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散文》四月第四周作品點評(高麗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方散文》四月第四周作品點評》是中國當代作家高麗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東方散文》四月第四周作品點評
盤點《東方散文》本周26篇作品,呈現出以下特點:
1、立足現實。 散文作家們均以「我」與另一個自己愉快、可信賴的對話方式,觸動着人性中柔軟、微妙的存在,昭顯着潛隱在現實表象之下的真實。他們以虔誠的感情描繪鄉情親情、書寫個人經歷、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及對現實生活的思考;不僅僅做到了生活的「再現」,而且做到了有創造性質的「發現」。那些睿智的哲思,生動的現實,淡淡的人生感傷,以及心靈內在律的優雅,讓人歆慕和敬仰。
2、乡土风俗。26篇作品,乡情居多,回忆居多,可见乡土题材的散文依然动人。作家们自小在乡村乡情的氛围里长大,离开故土后,依然有舍弃不了的情结,因而他们的回顾,总是那样深情无限,折射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情怀。
3、親情無限。親情散文依然是散文中的主項。每個人都在抒寫親情,但要寫出特色,也是難上加難。文學不等同於生活翻版,而是生活的再提煉,親情中的特質經過作家熔煉,方能成使人感悟至深的文章。
印響最深的有以下幾篇:
20號作品張寶傑老師的《人物二題》,以小人物形象見長,頗有馮驥才老師之韻。他選取新穎的視角,捕捉獨到的細節,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緻深入的描寫,將兩個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活靈活現呈現給讀者。尤其是結句,在點明人物特點的同時,也蘊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即使是明亮的憂鬱和美麗的嘆息,也將風骨隱在字裡行間,讓人在閱讀中覺出硬味來。
7号刘国林老师的《三丫的娘》,第三人称入手,不动声色的情感呈现了不同的画面,描述了一对母女间不同寻常的“爱恨”交织的故事。以素朴的语言直指生存真相,不遮蔽事物本质,不模糊灵魂视力。这样的文章是有痛感和力量的,其力量来自对现实的介入和发言。
16號作品耿永君老師的《當兵的日子》,24號作品尹衛巍老師的《遺落在峽谷深處的魅力青春》,均思路明晰,敘述見長。作者娓娓道來的文字里,觸碰着過去,撫摩着生活,單純樸素卻又有絢爛深邃的情感。他們以自己鮮活的經歷,獨到、深刻和廣闊的視角,審視並默默指證那些用心血掙扎着的結繩記事,刻下回憶、明朗、思索、留戀、自豪的情感。
22號陳玉霞的作品《姐的愛情》,樸實、醇厚、優美、靈動,散發着濃厚生活氣息和泥土清香,像冬日的陽光,能喚起內心深處的溫情。以姐姐的愛情為線,顯示了一種交界性的生存狀態和現實觀照視角,把對往事的記憶、朦朧的憧憬、及悲慘的命運,幻化成為一抹蒼涼,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儲存起來。
23號孫風山老師的《立夏 立夏》,集知識與情趣於一體,以歷史哲理、人文為背景,書寫着蘊含哲理的文化散文。跟隨他文字的腳步,我們在季節的路上,走過了又一程。 其他各位老師作品如馬君成的方言運用、丁尚明的巧妙結構、張毅敏的場景描寫、馮新生的語言張力,都值得我們學習。
當然,我們的散文寫作也有一些隱憂。比如跟風式的鄉土散文寫作應引以高度警惕,「村莊系列」「回憶系列」你寫我也寫,美感被模仿完全破壞。親情散文就每個寫作者而言,重複而缺少個性。個人小情小緒太多。文化散文沉溺於歷史資料,少見個人的心性關照。敘事散文小說性過強,抒情散文的虛假味道太濃。遊記散文總是強調過程,總怕講不清楚,有解說員之嫌。生活散文無序性,事無巨細,皆入籃中。
梁衡先生認為寫文章主要有兩個目的:為思想而寫,為美而寫。如何為一篇好散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之,多方積累,多方汲取,多方碰撞,堅持個性,應該是個體作家的發展方向,也是散文家的發展方向。
作為《東方散文》的編委,再次感謝憨仲老師的信任!向劉莉及各位編輯致敬!祝福我們這塊陣地上的老師朋友、兄弟姐妹們,創作豐收,多出精品,多出極品!
作者簡介
高麗君,陝西十大青年作家之一。重大題材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