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洗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洗澡》是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88年12月首度出版。2014年8月,该小说续作《洗澡之后》出版面世。

该小说以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思想改造运动为背景,讲述了在建国之初至“三反”运动的时间跨度内众多知识分子的个人境遇与思想变化。作者通过政治运动的描写,呈现出知识分子的精神革命与精神探险,并审视与反思这场思想改造。

内容简介

北平解放初期,长年躲在角落的“北平国学专修社”改名为“文学研究社”后,一下热闹起来,各种人才纷至沓来,有解放后仍留在国内的,有从英美法俄归来投奔光明的,有作家,有解放区来的文艺干部,还有刚大学毕业的等等,不同目的,各怀心事,知识分子的种种心态、情状以及明争暗斗一一毕露无遗。

姚宓娴静深沉,聪颖有才华,本是名牌大学教授之女,因遭家庭变故,只能到图书馆做管理员。许彦成杜丽琳夫妇表面平安好和,实际上话不投机,没有感情。许彦成则和姚宓在借书、还书、整书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但很快“三反”,又称“洗澡”运动开始了,于是每个人不得不从自己的小圈子里出来,接受当众“洗澡”,又不免都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

创作背景

1951年,杨绛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全国举行“三反”运动。年底转为针对知识分子,那时又称作“脱裤子、割尾巴”,雅称“洗澡”。杨绛很少参加“三反”运动的会,有人提出意见,她称:“怕不够资格”。此后有会她必到,认认真真地参加了“三反”运动。正是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和反思,促使杨绛在三十年后写出了《洗澡》。

人物介绍

姚宓:姚宓娴静美丽,聪明能干。她识破了男友的非分之想,抛弃出国留学的锦绣前程,一心侍母养家,那时姚宓还不足20岁。年轻的姚宓过早经历了苦难,领略人生世相,学会了韬光养晦。姚宓是文学研究社里长得最“标致”的女子,让人看了想再看看,然而她平时却穿着灰布制服。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姚宓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独特的资质在特殊时代保全了自我。

许彦成:他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曾在英国伦敦大学进修,还和英美学者一起出过书。但即使接受过高等教育也丝毫不能遮掩其本质上的劣根性——冷酷自私。作为丈夫,他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和杜丽琳的婚姻虽然没有感情基础,但也缺乏应有的努力。姚宓的出现,填补了他爱情的黑洞,两人从眼神的交流慢慢滑向心的交流,接续着柏拉图式的情缘,这段婚外情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最终是“发乎情止乎礼”。

杜丽琳:身材高而俏,面貌秀丽,又善于修饰,长于交际,是一个标准美人。在大学时,杜丽琳认为许彦成是博士的料,也很像西洋小说里的主人公,主动向许彦成求婚,并终成眷属。杜丽琳在处理丈夫婚外恋上颇有分寸,用自己的智慧在小心翼翼维护着自己的家庭。

罗厚:他是姚宓的大学同学,从小跟着颇有地位的舅舅长大,但做人做事却极其低调。他总是说要娶个能和自己打架的粗婆娘,但这不过是他为在外人面前掩饰自己喜欢姚宓的遮掩措词。他关心姚宓,肯替她做事,并且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的家庭,即使在发现姚宓和许彦成的事后也没有鲁莽行事。他是社里的“及时雨”,消息灵通,人缘好得没话说。他灵动机警,对姚家搬运藏书的事不遗余力,最终瞒天过海。他还相信心里的感觉,所以对姜敏 传出的绯闻置若罔闻。

余楠:他见风使舵、投机取巧、自私冷酷,他的眼中只有钱和权。他看不起妻子宛英,认为她是个没有知识、缺少情趣的多余人。他乐于玩弄权术,为爬上高位而乐此不疲地笼络上级、拍马屁、走关系、拉帮结派……后面又因为嫉妒而扣留姚宓的稿子,并居心叵测地联合姜敏等人一起发表批驳姚宓的文章。小说的最后,儿子、女儿和老婆纷纷对他不满,要去揭发他。

朱千里:他在社里整天叼个烟斗,嬉皮笑脸,好浮夸与吹牛。但对待学问,他很认真。当他听见施妮娜把《恶之花儿》的作者和性质说错后,他很气愤。对待家人他很尽力,从不和老婆争吵,并且偷偷寄稿费给在乡下的侄儿。他直耿,不会搞关系,亦不会收买人心,对余楠这类人最为不耻。他或许还有点儿天真,在第一次“洗澡”中,以为只要出点招数就可蒙混过关,却不想被群众赶了下来。

宛英:性情和婉,纯真善良。她精心照顾余老太太,并为她养老送终,老太太很喜欢宛英。宛英侍候丈夫,养育三个子女,毫无怨言。她的烹调技术很高明,成为了余楠交女友、拉关系的有效手段。宛英非常聪明,能洞悉事理,她受到丈夫多次伤害,最终看透了卑劣的丈夫,甚至希望他和情人出国,自己不再做厨娘。

施妮娜:她身材高大,一张脸像河马,抽香烟。然而眼睛像林黛玉那样似嗔非嗔,笑得很妩媚。施妮娜曾在苏联呆过,又“南下工作”过,自然就以为自己具备政治上的正确性,加之她与社长夫人姜滔滔是密友,便在海外归来者中有了特殊的地位和发言权。在这种背景下,她拼命要表现自己,却经常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她自视甚高,要求进步,实际上却没人能瞧得起她。在这种尴尬中,她变本加厉,一步步走上异化的路途。

