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八大王》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
原文
臨洮馮生[1],蓋貴介裔而凌夷矣[2]。有漁鱉者,負其債,不能償,得 鱉輒獻之。一日,獻巨鱉,額有白點。生以其狀異,放之。後自婿家歸,至 恆河之側[3]日已就昏,見一醉者,從二三僮,顛跛而至。遙見生,便問:「何 人?」生漫應:「行道者。」醉人怒曰:「寧無姓名,胡言行道者?」生馳 驅心急,置不答,徑過之。醉人益怒,捉袂使不得行,酒臭熏人。生更不耐, 然力解不能脫。問:「汝何名?」吃然而對曰[4]:「我南都舊今尹也[5]。 將何為?」生曰:「世間有此等令尹,辱寞世界矣[6]!幸是舊令尹;假新令 尹[7],將無途人耶?」醉人怒甚,勢將用武。生大言曰:「我馮某非受人撾 打者!」醉人聞之,變怒為歡,踉蹲下拜曰[8]:「是我恩主,唐突勿罪!」 起喚從人,先歸治具。
生辭之不得。握手行數里,見一小村。既入,則廊舍華好,似貴人家, 醉人酲稍解[9],生始詢其姓字。曰:「言之勿驚,我洮水八大王也。適西山 青童招飲,不覺過醉,有犯尊顏,實切愧驚。」生知其妖,以其情辭殷渥, 遂不畏怖。俄而設筵豐盛,促坐歡飲。八大王最豪,連舉數觥。生恐其復醉, 再作縈擾,偽醉求寢。八大王已喻其意,笑曰:「君得無畏我狂耶?但請勿 懼。凡醉人無行,謂隔夜不復記者,欺人耳。酒徒之不德,故犯者十之九。 仆雖不齒於份偶[10],顧未敢以無賴之行,施之長者[11],何遂見拒如此?」 生乃復坐,正容而諫曰:「既自知之,何勿改行?」八大王曰:「老夫為令 尹時,沉湎尤過於今日。自觸帝怒[12],謫歸島嶼[13],力返前轍者十餘年 矣。今老將就木[14],潦倒不能橫飛[15],故態復作,我自不解耳。茲敬聞 命矣。」
傾談間,遠鍾已動。八大王起,捉臂日:「相聚不久。蓄有一物,聊報 厚德。此不可以久佩,如願後,當見還也。」口中吐一小人,僅寸許。因以 爪掐生臂,痛苦膚裂;急以小人按捺其上,釋手已入革里[16],甲痕尚在, 而漫漫墳起,類痰核狀。驚問之,笑而不答。但曰:「君宜行矣。」送生出, 八大王自返。回顧村舍全渺,惟一巨鱉,蠢蠢入水而沒。錯愕久之,自念所 獲,必鱉寶也。由此目最明,凡有珠寶之處,黃泉下皆可見[17];即素所不 知之物,亦隨口而知其名。於寢室中,掘得藏鏹數百,用度煩充,後有貨故 宅者,生視其中有藏鏹無算,遂以重金購居之。由此與王公埒富矣[18]。火 齊木難之類皆蓄焉[19]。得一鏡,背有鳳紐,環水雲湘妃之圖,光射里余, 鬚眉皆可數。佳人一照,則影留其中,磨之不能滅也:若改妝重照,或更一 美人,則前影消矣。
時肅府第三公主絕美[20],雅慕其名。會主游崆峒[21],乃往伏山中, 伺其下輿,照之而歸,設置案頭。審視之,見美人在中,拈巾微笑,口欲言 而波欲動。喜而藏之。年余,為妻所泄,聞之肅府。王怒,收之[22]。追鏡 去,擬斬。生大賄中貴人[23],使言於王曰:「王如見赦,天下之至寶,不 難致也。不然,有死而已,於王誠無所益。」王欲籍其家而徒之[24]。三公 主曰:「彼已窺我,十死亦不足解此玷,不如嫁之。」王不許。公主閉戶不 食。妃子大憂,力言於王。王乃釋生囚,命中貴以意示生。生辭曰:「糟糠之妻不下堂[25],寧死不敢承命。王如聽臣自贖,傾家可也。」王怒,復逮 之。妃召生妻入宮,將鴆之。既見,妻以珊瑚鏡台納妃,詞意溫惻[26]。妃 悅之,使參公主[27]。公主亦悅之,訂為姊妹,轉使諭生。生告妻日:「王侯之女,不可以先後論嫡庶也[28]。」妻不聽,歸修聘幣納王邸,齎送者迨 千人[29]。珍石寶玉之屬,王家不能知其名。