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在北题壁》——宋徽宗被囚五国城所作的七言绝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在北题壁

来自网络的图片

《在北题壁》——宋徽宗被囚五国城所作的七言绝句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底,金兵第二次南下,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攻破北宋都城汴京(河南开封),并且还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一干皇室成员,金帝于是下令废除徽、钦二帝,两位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帝,瞬间成为了庶人。第二年三月底,把两人押解到北方,从此北宋正式灭亡,历史上称为“靖康之变”和“靖康之难”。[1]

北宋原本很强盛,早期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平定了各方的势力,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所带来的战乱,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到了后期,由于不思进取,再加上宋徽宗赵佶没有任何的作为,以至于北方的金国迅速壮大,最终导致了北宋的覆灭,连自己都成为了俘虏。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无能,只懂得贪图享乐的帝王,这一点在《水浒传》中就有过明确的交代。

事实上宋徽宗很有才华,但是并不是治理国家的才能,而是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所以说并不是无能,而是不适合当皇帝,只适合做一个纯粹的文学家,或者是一位艺术家。

赵佶写得一手好字,还独创了“瘦金体”,可谓是独步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另外在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花鸟同样无人能出其右,对于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当然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否认,其词也是别具一格,其诗同样意境唯美,虽然不及苏轼和欧阳修等人,但是有一些作品文学价值很高。

一位皇帝原本是应该以国家为重,不应该只图享乐,或者在文学上付出太多的时间,可是赵佶就是那样的皇帝,这也从间接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剧;在被俘之后,赵佶一度心灰心冷,面对过往的岁月,让他悲痛万分,还写下了很多的作品,以此来表达内心的苦闷,大部分的作品都很伤感;尤其是处于弥留之际时,在墙壁上题写下的绝笔诗《在北题壁》,更是句句感人肺腑,道尽了一位帝王的无奈。

《在北题壁》

宋代:赵佶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从诗名中便是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由于被关押在了北方,再加上失去了自由,连生命也受到了威胁,这个时候的宋徽宗感慨万千。只能是通过文字来诉说那份悲痛之苦,还有对于现实的无奈。

全诗意境凄美,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处处充满了忧愁,由此可见当时的宋徽宗 自知无力回天,只能仰头叹息。诗歌大意是: 西北风呼呼地刮了一夜,把那扇破门摇动得不停地响;残旧简陋的旅馆里,我独自一人,对着微弱的灯光。回首故国,相隔千山万水;我放眼南望,一直看到云天尽处,也见不到一只大雁在飞翔。

作为一位天子而成为阶下囚,昔日的荣华富贵,转眼烟云,心中自然充满了感伤。这首诗写得凄切哀苦。首两句“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从诗中“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这样破败不堪的场面,我们很容易理解他会回忆起千门万户,美轮美奂的皇宫,一呼百应,炊金馔玉的生活,眼前境地越是恶劣,越能令人体会到他的苦闷。

后两句“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回首故国,恨无寄书人,包括了无数的对往事的困惑、迷恋及深切的悲慨。“三千里”极言其远,“目断天南”很具体地刻绘出自己满怀的愁怨。他想捎信说些什么呢?是希望故臣来解救,是向亲属们诉苦,还是对自己在位时荒淫无道酿成国变而忏悔,诗中没有明说,读者可以自己去揣测。

读赵佶这首绝句,很容易使人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都是皇帝被俘的悲叹。一首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写于被俘后,寄托亡国之痛,今昔之悲,上片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也是见景起兴,思念故国,与赵佶诗内容景物不同,中心意思完全一样。

另一首是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写亡国后一夜听雨睡不着,愁思纷至沓来,因以词表示哀怨。词云: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以曲折的笔墨表达自己的痛苦,正可用来注释赵佶写这首绝句时的种种感受。

宋徽宗是著名的书画家,诗词也写得不错,可惜他治国的本领远远比不上他文学艺术的素养,在位时任用奸邪,坐失江山。这首诗写得低沉凄迷,令人感动,但他的处境实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人同情。

无独有偶,大约过了一百五十年左右,赵佶的后代南宋恭帝赵㬎(xiǎn)也步上了他的祖宗的老路,被元人俘到大都;他也作了一首诗,怀念故国,悲伤凄黯,诗说: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借梅花写失国之恨。历史的巧合令人沉思,正合了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一句话: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