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田余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Hxg123讨论 | 贡献2019年2月6日 (三) 18:32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田余庆
出生 1924年2月11日
陕西省南郑县
逝世 2014年12月25日
国籍 中国
教育程度 北京大学史学系
职业 历史学家
知名作品 东晋门阀政治》
《秦汉魏晋史探微》
《拓跋史探》

田余庆(1924年2月11日-2014年12月25日 ),湖南省湘阴县人,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1950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先后于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政治系(昆明)肄业,1950年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田余庆先生早年从事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研究工作,曾与金毓黻合编《太平天国史料》,并参加编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后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侧重秦汉史与魏晋南北朝史,参加编著的大学教科书《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获国家教委特等奖。他担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术人才。

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代表作有《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

人物简介

先后于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政治系(昆明)肄业,

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教授、历史系主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1985~198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学。专于中国古代史,对魏晋南北朝政治史尤有研究。

田余庆先生早年从事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研究工作,曾与金毓黻合编《太平天国史料》,并参加编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后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侧重秦汉史与魏晋南北朝史,参加编著的大学教科书《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获国家教委特等奖。他担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术人才。

2014年12月25日,北京大学历史系发布讣告,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田余庆于12月25日凌晨6时09分去世,享年90岁。12月26日,北大历史系将设灵堂供师生追思,田余庆先生的告别仪式于12月27日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个人论著

著作与教材

  • 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1年第2版,1996年第三版,2005年第四版,2012年5月第五版。
  • 拓跋史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3月;修订本2011年1月。

主要论文

  • 关于拓跋猗卢残碑及题记二则--兼释残碑出土地点之疑,《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1辑
  • 关于"猗卢之碑"残石拓片,《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
  • 文献所见代北东部若干拓跋史迹的探讨,《燕京学报》新十三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代歌、代纪与北魏国史,《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

  • 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魏书·序纪》有关史实解析,《中国史研究》2000
  • 关于子贵母死制度研究的构思问题,《学林春秋》二编上卷(朝华出版社,1999)
  • 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变,《国学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贺兰部落离散问题--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一,《[[历史研究]》1997年第2期
  • 东三郡与蜀魏历史,《国学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 蜀史四题--蜀国新旧纠葛的历史追溯,《文史》第三十五辑(1992)
  • 暨艳案及相关问题,《中国文化》第四期(香港,1991)
  • 消除"代沟",共同前进--《文史哲》笔谈,《文史哲》1987年第1期
  • 古运河开发中所见的一个问题,《运河访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 论轮台诏,《历史研究》1985年第1期
  • 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
  • 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3期
  • 诸葛亮《与兄瑾论白帝兵书》辨误,《文史》第十四辑(1982)
  • 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1)
  • 曹袁斗争与世家大族,《历史研究》1974年第1期
  • 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光明日报》1959年4月9日,又1960年三联书店出版《曹操论集》

学术参与

任职情况

  • 国家古籍小组成员
  • 走马楼吴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 儒藏(北大)编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 若干学会顾问、刊物编委会委员或顾问、基金评议会成员
  • 2007年,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审定委员会委员

学术会议参加

  • 2002年魏晋南北朝史学年会(大同)
  • 历史学科重大理论问题讨论会(敦煌)
  • 21世纪中国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昆明)等
  • 2008年5月,北朝都城与历史文化学术会议(大同、朔州)
  • 2007-08,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审定多次会议(北京)

学术成就

田余庆的主要学术成就在秦汉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史研究方面。他治学严谨精密,视野开阔,研究方法独具特色。他强调传统史料考证与科学分析的细致结合,特别注重揭示纷纭史实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意义。他能在翔实考证的基础上,以小见大,提出独到的史学见解,从而勾勒出一代政治变迁的重大线索,把握其关键,解决一些比较重大的历史问题。所著论文多创新之见,发人之所未发。其力作《东晋门阀政治》通过对东晋王、马关系形成的复杂过程,郗鉴的独特作用,诸士族门阀的发展和彼此替代,北府兵始末,流民问题,诸桓与司马皇权的关系,太原王氏的政治作用、代表次等士族的各种政治力量的消长升沉等关键问题的考析,对中国中古士族政治的内涵和演变提出了系统的论证和新解,其分析方法和结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学术风格与独到史识,受到了高度评价。另撰有《说"张楚"》、《论轮台诏》、《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等二十余篇论文。

人物评价

祝总斌教授评价:"一部史学著作不但需要有宏观方面的理论概括和创造性见解,而且需要有微观方面的严谨处理和史料的细致考订和巧妙运用。前者欠缺,后者便易流于饾饤、繁琐;后者单薄,前者又会失之空洞、缺乏说服力"。田先生的研究是"两者有机结合的一个典范。"其文章很少应景之作、急就之章,篇篇精粹可读,[1]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宪实在微博中评价:"田先生治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是公认最有成绩的历史学家。当年唐长孺先生去世的时候,周一良与田余庆先生撰联认为唐先生是陈寅恪之后最有成绩的史学家。周先生已经去世多年,现在田先生也走了。一代史学风流,如此逝去。哀恸,哀恸。"[2]

获奖情况

获奖书籍 获奖内容
《东晋门阀政治》 1990年"光明杯"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1991年第三届北京大学科学研究著作一等奖
1991年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优秀奖
1992年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特等奖
1994年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1994年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2011年"思勉原创奖"
《拓跋史探》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
《中国史纲要》(合著) 第一届国家教委高校教材特等奖

文献参考

  1. 这一点在学界颇有口碑。
  2. 田余庆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