王大喜,釋生歸,以公主嬪30]。公主仍懷鏡歸。生一夕獨寢,夢八大王軒然入曰:「所贈之物,當見 還也。佩之若久,耗人精血,損人壽命。」生諾之,即留宴飲。八大王辭曰:「自聆藥石[31],戒杯中物,已三年矣。」乃以口齧生臂,痛極而醒。視之, 則核塊消矣。後此遂如常人。異史氏曰:「醒則猶人,而醉則猶鱉,此酒人 之大都也[32]。顧鱉雖日習於酒狂乎[33],而不敢忘恩,不敢無禮於長者, 鱉不過人遠哉?若夫己氏則醒不如人[34],而醉不如鱉矣。古人有龜鑑[35], 盍以為鱉鑒乎;乃作『酒人賦』。賦曰:『有一物焉,陶情適口;飲之則醺醺騰騰,厥名為「酒」。其名最多, 為功已久:以宴嘉賓,以速父舅[36],以促膝而為歡,以合卺而成偶[37]; 或以為「釣詩鈎」,又以為「掃愁帚[38]」。故曲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39];醉鄉深處,則愁人之逋逃藪[40]。糟丘之台既成,鴟夷之功不朽;齊臣遂能一石,學士亦稱五斗[41]。則酒固以人傳,而人或以酒丑[42]。若夫 落帽之孟嘉[43],荷鍤之伯倫[44],山公之倒其接歟[45],彭澤之漉以葛 巾[46]。酣眠乎美人之側也,或察其無心[47];儒首於墨汁之中也,自以為 有神[48]。並底臥乘船之士[49],槽邊縛珥玉之臣[50]。甚至效鱉因而玩世[51],亦猶非害物而不仁。至如雨宵雪夜,月旦花晨,風定塵短[52],客舊 妓新,履舄交錯[53],蘭麝香沉[54],細批薄抹,低唱淺斟[55];忽清商 兮一奏,則寂若兮無人[56]。雅謔則飛花粲齒,高吟則戛玉敲金[57]。總陶 然而大醉,亦魂清而夢真。果爾,即一朝一醉,當亦名教之所不嗔[58]。爾 乃嘈雜不韻[59],俚詞並進[60];坐起灌嘩,呶呶成陣[61]。涓滴忿爭, 勢將投刃;伸頸攢眉,引杯若鴆;傾瀋碎觥,拂燈滅燼[62]。綠醑葡萄,狼 藉不靳[63];病葉狂花,觴政所禁[64]。如此情懷,不如弗飲。又有酒隔咽 喉,間不盈寸;吶吶呢呢[65],猶譏主吝,坐不言行,飲復不任:酒客無品, 於斯為甚。甚有狂藥下,客氣粗;努石棱,磔鬡須;袒兩臂,躍雙趺[66]。 塵蒙蒙兮滿面,哇浪浪兮沾裾[67];口豬信兮亂吠[68],發蓬蓬兮若奴。其 吁地而呼天也,似李郎之嘔其肝臟[69],其揚下面擲足也,如蘇相之裂於牛 車[70]。舌底生蓮者[71],不能窮其狀;燈前取影者[72],不能為之圖。父 母前而受忤[73],妻子弱而難扶。或以父執之良友,無端而受罵於灌夫[74]。 婉言以警,倍益眩瞑[75]。此名「酒凶」,不可救拯。惟有一術,可以解酩[76]。厥術維何[77]?只須一挺[78]。摯其手足,與斬豕等。止困其臀[79], 勿傷其頂;捶至百餘,豁然頓醒。』」
翻譯
甘肅臨洮馮生,原是富貴人家的後代,後來家事衰敗。有一個以捉鱉為業的人,欠他的債務償還不起,打到鱉就獻給他抵債。一天,獻給他一隻個頭很大的鱉,額頂上有白點。馮生以為鱉的形狀不同一般,就把它放了。後來,他從女婿家回來,走到恆河的岸邊,天色已經黃昏,見到一個喝醉酒的人,跟着二三個僮僕,跌跌絆絆地走來。很遠見到馮生,就問:「什麼人?」馮生漫不經心地說:「走路的人。」喝醉酒的人生氣地說:「難道沒有姓名?胡說是走路的人!」馮生因趕路的心很急切,把他的問話放在一邊不回答,逕直走過去。喝醉酒的人更生氣,捉住馮生的衣袖不讓他走,一股酒臭氣熏人。馮生更不耐煩,然而用力拉也解脫不了,就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他好像說夢話似地說:「我是南京成都府過去的縣令,你要幹什麼?」馮生說:「世界上有這樣的縣令,沾污了世界!