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 |
柴可夫斯基大賽(俄語: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конкурс имени П. И. Чайковского)是世界知名的古典音樂大賽,和肖邦音樂大賽,伊麗莎白女王音樂比賽並稱為世界最權威的頂級三大古典音樂賽事。是為了紀念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而設立,每四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大廳舉辦一次,第一屆比賽始於1958年。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在俄羅斯乃至世界都聲望極高,是各國音樂家之間展示其才華的最高世界級平台之一。
簡介
剛成立時,大賽只分鋼琴組與小提琴組,後來於1962年第二屆比賽時加入大提琴組,再於 1966 年第三屆時進一步新增聲樂組,此後便一直保持同樣的分組,並未再有任何增添。柴科夫斯基大賽的委員會是由知名俄國音樂家所組成,管理則是由俄羅斯國立音樂會公司(Russian State Concert Company)負責。至於評審則遴選自世界各地的音樂人,包括著名的演奏家、音樂學者教授、指揮以及之前的大賽得獎者,由他們負責評判參賽者的表現,並選出得獎者。每屆比賽都於當年六月舉行,為三階段的淘汰賽。目前大賽共頒發 26 個獎項,其中每個器樂獨奏項目各六個獎,聲樂部分則男女各四個獎。不過實際頒發的數目可能會少於 26 個,因為有時金牌會從缺,有時也可能由多人共享獎項。至於在早期的大賽中,最多只會頒發八個獎項。
評價
1958:克萊本(Van Cliburn)1962: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與奧格東(John Ogdon)同獲金牌1966:索科洛夫(Grigory Sokolov)1970:克萊涅夫(Vladimir Krainev)與里爾(John Lill)同獲金牌1974:加佛里洛夫(Andrei Gavrilov)1978: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Mikhail Pletnev)1982:金牌從缺,銀牌由唐納修(Peter Donohoe)與奧夫欽尼科夫(Vladimir Ovchinnikov)同獲1986:道格拉斯(Barry Douglas)1990:貝瑞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1994:金牌從缺,銀牌由盧岡斯基(Nikolai Lugansky)獲得1998:馬祖耶夫(Denis Matsuev)2002:上原彩子(Ayako Uehara)2007:金牌從缺,銀牌由 Kultyshev Miroslav 獲得[1]
參考文獻
- ↑ 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