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孔子世家葉公問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史記·孔子世家葉公問政》
原文
葉公問政,孔子曰:「政在來遠附邇[2]。」他日,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孔子聞之,曰:「由,爾何不對曰『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去葉,反於蔡。長沮、桀溺耦而耕[3],孔子以為隱者,使子路問津焉[4]。長沮曰:「彼執輿者為誰[5]?」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然」。曰:「是知津矣[6]。」桀溺謂子路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與?」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7]?且與其從辟人之士[8],豈若從辟世之士哉[9]!」耰而不輟[10]。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11],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12]。子路以告,孔子曰:「隱者也。」復往,則亡[13]。
段意
記孔子往來蔡、葉之間的若干言論軼事。雖然其抱負長期不展,但仍不與隱者同流。
注釋
[1]葉(she):楚邑,今河南葉縣。
[2]來遠附邇:使遠方的人歸附,近處的人服貼。
[3]耦而耕:兩人並排拉犁耕田。
[4]問津:問渡口。
[5]執輿者:駕車的人。
[6]這句是譏諷的話,意謂孔子周遊列國,走的路多,應該認得渡口。
[7]誰以易之:有誰可以改變這種現狀呢?
[8]辟(避)人之士:指不同流合污的政治家,此即指孔子。
[9]辟(避)世之士:隱士。
[10]耰(you):農具,此作動詞用。
[11]蓧(tiao):草筐。
[12]植其杖而芸:把手杖插在一邊拔起草來。
[13]則亡:已經走了。[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