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石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药大辞典》:石碱 |
基本信息
拼音注音 Shí Jiǎn
别名 花碱(《圣济总录》),碱(《本草衍义补遗》),灰碱(《纲目》),水碱(《本经逢原》),枧砂、干饼药(《疬科全书》)。
出处 《本草衍义补遗》
来源 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
化学成分 传统的石碱主要含碳酸钾、碳酸钠等无机物质,又含淀粉及蛋白质等。
性味 咸苦,温。
①《纲目》:"辛苦,温,微毒。"
②《医林纂要》:"辛涩,寒。"
注意 《本草经疏》:"作泄,胃薄者忌服。"
功能主治 软坚,消积,化痪,去翳。治积块,噎膈反胃,目翳,疣赘。
①《本草衍义补遗》:"去湿热,消痰,磨积块。"
②《纲目》:"杀齿虫,去目翳,治噎膈反胃。同石灰烂肌肉、溃痈疽瘰疬,去瘀血,点痣黡疣赘痔核。"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
复方 ①消积破气:石碱三钱,山查三两,阿魏五钱,半夏(皂荚水制过)一两。为末,以阿魏化醋煮糊丸服。(《摘元方》)
②治拳毛倒睫,用刀微划动,以药泥眼胞上,睫自起也:石碱一钱,石灰一钱。醋调涂之。(《摘元方》)
③治虫牙疼痛:花碱填孔内。(《儒门事亲》)
④治痣黡疣赘:花碱、矿灰,以小麦秆灰汁煎二味,令干,等分为末。以针刺破,水调点之,三日三上,须新台乃效。(《圣济总录》)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石碱
拼音注音 Shí Jiǎn
英文名 Alkali
出处 出自1.《本草衍义补遗》。
2.《纲目》: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
来源 药材基源: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kali
化学成分 传统的石碱主要含碳酸钾(K2CO3)、碳酸钠(Na2CO3)等无机物质,又含淀粉及蛋白质等。 归经 胃、大肠经、
性味 咸苦;辛苦;温;微毒;辛涩;寒
注意 《本草经疏》:作泄,胃薄者忌服。
功能主治 软坚;消积;化痰祛湿;去翳。主治积块;噎膈反胃;目翳;疣赘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碱乃软坚消积之物,食之使人泄泻,以其阴湿之性润下,软坚透肉,故于肠胃非宜。
2.《医林纂要》:碱治反胃噎膈,化火之徐,能除郁火,且辛润苦降也。然敛涩肠胃,反致停食。
3.《本草衍义补遗》:去湿热,消痰,磨积块。
4.《纲目》:杀齿虫,去目翳,治噎膈反胃。同石灰烂肌肉、溃痈疽瘰疬,去瘀血,点痣黡疣赘痔核。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