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龜兒詠詩》唐朝·白居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聞龜兒詠詩》唐朝·白居易
[1] 《聞龜兒詠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通過對小孩子讀書時稚氣純真姿態的鮮活描寫,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作者對侄子白龜的眷愛之情,同時也表達出詩人對年輕時艱苦學習經歷的喟嘆。 作品名稱 聞龜兒詠詩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詩詞原文
憐渠①已解詠詩章,搖膝支頤②學二郎③。莫學二郎吟太苦,才年四十鬢如霜。
作品出處 《全唐詩》第440卷第026首
詩詞注釋
①渠:古代人稱代詞,相當於「你」。
②頤:下巴。
③二郎:白居易自稱,因為白居易在家排行老二,所以自稱「二郎」。
創作背景
詩中提到的「龜兒」指白居易的侄子白龜,生於唐元和八年(公元813),是白居易胞弟白行簡之小兒子,從小就一直跟着白居易。從《白氏世傳家譜》中可知:白行簡有三個兒子。長味道,次晦之,三龜郎。唐寶曆二年(公元826),白行簡卒,當年龜兒不滿十四歲。白居易在唐大和二年(公元828)也就是行簡去世兩周年時《祭弟文》中寫道:「所以僶俛至今,待終龜兒服制。今已請長告,或求分司,即擬移家,盡居洛下,亦是夙意,今方決行。養病撫孤,聊以終老。……爾前後所著文章,吾自檢尋編次,勒成二十卷,題為《白郎中集》。他日及吾文集,同付龜、羅收傳。」既然要把自己的《文集》託付與龜郎收傳,看來白居易早已把龜兒當成自己的兒子看待了。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生於河南新鄭 ,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少年時經歷藩鎮戰亂,立志苦讀。唐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及第。 802年,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後又罷校書郎試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及第,授盩庢(今西安周至縣)縣尉。歷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等職,在任期間,除草擬詔書外,經常上書論事,積極參政,直陳時弊。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遭誹謗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822年,出為杭州刺史,後又做過短期的蘇州刺史。827年,拜秘書監,次年轉刑部侍郎。晚年的白居易在洛陽度過了生命的最後階段,於846年8月病逝後葬於洛陽龍門香山琵琶峰,追贈尚書右僕射。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產的詩人之一,其詩歌題材廣泛,語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現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長恨歌》等經典作品得到了廣泛傳播和流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白居易在政治領域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任職期間,表現出了卓越才幹和良好的治國思想,為唐朝政治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同時,白居易在文學上從理論和創作實踐中倡導了新樂府運動,強調了詩歌的「美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