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门”看柳(张道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拱门”看柳》是中国当代作家张道德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拱门”看柳
酷夏的日子里,高温迟迟不去,加之已连续多日无雨,大河的水最浅处已隐约露出河床来,鱼翔浅底,此时已是清晰可见。
太阳昨夜似乎并没休息,早早就在岸边等候,准备给那些早起晨练的人一个大大的笑脸,然而殊不知,热情过度反而不受欢迎,人们纷纷从大河西岸躲到东岸,因为,阳光暂时被岸边的高楼挡住,投下的是一片荫凉。我住在西岸,距东岸不过几十米远,然而我却不想从众而去东岸,我觉得这点热不算什么,反而以为,此刻流点汗,更是痛快之举,于是,总是傻傻地奔跑在太阳热辣的目光下。
其实,除了阳光外,伴你同行的还有岸边遮天蔽日的香樟、梧桐、白杨以及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树木。植物们恣意汪洋地装点着大河两岸,一团团、一簇簇,绿成一条线、汇成一片海,融入其中,不亦快哉!
当然,最让我不愿投奔东岸的原因,是这里的柳树世界。眼前的绿色已被垂柳垄断,一棵棵看似遒劲苍老的柳树,却枝繁叶茂,浓荫匝地,巍巍然立于岸边;其支干却伸出数条柔柔弱弱的枝来,既旁逸斜出,亦曲折蜿蜒,似游龙穿行,横跨路面,那万千柳丝一律探腰向水,与树干精巧地构筑了一道道弯弯的拱门。
这些“拱门”,都是柳树数年如一日的自然修炼而得,没有丝毫的人工打造痕迹。跨过拱门即被绿茵围拢,犹如掀开一副门帘,满眼皆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的境界。那如丝如瀑的垂柳总会在不经意间拂过你的脸颊,荡过你的头顶,为你装点了一条长长的绿野通道。
我坚信柳树是春的使者。柳树不是迎春花,她开不出花来,却用自己的绿芽向大自然率先传递出早春的气息。诗圣杜甫在《腊日》里写道:“侵陵血色还萱草,漏世春光是柳条”,农谚也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说明柳树报春是早于其它绿植的。每一个春天的早晨,我都在见证着柳叶的成长,从黑紫色的柳枝上,慢慢鼓出一个个小包来,从小米粒逐渐长到蚕豆瓣那么饱满之时,终于在某个清晨鼓起勇气睁开眼睛,悄悄地打量着眼前的世界,茸茸的、脆脆的向着慵懒的天空伸出喜悦的双臂。仿佛,那一个冬天的能量积蓄,已经让她们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分享烂漫春光了。
我钦佩于柳树的活力无限。柳树的栽插条件很简单,可以沿着水岸扦插栽植,几年后,便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柳树了。也许柳树的主干没有梧桐、白杨那么修长,表皮纹路也不及樟树那样均匀细密。但每一棵成年柳树都显得有些饱经沧桑,似刀耕火种般疤痕累累,甚至还有些柳树的主干看似被掏空,凸现出很大一块的空心来,让你不得不怀疑其是否已油尽灯枯,然而它却在来年带给你一份惊喜,那铺展在天空中的每一根枝条依然生机勃勃,活力迸发,似乎那点伤痛根本不算什么。柳树的活力不仅在水边,即便是干旱的沙漠之地也能笑傲群树。在新疆伊利、阿克苏一带,至今还有很多三抱合围的大柳树,人称“左公柳”,那是晚清重臣左宗棠在远征西北时沿驿道所栽。清人杨昌浚写诗赞道:“大将筹边人未还,潇湘弟子遍天山。新栽柳树三千里,迎得春风度玉关。” 柳树的雄风,在孤烟大漠也能筑起驰骋千里的戍边大道。
我浅醉于柳树的摇曳多姿。岸边的垂柳独爱与水亲近,不惜弯曲了腰肢,一意向水,绝不回头。当万千柳枝探身下水之时,犹如少女将自己的披肩长发抛在水中,一任流水轻轻浣洗。琼瑶在《在水一方》中如此描述:“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与水无限亲昵的柳枝那少女般的青涩朦胧显露无疑。柳树的叶子细长,总是柔软地下垂,一阵风来,柳枝长袖起舞、摇曳多姿,哪怕热浪滚滚、洪水滔滔。白居易在《杨柳枝》一诗里写道“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信步林下漫道,那不尽的初春新柳婆娑轻扬、弱不胜风的姿态令你浅醉其中、不能自拔。
奔走的路上,酷暑炎热每天还会如此而至,幸有柳树为我们搭建了一道道绿荫“拱门”,使得我们顶上有柳枝婀娜,眼前有绿野芳踪,内心反而清凉一片,即便是大汗淋漓也是痛并快乐的。
“拱门”之内看柳,柳色青青,美不胜收;“拱门”之外看柳,碧透满目,柳暗花明。于是,奔走在酷暑之下,却也在收获着柳树芳华。恰如人生之路,苦中有乐,概莫如此。 [1]
作者简介
张道德,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人。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