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春曲》唐朝·白居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1] 《殘春曲》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七言律詩。這首詩情感十分哀傷,通過對殘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的像殘春一樣無奈的心情。抒發自己的情懷。 作品名稱 殘春曲
創作年代 唐朝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作 者 白居易
作品原文編輯
《殘春曲》
禁苑①殘鶯三四聲,景遲風慢暮②春情。
日西無事牆陰下,閒踏宮花獨自行。
注釋譯文編輯
語句注釋
①禁苑:指帝王宮殿。
②暮:遲緩
白話譯文
一道高深的院牆,偶爾聽到幾聲殘鶯的叫聲,景也變得遲緩風也變得很慢是快去得春天的情景。日頭西斜站在一片牆陰下,閒來無事走在散在地的花的宮內獨自漫步。
文學鑑賞編輯
這首詩情感十分哀傷,通過對殘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的像殘春一樣無奈的心情。抒發自己的情懷。詩中描寫了舊日皇宮的頹敗景象。「殘鶯」指明破敗,「三四聲」以動寫靜,「暮春」更顯頹敗之景。「閒踏」「獨自行」更顯出無人宮苑的蕭條。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進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緝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相傳其詩作要老嫗聽懂為止。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有《白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