幸虧是舊縣令,假若是新縣令,還不殺光了走路的人嗎?」喝醉酒的人很憤怒,樣子要動武。馮生口氣很大地說:「我馮某並不是受人打的!」喝醉酒的人聽到,變憤怒為高興,踉踉蹌蹌地下拜說:「原來是我的救命恩人,冒犯了切勿怪罪!」從地下起來,呼喚隨從的人,先回去準備酒菜。馮生推辭,他不同意,握着馮生的手,走了好幾里路,來到一個小村落。走進院裡,見房廊屋舍都很華麗,好似貴人之家。醉人酒稍醒,馮生才詢問他的姓名。他說:「我說了你可切勿驚怪,我是洮水上的八大王。剛才在西山青童那裡飲酒,不覺喝醉了,對你有不恭之處,實在感到慚愧而又害怕。」馮生聽了,知道它是妖怪,因為他的話語殷勤實在,就不害怕了。
一會兒,就設了豐盛的宴席,與馮生親熱地喝起酒來。八大王飲酒最豪放,一連幹了好幾杯。馮生恐怕它再喝醉了,來打擾自已,就假裝已經喝醉,要求睡下。八大王明白他的意思,笑着說:「先生是不是怕我發狂啊?請您不要懼怕。凡是喝醉酒的人行為不端,並說自己隔一夜就不再記得,那是欺人的。飲酒的人無德,故意犯錯誤的十個中就有九個。我雖然不足以與你同輩相處,但還未敢以無賴的行為來對待您,為什麼這樣拒絕我呢?」馮生就又坐下,態度鄭重地勸諫說:「既然自已知道,為什麼不改正自己的行為?」八大王說:「老夫為縣令時,沉醉於飲酒,比今天尤甚。自從觸怒了天帝,被貶謫回歸到島嶼上,就盡力改正以前的行為,十多年了。現再我已經是快進棺材的人,潦倒不能飛黃騰達,所以舊毛病又犯了。我自已也說不清楚,現在特意聽您的指教。」傾心談話間,遠處的鐘聲已經響了。八大王起身捉住馮生的手臂說:「我們相聚時間不長了,我藏有一件東西,聊以報答您的厚德。這東西不可以長久佩戴,滿足自己心愿後,就當歸還我。」從口中吐出一個小人,僅僅有一寸高。八大王以指甲掐馮生的手臂,疼痛得如同皮膚裂開。八大王急忙把小人按捺在上邊,放開手,小人已經進入皮里,指甲的痕跡還在,而臂上慢慢地突起,好似一塊疙瘩的形狀。馮生驚奇地問他,他笑而不答,只說:「先生可以走了。」把馮生送出來,八大王自已返了回去。回頭看,村莊田舍全都不見,唯有一隻巨大的鱉,蠢笨地爬進水中。驚訝了很長時間,自己想,所得到的必定是「鱉寶」。
自這以後,他的眼特別明亮,凡是藏有珍珠寶貝的地方,即使在很深的地下,都可見到;即使平日所不認識的東西,也可隨口說出它的名字。在他睡覺的房間中,掘出埋藏在地下的數百串錢,他的生活用度已很充足。後來,有出賣一所舊宅子的,馮生看到它裡面藏有無數成串的錢,就用很多的錢購買來。從此與王公大臣同等富裕。家中奇珍異寶應有盡有。他還得到一面鏡子,背面有突起的鳳紐環兒和水雲湘妃的圖,它的光亮能照一里多,鬍鬚和眉毛都可數清楚。美麗的女人一照,影子就可留在裡面,磨也磨不掉。假若改換妝梳重照,或者再更換一位美人,前面所照的影兒就消失掉。當時,肅王府的三公主生長得絕世的美麗,馮生久已仰慕她的名字。正巧遇到三公主去游崆峒山,他就事先到山中藏下來,等待三公主下車時,就用鏡子照了她。回來後,把鏡子放置在書案上,細細察看。見到美人在鏡中,用手拈巾微笑,嘴好像要說話,眼波也像在流動,馮生高興地藏起來。
一年多後,這件事讓他妻子泄露出去,傳到肅王府。肅王大怒,把馮生捉起來,把鏡子追去,擬將馮生斬首。馮生賄賂宦官,請他們告訴肅王:「大王如果能赦免,天下的最值錢的寶貝不難弄到。若不然,只有死,而對王也沒有什麼益處。」肅王想抄他的家,把他遷到別的地方去。三公主說:「他已經偷看到我的容貌,即使死十次也解脫不了這種玷污,還不如嫁給他。」肅王不允許。三公主生氣,把自己關在房子裡不吃東西。肅王的妃子很憂愁,盡力說服肅王。肅王就釋放了馮生,命宦官把這個意思向馮生說明。馮生推辭說:「糟糠之妻不下堂,我寧願死掉,也不能從命。肅王如果准我自贖,即使傾家蕩產也可以。」肅王憤怒,又把馮生逮捕起來。王妃把馮生的妻子召進宮中,想把她用毒藥毒死,見到她,馮妻把一個珊瑚鏡台贈送給王妃,說話言語也很溫和動人。王妃喜歡她,讓她參見三公主。公主也喜歡她,兩人訂為姊妹,讓人轉告馮生。馮生告訴妻子說:「王侯的女兒,不可以用先來後到論定嫡與庶。」妻子不聽,回到家裡置備聘禮,送進王府。去送禮品的有千人,珍寶玉石之類,王家也不知道它的名字。肅王大喜,釋放馮生回家,把三公主嫁給他。三公主仍然攜帶着鏡子歸去。
