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团和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团和气》[ yī tuán hé qì ]:原指态度和蔼可亲。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指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后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 【成语繁体】:一团和气
  •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1]
  • 【成语简拼】:YTHQ
  • 【成语注音】:一 ㄊㄨㄢˊ ㄏㄜˊ ㄑ一ˋ
  •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和,不能读作“hè;hú;huó;huò;huo”。
  • 【成语辨形】:和,不能写作“合”。
  • 【英语翻译】:be very amiable
  • 【日语翻译】:和気あいあい
  • 【俄语翻译】:мирное настроение <полное добродушие>
  • 【其他翻译】:<德>mit jedermann ohne Unterschied auf gutem Fuβe stehen,<法>faire bonne figure à tout le mondre[2]
  • 【成语用法】:一团和气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 【灯谜】: 皮球;明月当空微风吹[3]

成语谜语

明月当空微风吹

成语歇后语

和 气

大肚罗汉吹喇叭

解 释

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现多指不分是非无原则的和气。老舍《四世同堂》1:“他的脸上永远是~,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

贬义。常用于态度方面。[4]

①态度温和:对人和气。

②和睦:和和气气丨他们彼此很和气。

③和睦的感情:咱们别为小事儿伤了和气。

态 度

1.人的行为、表情。

2.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原 则

言行所依据的准则:坚持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原则分歧|不讲原则。

互 相

副词。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互相帮助|互相尊重。[5]

出自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示例

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例 句

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不讲原则,不分是非,~,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革命团结的。[6]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和颜悦色

反义词

凶相毕露 、凶神恶煞[7]

详细解释

  • (1).本谓一团祥和之气。后多用以形容态度十分和蔼。《二程外书》卷十二:“ 明道 先生坐如泥塑人,接人则浑是一团和气。”《水浒传》第八一回:“此人极是仁慈宽厚,待人接物,一团和气。” 老舍 《四世同堂》一:“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8]
  • (2).今亦指无原则地与人和气相处,常含贬意。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倾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9]

词语分解

一团的解释

表数量。用称一件圆形的东西。 唐 白居易 《能无愧》诗:“一团香絮枕,倚坐稳于人。” 宋 陆游 《岁暮》诗之四:“啖饭著衣常苦懒,为谁欲理一团丝。”.表数量。一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和气的解释

态度平顺温和待人和气详细解释.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韩非子·解老》:“孔窍虚,则和气日入。” 唐 刘商 《金井歌》:[10]

扩展资料

清代苏州桃花坞和湖南滩头年画字卷中出现“和气致祥”字样。民间取其纹样,吉语称之“一团和气”,常以此言作祝辞,祝愿养成和气生财、吉利祥和的心态。

在古代,“一团和气”意思是指态度和蔼客气。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载:“明道(指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意思是传说北宋著名学者程颢,一晚在佛寺偶尔从一尊佛像肚内得到一篇讲修炼的丹书。他照书所示,修炼不懈,不久便有返老还童、体放光华之相。有人说他坐同一尊泥塑佛像,待人接谈,慈眉善目,浑是一团和气。

后人据此传说,把程颢画成一个童子打扮而面目亲善的团形人像,双手展示一轴象征着业已失传之"丹书"的纸卷。纸上书写“和气生财”或“和气吉祥”、“宝聚财丰” 等字样,以此为企盼吉祥、和乐、圆满、生发的瑞图。[11]

引 用

  • 元史演义》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术天子宣淫 嬖侍擅权丞相受祸

...帖木儿督率宦官,广选美女入宫,演习种种秘术。  伽璘真一团和气,蔼然可亲,入宫数日,宫娥彩女们,无不欢迎。是谓无量欢...

  • 《水浒传》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出乐和

...下同窗朋友,如今和圣上寸步不离。此人极是仁慈宽厚,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宋江道;“实不瞒相公说:我等疑高太尉回京,必然不奏...

  • 《醒世恒言》第十七卷  张孝基陈留认舅

...相待,犹如宾客,敬重过善,同于父母。又且为人谦厚,待人接物,一团和气,上下之人,无不悦服。过善爱之如子。凡有疑难事体,托他...

  • 《封神演义》第四回 恩州驿狐狸死妲己

...池,月里嫦娥离玉阙。妲己启朱唇似一点樱桃,舌尖上吐的是美孜孜一团和气,转秋波如双弯凤目,眼角里送的是娇滴滴万种风情。口称:...

  • 《前汉演义》第四十二回 媚公主腼颜拜母 戏太后嫚语求妻

...为名,返入内寝,召过心腹内侍,密嘱数语,然后再出来就席。惠帝一团和气,方与齐王乐叙天伦,劝他畅饮,齐王也不防他变,连饮了好...[12]

故 事

故事一

宋代洛阳理学家程颢倡导“主敬存诚”的观念,表面上宣扬孔孟之道,实际上兼采佛老之学,他死后,文彦博给他题墓碑“明道先生之墓”,他的信徒谢显通描写程颢的形象是:“明道终日坐着,好像泥塑的人,但他接待客人时却是一团和气。”[13]

故事二

据史学者研究,朱见深有鉴于其父英宗朱祁镇,制造了兵部尚书于谦等人冤狱的教训,继位之后,下令平反昭雪,并在朝廷上下提倡团结,这大概就是这位皇帝之所以作此诙谐图画的原因之一。

