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既病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既病免》
原文
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不然,後失之矣。」使所忠往[2],而相如已死,家無書。問其妻,對曰:「長卿固未嘗有書也。 時時著書,人又取去,即空居。 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使者來求書,奏之。無他書。」其遺札書言封禪事,奏所忠。忠奏其書,天子異之。其書曰:
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歷撰列辟,以迄於秦[3]。率邇者踵武,逖聽者風聲[4]。紛綸葳蕤,堙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也。續《昭》、《夏》,崇號諡,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罔若淑而不昌,疇逆失而能存[5]?
軒轅之前,遐哉邈乎,其詳不可得聞也。五三六經載籍之傳,維見可觀也[6]。《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7]」。因斯以談,君莫盛於唐堯,臣莫賢於后稷。后稷創業於唐,公劉發跡於西戎,文王改制,爰周郅隆,大行越成[8],而後陵夷衰微,千載無聲[9],豈不善始善終哉! 然無異端,慎所由於前,謹遺教於後耳[10]。故軌跡夷易,易遵也;湛恩濛涌,易豐也;憲度著明,易則也;垂統理順,易繼也[11]。是以業隆於襁褓而崇冠於二後[12]。揆厥所元,終都攸卒,未有殊尤絕跡可考於今者也[13]。然猶躡梁父,登泰山,建顯號,施尊名。大漢之德,逢涌原泉,沕潏漫衍[14],旁魄四塞,雲尃霧散,上暢九垓,下泝八埏[15]。懷生之類沾濡浸潤,協氣橫流,武節飄逝,邇陝游原,迥闊泳沫[16],首惡湮沒,闇昧昭晰,昆蟲凱澤,回首面內[17]。然後囿騶虞之珍群,徼麋鹿之怪獸,䆃一莖六穗於庖,犧雙觡共抵之獸[18],獲周餘珍收龜於岐,招翠黃乘龍於沼[19]。鬼神接靈圉,賓於閒館。奇物譎詭,俶儻窮變[20]。欽哉,符瑞臻茲,猶以為薄,不敢道封禪。蓋周躍魚隕杭,休之以燎,微夫斯之為符也,以登介丘,不亦恧乎[21]! 進讓之道,其何爽與[22]?
段意
司馬相如終於寂寞病逝,留下一卷《封禪文》,表達了對大漢王朝「興必慮衰,安必思危」、「兢兢翼翼」以成聖德的不盡寄望。此節從古代封禪美談,論述到漢有德而辭讓,實已可行封禪大典。
注釋
[1]茂陵:漢武帝所修陵墓所在地,在今陝西興平縣。
[2]所忠:使者名。
[3]肇:始。昊穹:天地。撰:一作「選」,數。辟:君。
[4]率邇二句:近者循其足跡,遠者聽其風聲。
[5]紛綸:亂貌。葳蕤:繁盛,或曰委頓。《昭》:即《韶》,舜樂名。《夏》:當亦為古樂名。夏,大,疑指湯樂《大濩》。一說「昭,明。夏,大」。罔若淑而不昌:行順善者無不昌大。罔,無。若,順。淑,善。疇逆失而能存:為逆失者誰能久存。疇:誰。
[6]五:五帝。三:三王。維見可觀:經籍所載,善惡可觀。
[7]股肱(gong):大腿、手臂,喻大臣。
[8]后稷:周之先祖。公劉:后稷曾孫。爰:發語詞。郅(zhi):至,最。大行:大道。越:於是。
[9]千載無聲:千年後聲教乃絕。一說千年後無惡聲。
[10]異端:他故 。所由:所遵行的。謹:謹守。
[11]夷易:平易。湛恩濛涌:深恩廣大。易豐:易可豐厚。憲度:法度。則:效法。垂統理順:所垂之業其理至順。
[12]襁褓:指周成王,繼位時尚在幼年。崇冠:功德高過。二後:指文王、武王。
[13]揆:推度。元:始。終都攸卒:終至於所結束處。都,於。攸,所。卒,終。殊尤絕跡:超絕異常的功跡。考:校,比較。
[14]逢涌原泉:如烈火之升涌、源泉之奔流。逢,通「㷭」(烽),烽火。沕潏漫衍:盛大貌。
[15]旁魄:遍及。尃(fu):分布。暢:達。九垓:九重天。泝:流。八埏(yan):八方邊際。
[16]協氣:和氣。橫流:形容其多。武節:威武。飄逝:如飆風遠逝。邇:近。陝:狹。原:本。迥:遠。闊:廣。泳:浮。此二句以水喻德,近狹處可游其原,遠闊處可浮其沫。
[17]首惡句:始惡者均皆堙滅。闇昧句:暗昧者皆得王化而光明。凱澤:安樂。回首面內:回首革面而內向。
[18]囿:圍而養獸。徼:遮,攔截。䆃(dao):嘉禾。於庖:送往庖廚以供祭祀。觡(ge):角。抵:本。武王獲白麟雙角共一本,用以為祭祀之牲。
[19]餘珍:指周代所放生於沼池中之龜。收龜於岐:至漢代得之於岐山之旁。翠黃:乘黃,龍翼馬身,黃帝乘之仙去。乘龍:亦為馬。此句言招致翠黃、乘龍於池沼。
[20]俶儻窮變:卓然絕異、窮極物變。
[21]欽哉:敬佩、感嘆。符瑞:指王德所引發上天顯示的瑞徵、祥物。躍魚隕杭:指周武王伐紂時,有白魚躍入於舟中。休之以燎:作為休美之瑞燒以祭天。微夫:指此符瑞實在太微小了。介丘:大丘。恧(nǜ):慚愧。
[22]進:周得微小符瑞而封禪。讓:指漢武帝前期對封禪辭讓。爽:相差。[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