姜敏:她是一个当面奉承,背后挖苦,上面拍马,下面挤人的大学毕业生。在爱情上,她计较得失利害。结果被人说为玩弄男性,工作后她又看上好出身的陈善保。陈善保喜欢姚宓,于是她视姚宓为情敌。为了对付姚宓,她制造姚宓的谣言,热衷捕风捉影传播姚宓绯闻。在工作上,她趋炎附势,紧跟施妮娜,帮助她偷藏资料。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洗澡》通过政治运动的描写,写出了知识分子的百态,以诙谐调侃的文字刻画了世态人心,也融入了作者自身的记忆,呈现出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具有一种“史的精髓”。小说中暴风骤雨式的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多的是政治和心术的角斗,却没有与源自内心的情感燃烧和共鸣达成默契的炼就,其结果也只能更多形式而已。同样,姚宓许彦成式的内在情感力量也不能与外在的社会之力相副,结果也一样是缺憾。不管怎样,在同样残缺的两者中间,毕竟“自觉自愿”才能够自主自由,这是杨绛赞赏改造的根本,同时也是她对于个人及其精神的信托和阐释。

《洗澡》中,杨绛的努力仍然指向知识阶层的精神革命或精神探险这一主题。当然,男女新型关系的建立也是“洗澡”的应有之义,是知识分子改造中最值得庆贺的成果。小说里涉及了多种复杂的男女情感关系,诸如余楠和胡小姐、余楠和宛英、许彦成和杜丽琳、许彦成和姚宓、方芳和“法国面罩”、朱千里和夫人等等。杨绛的本意或不在此,但在无形中却诉诸和梳理了物质和精神的两种基本关系。除许彦成和姚宓外,包括方芳和“法国面罩”在内的或夫妇或恋情的男女相悦都或多或少地建立在物质上面,换句话说,都还未能摆脱利害上的考量或私心上的算计,只是到了许姚那里,才真正跃升入精神层面。当小书房里姚宓的脸靠在许彦成膝上,许彦成的手搭在姚宓臂上时,小说正告,实际上只是表明“两人同心,一起抉择未来的道路”。不过,即便如此,连再熟悉也没有的杜丽琳和罗厚也都不能理解,其处境和命运也就可想而知。声言“我们互相勉励,互相搀扶着一同往上攀登,绝不往下滑”的姚宓的勇气和决心也就更多英雄的悲壮,更多寂寞和倔强的力量。 [1]

艺术特色

叙述视角

《洗澡》中的叙述者视角无处不在,但她并不自我隐藏,而是一位公开的叙述者。读者能够在文本中听到她清晰的叙述声音,不管是文本中的描写段落、概述部分还是评论性章节,都向读者昭示她的存在。虽然从全局来看,《洗澡》是全知叙事,而在有些局部上,作者也采用了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即限知视角。比如:“她觉得许先生会帮她出主意。他不像别的专家老先生使她有戒心。那位留法多年的朱千里最讨厌,叼着个烟斗,嬉皮赖脸,常爱对她卖弄几句法文,又喜欢动手动脚。” 这段写法就是通过文本里的人物姚宓来叙事。

文本结构

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文化配置是《洗澡》在文本结构上的设计。既是改造,就有前后改变,及程度不等的改进,这一过程的书写意味着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分隔。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两种空间都被赋予文化形态上的意义。不同的是,公共空间拥有富于优越性的资源,更多社会理性,也具有相对于个人空间更普遍的合法性。不过,在杨绛的文化反思中,公共空间并不一定覆盖作为改造对象并用以主导和控制的个人空间。后者始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顽强地表现着自身,而缝隙的存在实际上也指向了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之间既合作又分离的张力建构。小说前言中,杨绛坦率地剖白了一直以来的不解和疑虑。杨绛以为“写知识分子改造,就得写出他们改造以前的面貌”,接着就对“脱裤子、割尾巴”的知识分子改造的另一形象说法表示困惑。“改造以前的面貌”无疑暗示了个人空间的变动,“洗掉”与“有无”的问题则表达了对于公共空间的隐忧,“不得而知”的结论实际上委婉地道出了对于改造过程的复杂和艰难的顾虑。

象征意义

作为题目的“洗澡”显然具有象征意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知识分子改造的实质。名义上旧知识分子的新社会与新思想的革命是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是除旧布新的时代课题,但其结果并不理想,只是初步和部分的成功。亲历者的杨绛集女性和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天然地带有观察和结论优势,加之写作时间上的“制高点”,最终保证了小说在认识和反思上的信服性质。

作品评价

《洗澡》中的人物,都是《儒林外史》中的人。不过最好的一段,许彦成、杜丽琳和姚宓的三角故事,却是吴敬梓写不出来的。 ——作家、学者施蛰存

《洗澡》是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人物众多,故事曲折,其中尤以姚宓和许彦成之间的纯洁感情为人所称道。 ——《燕赵晚报》

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赴英法留学,1938年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任教。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洗澡》《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译作:《堂吉诃德》等。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