专宠万氏: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七月二十日,朱见深大婚。所谓大婚,是专指皇帝的婚娶。朱见深当时婚娶的吴氏,是由父亲朱祁镇选定的。吴氏聪敏知书,通晓礼乐,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据称,由明英宗朱祁镇选定而育于别宫的女子有三名,即吴氏、王氏和柏氏。皇帝的婚事,自然是隆重的。但是,仅仅还不到一个月,吴皇后就被废。取而代之的是王氏,即后来的孝贞皇后。

吴氏被废背后的缘由,一直为人所猜疑。一种说法是,太监牛玉专恣,讨厌太监牛玉的人想借机夺去他的权柄,故挑动皇帝废后。皇帝自己的说法是,吴皇后“举动轻佻,礼度率略”,且可能在册立时牛玉有舞弊的嫌疑。然而,吴氏虽被废,但“舞弊”的牛玉却只是发配到南京的孝陵去种菜。迂腐的官员以为牛玉真是犯有欺君之罪,于是,纷纷上疏,说对牛玉的惩罚太轻。结果,朱见深将上疏的官员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贬到边远的州去做专管刑狱的判官。因此,“牛玉舞弊”的说法其实是不成立的。真正的原因是吴皇后得罪了皇帝宠爱的万氏。

吴皇后对万贵妃十分气恼,是恨朱见深与万氏的暧昧关系,最后她以后宫之主的身份杖责万氏。皇帝获悉此事,便毫不犹豫地废了吴皇后。继立的王皇后,从中吸取了教训,对万氏的态度比较友善,不大理会万氏的横行霸道。王皇后的明哲保身态度,以及皇帝对万氏的宠幸,使万氏成为成化时期后宫真正的主人。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秋,出现了几次彗星。在古代,彗星的出现意味着不祥。于是,大学士彭时、尚书姚夔也上疏请求皇帝要扩大宠幸的范围,以广后嗣。皇帝表面上同意,但行动中仍然专幸万氏。所以,万氏在宫中越发地骄横起来。太监中谁违背了她的意思,就立即被赶出宫去。宫中的妇女,一旦谁与皇帝发生关系并且怀孕的话,就千方百计命人进药汤,使其堕胎。

贤妃柏氏生下一子,即悼恭太子,也为万氏所害。明孝宗若不是宫中的宫女、太监、废后吴氏、周太后的百般保全,恐怕也遭了万贵妃的毒手。即使这样,朱见深对于万氏一直非常有感情。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春,万氏暴病身亡。宪宗非常伤感,哀叹说:“万氏长去了,我亦将去矣!”辍朝七天,谥万氏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万岁阁老:万贵妃的骄横,不但影响了成化一朝的内宫的生活,还间接地影响到外廷。一些士大夫,不顾颜面,乐意与万贵妃及其家人相结纳。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大学士万安。万安,字循吉,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进士。万安此人虽无学问,做大学士期间只知道依从皇帝,被人称作“万岁阁老”。

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已经入阁的万安与另外两名大学士彭时、商辂,一同去面见皇帝议事。彭时和商辂向皇帝提出,京官的俸薪不宜削减。皇帝同意了。万安在旁边,立即叩头,高呼万岁。弄得彭时、商辂也只得同时趴下,高呼万岁之后退出。这么一次精心安排的议政会议,大学士们本来是想要解决很多问题的,却因为万安这一声“万岁”,遂告流产(明朝大臣呼“万岁”即是奏事完毕)。

从此,宪宗基本上不再召见大臣。此后,大学士尹直想得到宪宗的召见,直接面谈朝政问题,万安便劝阻道:“当初,彭公请皇上召见,一句话不对劲,就立即叩头称万岁,让人笑话呀!我们每件朝政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让太监们选择给皇上,比当面议政好得多呀!”

一句话,竟然把当初自己演出的丑剧,全部归过于彭时,可真算是“不学有术”。他最无耻的杰作,恐怕是在给宪宗的奏疏中大谈房中术。后来,孝宗在宫中见到这些奏疏,文末署名“臣安进”,于是派太监怀恩向万安问罪:“这可是一个大臣做得出来的?”万安却一点羞辱的感觉也没有,只一个劲地叩头,连辞职的场面话都不愿说,脸皮可真厚,所以当时的人讥讽万安,说他“面如千层铁甲,心似九曲黄河”。

作为一个政客,万安肯定觉得自己最成功之处,就是结交上了万贵妃。只是,不曾令万贵妃想到的是:她死后不久,孝宗即位,有人上疏要查办曾经与万贵妃交结的人,万安就赶紧申辩说:“我和万贵妃早就不来往了。”其实,也许正是万安的无能与软弱,才使万贵妃的影响力没有过度地在外廷扩散。不过,万安只是一个油滑的小人,而不是一个十恶的坏蛋。他做大学士时还做过一件好事,就是顺应当时的情势请求宪宗废除了西厂。[14]

诗 句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居圆则圆 居方亦方

迎风诵诗 遇雨欢歌

泥有风骨 暗有心灯

泰然温宛 德厚柔敦

一团和气 一世沐春[15]

造 句

9、老李在待人接物上,总是一团和气。

10、他对人总是和蔼可亲,一团和气。

11、他对任何人都是一团和气。

12、离开马列主义、***思想的基础,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一团和气,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革命团结的。[16]

5、跟其他队伍所表现出来的一团和气相比,更让我们觉得汗颜,无地自容。

6、我们最后总会一团和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藕断丝连吧。

7、量器统一,童叟无欺,纠纷就少,民间一团和气。

2、他待人总是一团和气,是我学习的榜样。

3、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17]

视频

一团和气

参考文献