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唐朝·杜甫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搜狐

[1]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於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通過寫鄭虔的為人,為鄭虔鳴冤。頷聯層層深入,抒發了對鄭虔的同情,表現了對「嚴譴」的憤慨。頸聯寫自己還沒來得及送行,鄭虔就已經倉皇前往台州。尾聯寫鄭虔年歲已高,不可能活着回來了,沉痛不忍卒讀。這首詩巧用典故,比喻生動形象。

作品名稱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於詩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杜工部集》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於詩⑴

鄭公樗⑵散⑶鬢成絲,酒後常稱⑷老畫師。

萬里⑸傷心嚴譴⑹日,百年⑺垂死⑻中興時。

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⑼遲。

便與先生應永訣⑽,九重泉⑾路盡交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鄭十八虔(qián):即鄭廣文,十八是鄭的排行。安祿山之亂,虔陷叛軍中,祿山授虔水部郎中,虔稱病,並暗中與唐政府通消息。至德二載(757年)十二月,陷叛軍中官六等定罪,虔在三等,故貶台州。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⑵樗(chū):落葉喬木,質松而白,有臭氣。此指無用之才。《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

⑶散:指無用之才。《莊子·人間世》載:有一木匠往齊國去,路見一高大櫟樹,人甚奇之,木匠卻說:「『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

⑷常稱:鄭虔自稱。

⑸萬里:指台州。

⑹嚴譴:嚴厲的處罰。

⑺百年:指人的一生。

⑻垂死:一則虔年已老,眼看要死,再則遭貶,更足以速其死。當時兩京收復,故曰中興時。

⑼餞(jiàn):送行。

⑽永訣(jué):死別。鄭虔已是一把年紀,又相去萬里,以常理推之,料難再見,故曰「應永訣」。

⑾九重泉:猶九泉或黃泉,謂死後葬於地下。

白話譯文

鄭廣文做事做人中規中矩,他喝醉後時常稱自己是一位老畫師。

朝廷把鄭公貶去台州實在過於嚴厲,垂死之人卻要去到偏遠之地度過餘生,實在讓人傷心。

對方已經倉皇趕路,前往台州,我只能這樣匆匆一見,無法訴說不舍之情。

這次告別後恐怕再難相見,只能等到黃泉路上再相見。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概是至德二載(757年)冬杜甫鄜州還長安時所作。鄭虔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更精通天文、地理、軍事、醫藥和音律。杜甫稱讚他「才過屈宋」、「道出羲皇」、「德尊一代」。然而他的遭遇卻很坎坷。安史之亂前始終未被重用,連飯都吃不飽。安史之亂中又和王維等一大批官員一起被叛軍劫到洛陽。安祿山給他一個「水部郎中」的官兒,他假裝病重,一直沒有就任,還暗中給唐政府通消息。可是當洛陽收復,唐肅宗在處理陷賊官員問題時,卻給他定了「罪」,貶為台州司戶參軍。杜甫為此,寫下了這首「情見於詩」的七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