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精神」光耀千秋-觀看電視劇(火紅年華)有感(蘆長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線精神」光耀千秋-觀看電視劇(火紅年華)有感》是中國當代作家蘆長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三線精神」光耀千秋-觀看電視劇(火紅年華)有感
——觀看電視劇《火紅年華》有感
從9月25日起,32集工業史詩電視劇《火紅年華》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熱播,電視劇以國家「三線建設」為背景,以十九冶、攀鋼、攀煤等位於四川攀枝花的著名三線工業企業為故事原型,全景式展現了當年一大批意氣風發的建設者克服重重困難,燃燒自己的火紅年華,在攀西大裂谷建設新興工業城市的感人故事。我不是一個喜歡追劇的人,但從9月25日到10月16日這段日子裡,我每天都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每集的《火紅年華》,生怕錯過一集。我已經深深的被這部電視劇所吸引。1971年8歲的我隨父母來到攀枝花,成了攀枝花的第二代建設者。這部感人而親切電視劇,喚起了我當年心中那段真摯的回憶。也使我對劇中人物那種對祖國忠誠奉獻的高尚情懷和艱苦奮鬥的精神油然肅敬,感受至深。
《火紅年華》熱播期間,就在我市各地掀起了熱議。曾經的三線建設者們,每天急切地守在電視前期待劇集的開播。他們為劇中「川南鋼鐵」火熱的畫面激動不已,因為看到記憶中熟悉的勞動場景而感動落淚。一架架起重機、一卷捲圖紙,貼着「艱苦奮鬥」大字的工棚,瞬間讓觀眾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青年們被分配到席棚子中居住,用金沙江中的冷水洗澡,點着煤油燈研修資料。這些畫面直擊老一輩三線人的內心,將人們帶回那段青春歲月。「我們願意干,不管幹什麼,我們都是為了川南鋼鐵添磚加瓦。」一群初出校園的年輕人在陳國民師傅的帶領下,和工人們一起展開大會戰,他們挖沙子、搬磚塊,沒有絲毫的怨言。滿滿一工地的人,沒有一個人脖子上的毛巾是乾淨的,這些樸素、平實的細節深深地打動了觀眾們的心在現實工業題材作品稀缺的當下,《火紅年華》為大家帶來了一部硬核與浪漫兼具的工業史詩。「三線精神」在劇中這些平凡而生動的建設者身上折射出的光輝,照耀了每一位觀眾,他們為祖國建設無私奉獻的赤誠之心,也深深感動了
電視劇真實還原了火熱的「三線建設」歷史場景,生動再現了「三線精神」。《火紅年華》里有着科學嚴謹工作態度的「天才工程師」夏方舟,堅信「實踐出真知」的老勞模陳國民,無私奉獻、一路呵護年輕人成長的優秀共產黨人趙殿楚、霍茂森……這些「平凡英雄」用行動書寫了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強大的精神力量,也讓觀眾覺得可信、可感。夏方舟、陳國民是千千萬萬年輕「三線人」的縮影,他們為了國家命運甘願奉獻、勇於拼搏,也用行動為觀眾帶來一次生動的愛國教育。
電視劇採取以點帶面的方式,聚焦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攀枝花三線建設,以一代人的青春、一座城市的誕生、一個國家的成長為角度,通過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全面展現三線建設那段崢嶸歲月,講述了廣大三線建設者感人的奮鬥歷程和他們的青春軌跡。
對於三線建設時期在攀枝花。當時的三線建設者們,在攀枝花用「不想爹不想媽,煉不出鋼鐵不回家」的英雄氣概,用「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奉獻精神。
我是攀枝花的第二代建設者,父親曾經參加三線建設工程寶鼎礦區的建設。每當提及這段往事,父親都十分自豪。我曾經也想寫寫三線建設者的故事。三線建設的年代雖然遠去,但是其奉獻祖國、艱苦創業、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精神品質,無論現在還是未來,依然都是寶貴的財富。觀看完全部《火紅年華》,我時時刻刻被一種信仰、一種力量感動着、激勵着。三線建設的英雄們,他們用忠誠與擔當,以不懼生死的勇氣和智慧,為歷史鐫刻下奮鬥者所向披靡的身姿,成為時代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每當一集結束後《火紅年華》片尾那首《愛在家國之間》歌曲響起的時候,我依稀感受到當年前輩的大三線情結。那仿佛是遙遠歲月的追憶,又仿佛是火紅歲月中的青春年華和今天依然存在的大三線精神,如今當嶄新一座鋼城呈現在世人面前,有誰會記得曾經有這麼一群人在這裡夜以繼日的工作!又有誰能體會到背井離鄉,遠離親人的艱苦生活!但我相信,對於他們,人生無悔,英雄無悔。
回顧了攀枝花人在「大三線」建設時期,響應國家號召,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戰天鬥地、開荒開耕,用攀枝花人頑強的毅力建起了一座現代化鋼城的光輝歷史;在「大三線」的火熱建設中,攀枝花廣大建設者戰天鬥地,赤誠奉獻。
往昔崢嶸歲月稠,不由讓人感慨萬千,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在攀枝花第三代建設者的手上,這是一種無上的光榮,更是一種使命!「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給新一代攀枝花人留下的優良傳統,願新一代攀枝花人,傳承弘揚「三線精神」的勇於開拓未來,讓攀枝花的明天更燦爛輝煌。[1]
作者簡介
蘆長福,長期從事宣傳工作,有100餘篇文學作品、3000多篇新聞作品,散見諸報刊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