃。鹽度33.5~34.5%。。透明度30~50米。潮汐屬半日潮,漲潮流為北流,落潮流為南流。大潮時,表層流速達11.7~13.6省。沿岸產稻穀、甘蔗、咖啡及熱帶林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