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孟子》一書是否為孟子本人親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孟子》一書是否為孟子本人親作?,中國文化故事。[1]

原圖鏈接《孟子》

故事內容 

《孟子》一書是儒家的「四書」之一,也是研究孟子思想最為重要的材料。而關於《孟子》一書的撰者,卻有不同的看法。


孟子最為敬重的人是孔子,或者說孟子十分崇拜孔子,他的一生出處進退也大致與孔子相似。孟子曾經遊歷諸侯,但他的「王道政治」主張也同樣無法推行。在政治上沒有前途的情況下,孟子只好仿效孔子,回到家鄉從事教育。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孟子「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所以東漢趙岐的《孟子題辭》說:「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於是退而論集所與高第弟子公孫丑、萬章之徒難疑答問,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書七篇。」


然而,唐朝韓愈卻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說:「孟軻之書,非軻自着。軻既沒,其徒萬章、公孫丑相與記軻言所言焉耳。」(《韓昌黎集》卷十四《答張籍書》)以後,宋代的晁公武,清朝的周廣業、崔述等人也認為《孟子》一書非孟子本人自着,理由是孟子所見諸侯皆稱諡、每章冠以「孟子曰」、七篇之中於孟子門人多以子稱之。而宋代的朱熹、清朝的閻若璩則認為:《孟子》七篇的文章風格基本一致,其中只記錄了孟子的言語和行動,沒有像《論語》那樣因成書於門人而記錄了孔子的音容笑貌。因此,《孟子》應為孟子本人自着,而萬章、公孫丑可能參與其事,並在孟子死後進行了序次編訂。這樣的解釋是有一定道理的。


今本《孟子》如《史記》所說有7篇,但東漢應劭在《風俗通·窮通篇》中卻說有11篇,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也說「《孟子》11篇」,趙岐遂以為《孟子》11篇有真偽之分。除了現存的7篇外,「又有外書四篇:《性善辨》《文說》《孝經》《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與『內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後世依仿而托也」。由於趙岐沒有作註解,《孟子》「外書」四篇後世人多棄而不用,最終便亡佚了。今存《孟子》有《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等7篇,每篇又分上、下篇,共14篇。記載了孟子的政治活動,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學說,是我們研究孟子的寶貴材料。

視頻 

《孟子》的智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