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isley讨论 | 贡献2021年6月2日 (三) 15:23的版本 棲地&習性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鹀
Little Bunting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flickr
Hiyashi Haka 拍摄

基本资料

学名     Emberiza pusilla

目/科/属  雀形/鹀/鹀

迁徏状态   冬候鸟/台湾

普遍性    稀有

体长/体重  12-14cm/12-19g

小鹀,同属最小型鸟,雌雄相似。虹膜暗褐色。喙灰褐、上嘴峰及先端黑褐色。脚肉褐色。

  • 雄鸟:繁殖期
  1. 有白眼圈,头顶、脸、颏及喉上半部红褐色。耳羽后缘有一小块白斑,外缘及颚线黑色。头侧线粗而黑。
  2. 背灰栗褐色具黑色纵纹。翼黑褐色具红褐色羽缘,有2条淡色翼带。  
  3. 腹面灰白,胸、胁有黑色纵纹。
  4. 尾羽黑褐、外侧尾羽有白色楔形斑。
  • 雌鸟似雄鸟,但脸及剧头上之红褐色较淡,喉无红褐色,眉线较明显。头侧线呈黑褐色。
  • 1龄冬羽似雌鸟,但脸及头上红褐色更淡,喉较白。

栖地&习性

开阔荒草地、休耕农田至山区林缘、草生山坡。

性胆怯,少至空旷处活动,受到干扰时即隐入附近草丛中。迁徙期集结大群活动。也会与其他鹀类混群。

主要在地面觅食,繁殖期间的饮食包括种子和无脊椎动物。记录的物品包括may(Ephemeroptera),石蝇(Plecoptera),虫子。[1]

繁殖期

繁殖季节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在六月和七月初之间,有些在八月仍然筑巢。单亲。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

鸣声

短促轻“啧"音。度冬期安静无声。

外观相似性

鹀科的鸟除了少数几种颜色特别鲜艳外,其他的种类并不好辨识鹀科就如同雀科、文鸟科一般以植物种籽为主食,小鹀羽色和麻雀相似,长途拔涉到台湾后通常是努力加餐饭补充体力,不然平时鹀科是不太容易接近的。学名:Emberiza pusilla。[2]

赤胸鹀体型较大,头上至后颈灰色具黑细纵纹,耳羽栗红,外缘无黑色。雄鸟有明显黑栗双色胸带。

麻雀体型较大,嘴也较大,脸颊白带明显黑色斑块,颏及喉黑,后颈有完整白颈圈。

分布

北欧北部和西伯利亚广泛分布,冬季多数在南亚。 东北挪威,北瑞典(稀有),北芬兰和北俄罗斯E横跨西伯利亚俄罗斯远东到太平洋鄂霍次克海;还有中国东北,也可能是蒙古。从东北印度北部次大陆到北部和北部缅甸泰国北部,印度支那北部,中国南部(长江三角洲)和台湾的冬季。[3]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小鹀 Emberiza pusilla (Little Bunting) 21/11/2017
小鹀

参考文献

  1. little Bunting,hbw.com
  2. little Bunting,alder-birds.blogspot.com
  3. little Bunting,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