馮生一天晚上獨自睡下,夢見八大王高大的身軀走進來,說:「所贈送的東西,應當還給我了。佩戴久了,耗費人的心血,折損人的壽命。」馮生答應了,留下八大王一起宴飲。八大王告辭說:「自從聆聽你的教誨,酒已經戒了三年。」就以口啃馮生的手臂,馮生痛得很厲害。醒來一看手臂,腫塊已經消失了。自此以後,馮生仍然和平常人一樣。
賞析
《八大王》敘述了臨洮馮生曾放生巨鱉,八大王感恩馮生,遂以鱉寶相贈,正是這個鱉寶改變了他的命運。它使馮生雙眼明亮,可察金銀珠寶埋藏之所,還可窺視王府三公主,結果被逼婚,幸好得到八大王相助,最終禍事化解。
這篇小說開篇以放生起筆。有個捉鱉的人欠了馮生的債不能償還。一天,捉鱉人獻給他一隻巨鱉,馮生見它形狀奇特就放了它。這樣的引子為下文的報恩情節埋下了伏筆。
動物報恩是古代小說一個源遠流長的主題。其方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給予恩人金錢,或者讓其滿足生子等願望,或為其化解災難。如《齊諧記》所記載的「蟻王報德」故事,《搜神記》所載「螻蛄神」故事。《聊齋志異》中這類故事很多,如《二班》、《毛大福》、《八大王》。另一種是精靈幻化為女子嫁給恩人,這種故事往往發展成人與異類的婚戀故事,比如《花姑子》、《小翠》、《西湖主》、《荷花三娘子》等。動物復仇的方式也不過是直接或間接地運用某些手法給仇
八人帶來災難,比如民間流傳的杜伯被周宣王冤殺,死後化作厲鬼復仇的故事, 大該故事在《墨子·明鬼》和《汲冢瑣語》有載。大意是宣王之妾女鳩欲私通杜 王伯,但杜伯不允,於是女鳩就誣告杜伯,於是周宣王冤殺之。三年後宣王出征 285時被杜伯的冤魂射殺。《聊齋志異》中精靈報復的故事也不少,如《雹神》、《九山王》、《蠍客》、《放蝶》等。果報故事的模式一般可歸納為:某人有意或無意中救助/傷害某精靈或其親屬——某天此人遇到災難——精靈幫助/報復此人。這篇小說沒有像《聊齋志異》其他報恩故事那樣直接讓動物的化身去報恩,而是讓馮生和八大王首先發生了個小小的誤會:一天,馮生從女婿家回來,走到恆河畔時,天色已近黃昏。這時,他見一個醉漢後面跟着兩三個隨從,正一顛一跛地走來。醉漢向他問話,馮生因為急着趕路,對他的話置之不理。結果觸怒了醉漢,兩人發生了衝突。結果不打不相識,八大王認出了馮生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馮生不僅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而且也十分有膽識。馮生知道八大王是妖怪,但感到他非常誠懇,也就不害怕了,接受了八大王的邀請,到他府邸走了一圈。更值得讚賞的是,面對王府的公主逼婚,馮生並不為所動,而是堅持「糟糠之妻不下堂」,對妻子可謂情深義重。
八大王原本是挑水的令尹,因貪杯中之物被人捉去,幸得馮生救助才得生還。他又是個莽漢,因沉湎於酒而「觸帝怒,謫歸島」。但是,他並不吸取教訓,仍然常常喝得酩酊大醉,而且喝醉了酒還常常闖禍,幸好他善於聽從別人的勸。[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